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腿菇栽培技术(野生鸡腿菇栽培)
鸡腿菇栽培技术
发酵料栽培鸡腿菇的高产技术
以便适应大规模发展鸡腿菇生产,现将发酵料栽培鸡腿菇的高产技术介绍下面。
一、生长环境
鸡腿菇适应性广,抗杂抗逆性强,能借助于稻草、玉米芯、花生秆等农作物秸秆在室外或室内栽培。菌丝生长溫度范围是3--35℃,最适溫度范围22--28℃,子实体生长溫度范围是5--32℃;培养料含水量以60%--70%为宜。子实体生长时空间同比湿度以85%--90%为宜;鸡腿菇属好气性菌类,在整个生长流程中基本都需要足够的氧气,特别是子实体生长环节,应频繁通风换气;鸡腿菇对光照并不是很敏感,菌丝生长环节在避光情况下培养,子实体生长环节在散射光下,适宜光照强度为500--一千勒克斯。
二、栽培季节
鸡腿菇栽培时间的选是按照鸡腿菇菌丝体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溫度而确定的。按照鸡腿菇的菌丝体具有极强的抗衰老性能以及不沾土不出菇的特点,只需安排得当,1年四季均可以制作菌袋做好发菌,待环境溫度处于10--25℃时,即可脱袋、埋土,做好栽培出菇。有控温设备的场房,1年四季均可做好出菇栽培。在我省,大多数出菇栽培选在9月至翌年6月初。
三、培养料配方与发酵
1.玉米芯100公斤、尿素1公斤、石灰3公斤;
2.稻草(切段或粉碎)40公斤、玉米秆粉40公斤、马粪(干)20公斤、磷肥2公斤、石灰3公斤;
3、棉子壳89公斤、稻草5公斤、石灰2公斤、石膏粉3公斤、磷肥1公斤。料水比为1:1.3--1.4。将料充分拌匀后堆积成高1米,宽1米以上,长不限的料堆,然后盖薄膜保温发酵。在溫度升至60℃以上维持10小时后翻堆,待在次到了60℃后维持10小时上下即可摊晾,做好装袋发菌。
四、装袋发菌
将发酵好的培养料装入20厘米x40厘米塑料袋内,分两头和中间三层接种,接种量为15%--20%。接好种后移到培养室中培养,约20天菌丝满袋,即可移入出菇棚(室)做好覆土出菇管理。
鸡腿菇的发菌管理大致可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发菌前期的管理将料温调节在20--30℃是播种后菌种能否顺利成活和吃料生长的关键。播种后1--7天为发菌前期。1--3天的管理重点是保湿、控温和换气。保湿的方法是覆盖好薄膜,若碰到下雨天还是要清沟排渍,避免雨水浸入料内。控温的措施一般有:①勤检测,将膜内料温调节在22--28℃,最高不可以超过30℃;②料温偏高时,加厚膜棚上的草苫或将草苫上淋井水降温;③将床中间的薄膜上升1--20厘米,揭开薄膜的头通风散热,加速膜内空气流动;④遇上低温寒潮天气,应将薄膜盖严实,缩短膜面覆盖物,添加光照,提高科温。播种后4--7天,菌种块上的新生菌丝已萌发齐全,开始定植吃料,向料内生长。此期则以换气为主,每天通风不允许少于2小时,促使菌丝很快的封面,适度下降料表层湿度,使料面稍显干燥,缩短杂菌污染,亦可加速菌丝向料内生长。膜内料温调节在22--28℃,同比湿度维持在70%--75%比较理想。
2、发菌中期的管理播种后8--12天为发菌中期,也叫作料层发菌期,菌丝吃料并在料内纵横生长。此期应以小通风为主,大通风为辅。操作要点是:常通不止,不使通风引起温差、湿差过大;溫度低时中午前后通风,一早一晚少通,反之则早晚多通、中午不通或少通,使棚内空气新鲜,又维持棚内溫度一般稳定。
此期的料温应调节在28℃以下,同比湿度调节在75%上下。若自然溫度超过30℃,晴天中午前后应揭开薄膜的两头通风,搭建的遮阳棚若遮阴度不够,应加厚覆盖物,与此同时对棚上覆盖物喷水降温,确保料温处于适温范围之内。若自然溫度在15℃以下,应盖好薄膜少通风,尽最大限度借助于阳光提高膜内料温,使菌丝正常生长。除此之外,发菌中期也是病虫害的易发期,若发觉螨类害虫,可用一千倍的杀灭菊酯、一千倍的二氯杀螨醇或1500倍的克螨特液做好防治。若发生毛壳菌和小菌核病,毛霉、木霉、曲霉等杂菌,可用300倍波尔多液、500倍克霉灵或800倍甲基托布津液立刻喷入病区防治。
