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山区鼢鼠的活动规律和防治办法(鼢鼠防治)

山区鼢鼠的活动规律和防治办法(鼢鼠防治)

发布时间:2023-10-01 05:15:11分类:农业
摘 要:本文概述了鼢鼠的活动规律、繁殖状况、生活习性、贮食及洞道结构特点,分析了鼢鼠猖獗的原因,列举了鼢鼠的危害症状以及物理、药物等防治办法,为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灭治技术供给的参考。

  关键词:鼢鼠活动规律;生活习性;洞道结构特点;防治技术


  1 鼢鼠的活动规律

  1.1鼢鼠是一种哺乳动物,雌雄交配而怀孕,仔鼠出生后,靠吃奶长大,出窝后过独居生活,不冬眠。土壤封冻前,储草储粮,住在二米深处,背风向阳的地下过冬。土壤解冻后由地下转入地表取食为害,大多数从3月下旬开始活动,11月下旬转入地下,为害期长达250天上下。

  1.2窝道分布:道洞多而杂,大多数可包括上、中、下三层,最上层离地表2到3寸,供取食而用,把它叫做取食道;中层是通往各取食道的主道,也是鼢鼠活动的关键道路,故叫主道;最下层是供居住、产仔、越冬的老窝,老窝两侧有储粮库、厕所,住所窝内垫有软而绵的杂干草供休息、睡眠而用,热天因为气温上升,它的主道设临时窝,热天不储粮。

  1.3春秋两季因觅食、交配而活动旺盛,道洞延伸快,地表痕迹清楚。

  2 鼢鼠的生活习性

  2.1“三怕”习性:即怕风、怕水、怕光。

  2.2 听觉、嗅觉灵敏。

  2.3 除未出窝的小鼠外,基本都是独居生活。

  2.4 繁殖期为4-5月,每年繁殖一次,每次产仔2-6只。

  2.5 雄鼠体较重(450g上下),寿命较长,可活5-7年,老龄鼠毛色灰红。

  2.6 雌雄比例大致为1:1。

  2.7食性杂。以绿色作物为主,喜甜爱辣,主食农作物根、茎、叶、杂草、树根等,但最喜食葱、马铃薯,对豆类、蔬菜、果树普遍危害,取食有规律,易发觉。

  2.8鼢鼠本身有一种特殊的臭味,打开鼠洞口,可见苍蝇寻味而来的现象。

  3鼢鼠猖獗原因分析

  3.1特殊的地理环境:耕地为山坡地,坡度5-10度,多雨季节排水十分顺畅,鼢鼠的洞穴不易被雨水等浇灌、损毁。

  3.2特殊的耕作方式:

  3.2.1对地下的鼢鼠活动一般放任无论。

  3.2.2绝绝大多数农田在收获后未立刻秋耕,对鼢鼠取食道、主道破坏次数少。

  3.2.3土壤耕作层较浅,多数耕翻深度在20-25厘米,对鼢鼠取食道、主道破坏程度轻。

  4鼢鼠的危害症状

  4.1被鼢鼠危害的玉米等高杆农作物常表现症状为沿鼢鼠取食道上的植株倾斜、倒伏,甚至死亡,减产,重者颗粒无收。

  4.2被鼢鼠危害的谷子、马铃薯、大豆、莜麦、荞麦等低杆农作物常表现症状为沿鼢鼠取食道上的植株倾斜、倒伏、死亡,地下部吃光,轻轻一提即可拔起。

  4.3被鼢鼠危害的经济林,幼树常表现症状为沿鼢鼠取食道上的植株根系吃光,整株死亡。5-8年的初果期树木表现症状为沿鼢鼠取食道上的植株发芽迟,风吹易倾斜,生长发育延缓,用力摇晃,会发觉根系缺失。

  5 防治方法

  5.1活捉法:到田内要细心观察、查找最新活动的痕迹,如取食室后地表有拱起的土堆等;在地表发觉痕迹处,每隔8到10米用镢头切开洞口,缩小活动范围,寻找捕捉目标;切开洞口后约半个小时就要回查切开的鼠洞,有没有封口处,封口表明洞内有鼠,由于鼢鼠听觉灵敏,查洞时脚步要轻,避免鼠从半洞中封口,关系捕捉率;确定有鼠洞后,在次用三寸宽的镢头切开洞口,用二尺长的小细棍探洞,检查查看有无叉洞,如有叉洞时,在洞口上方1.5尺处将表层土取薄(留2-3寸为宜),在1.5尺处划好印记,在洞口耐心等待,大多数状况20分钟上下鼢鼠即可来封口,这个时候要等鼢鼠拱土快封完时,做好预备,看到土不断被拱动时,在划好的印记处狠刨一镢,切断其退路,将鼢鼠挖出活捉。

  5.2吊钩压扎法:参照人工活捉法,当确定有鼠洞后,对鼠洞使用吊钩压扎,具体办法是:三根木棒做支架(一米长为宜),8号铁丝做三根针(七寸为宜),一根小棍做吊钩,一根小棍做吊杆(各六寸长,手指头粗为宜),小绳一根拴两棍(二尺为宜),石板一块必须用(长宽各六寸,一寸厚为宜);

  三角支架洞上撑,针要按在洞中心;

  五六七寸最要紧,石板必须对准针;

  鼠洞上方开小沟,吊钩按在洞中心;

  鼠来堵洞吊钩脱,石板压针将鼠扎

  (鼠洞上方开小沟,一寸深,一指宽为宜)。

  5.3毒饵诱杀法:先找到有效果洞。切洞后凡被堵的洞就说明有鼠,为有效果洞,在有效果洞口投毒饵,毒饵以95%酒精充分溶解溴敌隆拌洋葱、大蒜为好。5-7天在把洞用土盖好,隔一天检测,凡未盗开的洞就说明鼠已死亡,未死的重投毒饵。

桑黄种植注意事项(桑黄种植条件和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