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大蒜高产栽培技术(黄瓜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
大蒜原产于欧洲南部和中亚,又名胡蒜,古名“葫”,是百合科葱属中以鳞芽构成鳞茎栽培种的二年生草本植物。白皮大蒜是恩施州最至关重要的特色蔬菜资源和出口产品之一,具有个大、皮薄、肉色洁白、香味浓郁等的特点,商品性好。其栽培技术下面:
1. 栽培技术
(1)播种季节
低山区(海拔800米以下)为秋播;二高山、高山区(海拔800~1500米)因气候冷凉,蒜苗不可以露地越冬,大多数为春播。秋播地区在白露之后播种,到第二年夏至以前收获:春播大蒜的生育期,特别是幼苗生长期比秋播显著减少,应尽最大限度早播,最好是“项凌播种”,才能确保大蒜正常抽薹分瓣。
(2)整地、施基肥
大蒜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施足基肥(以农家肥为主,每667平方米施120千克上下),大蒜地要深翻、晒垡、细整。要求尽最大限度做到早腾地,早翻耕,晒透垡子。在同样施肥的情况下,早深翻晒垡比起晚翻的增产三成以上,且采取高垄栽培收效更加显著。应导致要注意的是白皮大蒜不宜重茬,连作地块植株细弱,叶片变黄,产量下降。与葱蒜类蔬菜重茬,长势减弱,易遭病虫危害而减产。
(3)播种
①选种
播种前选肥大、整齐、肉质洁白、无病、无伤的蒜瓣作种蒜。白皮大蒜有较长的休眠期,早播的冬蒜苗多在立秋后点种。以便加速发芽,应做好催芽,其方法是:播前约三周破蒜,选好蒜瓣,剥除茎种,放入清水中浸湿蒜皮,隔2~3天翻倒一次,使蒜种受潮均匀,发根整齐。待大部分露根后,立即播种。
②播种
大多数分干播和湿播两种。湿播多用于春季,干播春、秋均可使用。大蒜叶片少而直立,株型又小,适于密植,大多数行距20厘米、株距8厘米为宜。据恩施州蔬菜技术推广站对白皮大蒜密度试验就说明,18厘米×18厘米比20厘米×10厘米蒜薹和蒜头分别增产40%、20%。现在蒜头栽培普遍应用的密度是每667平方米3.5万株,每667平方米均用种量约需120千克。白皮大蒜多使用合墒播种,按照事先确定的行距,从畦的一端开始开沟,平均沟深6~7厘米,在按株距把蒜瓣背面紧贴沟壁一侧,呈直线排列,维持直立。大蒜覆土不可过厚,以不见种蒜为度。
大多数秋播宜深,春播宜浅。大蒜播种后,以便保湿和降温,在田间可盖一层稻草,以不见畦面为度。大多数盖后不需揭草,既不关系出苗,草腐烂后又可做为肥料。
(4)田间管理
播种后,应按照不相同生育期的特点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确定其管理措施。大多数苗期以控为主,适度蹲苗,避免徒长和提早退母。在大蒜抽薹分瓣期,应加强肥水管理,适时收获蒜薹,以促进蒜头肥大。
①苗期管理
播种后,应维持土壤湿润,有利于出苗。秋播大蒜苗期较长,关键生长季节在秋末和春初。出苗后应适度调节灌水,以松土保墒为主,避免提前退母或徒长,促进根系向纵深发展。苗高3~4厘米时,追施一次稀薄的腐熟人粪屎或墙坑土,促进蒜苗生长;土壤封冻前应浇冻水,覆盖粗肥或土杂肥,保障幼苗越冬。次春幼苗返青后,结合浇返青水,追施一次氮肥。
②退母后的管理
退母后,植株进到旺盛生长时期,产品器官和贮藏器官相继发生,叶面积扩大。在退母前5~7天浇水追肥,之后频繁维持地面湿润。在收蒜薹前3~4天停止灌水,以便采薹。采薹后,为加速鳞茎膨大,应在追速效性氮肥一次,并维持土壤湿润。蒜头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以促进鳞茎成熟和提高其耐贮性。
③采薹
适时收获蒜薹,不但产品质地柔嫩,并可节约养分,促进蒜头迅速膨大。采薹最好于晴天下午做好,这个时候膨压下降韧性提高,不易折断,采薹时应要要注意低留薹、轻挟、短划和少伤叶。大多数667平方米产蒜薹400~500千克。蒜薹收获后20~25天,吐片拮黄,假茎松软时,为蒜头收获适期。起蒜宜选晴天,收获后置于空旷处晾晒,晒叶不晒头。经4~5天当假茎变软,外皮干缩后,捆扎成束或编成蒜瓣,挂在室内通风处贮藏。大多数667平方米产蒜头1600千克上下。
2. 留种
选符合本品种特征、生长健壮、抽薹早、无病虫害的单株,作出标记,留作种株。收获后,在从中挑选蒜头大、底部平、扁圆形、蒜瓣整齐、大小均匀、生长充实、不散瓣、不脱根、无病伤的蒜瓣留种。种蒜应置于干燥处存放,以免受潮霉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