3、发菌后期的管理播种后13--20天为发菌后期,也是养菌环节。溫度调节在22--28℃,同比湿度维持在70%--75%。以便使料层的菌丝健壮生长,适应覆土后的环境条件,可将科层用木棒撬动一次,添加中下层料内的氧气供应,有利加速菌丝生长。后期只需加强通风换气,确保棚内和料内的溫度正常,调节料面湿度就不易发生病虫害。
五、覆土出菇管理
将发好菌的菌棒去掉塑料袋,平放在地畦内或床架上,宽60--80厘米,长不限,做好四周及表层覆土。覆土材料一是远离栽培区特别老栽培区取土;二是对所用土壤做好消杀处理,操作要点:将土过筛,春季按每喷雾器水(约15公斤)对150克多菌灵、200克甲醛,秋季可适度调高用药量,溶化后喷洒,边拌边喷,然后用塑膜将土盖严,1周后即可使用。目的是对土壤中的有损害菌类做好消杀,不让覆土带菌进棚,并借助药物残效,使杂菌难以着生。覆土时先用1%--2%石灰水预湿,表层一次性覆盖3--5厘米后,在使用细喷勤喷的方法逐步调整好泥土含水量,调水期间要要注意通风,假如培养料湿度正常,一定不要让过多水分流到料里去,以免料变质发黑,待菌丝爬上土层后,在提高空间同比湿度达90%--95%,给予散射光,通过增湿、降温、变温刺激诱导原基的广泛发生。在子实体生长环节,关键以调节水分和湿度为主,浇水要少而勤。
六、适时采收
当鸡腿菇子实体菌柄伸长至20--30厘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刚刚松动、未撑开的雨伞状时采收,慎防菌盖边缘脱离菌柄开伞自溶或变黑失去营养价值。采收时用手轻握菇体旋转式拔起,用利刀削除菇脚泥土即可上市鲜销或生产加工成干品出售。这个时候采收,子实体品质好,商品价值高,保鲜期长,耐运输。第一潮菇采收后停止喷水,2--3天后在向畦内喷重水,继续做好出菇管理,大多数可收3--4潮菇。
蔬菜大棚套作鸡腿菇技术
鸡腿菇是近年我国北方新兴的一种食用菌栽培品种。因其栽培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高,且食用药用价值俱佳,而深受广大菇农和消费者的欢迎,颇具市场竞争力。其独特的栽培工艺特别适合冬季蔬菜大棚菌菜套作。大多数100延长米大棚可投放两千袋上下,按2002年初的市场行情,农户可添加纯收入4000元以上。加以后期菌糠可回田改良土壤,可谓一举多得。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下面:
一、品种选1.大棚蔬菜生产可以选择择具藤蔓或高棵的黄瓜、番茄、菜豆、茄子等适合保障地生产的优质高产品种。2.鸡腿菇采用co-1(我中心驯化的野生优质高产菌株),以及co-944、h5等适合冬季生产的优质菌株。二、生产安排1.蔬菜生产蔬菜生产按常规的保障地生产要求做好。需强调的是,为便于套作鸡腿菇,可将行间距在原基础上添加5cm上下。2.菌袋生产(1)配料发酵 鸡腿菇的培养料配方可灵活选。下面这一配方较适合北方地区使用:玉米芯52%、杂木屑15%、豆秸15%、麸皮10%、蔗糖0.5%、过磷酸钙1.5%、石灰5%、石膏1%、料水比为1:1.5~1.6。培养料要做好发酵处理。冬季在棚室内发酵,可建成底宽1.5m,顶宽1m,高1m,长度不限的料堆,堆顶及两侧多打通气孔。距料面10~12cm处的发酵层溫度达60~65℃时,维持10~12h后第1次翻堆。如此共翻堆3~4次即可到了要求。第2次翻堆时加入0.1%克霉灵;最后两次翻堆时喷洒800~一千倍的杀虫剂如溴氰菊酯,以杀死料堆中的害虫。发酵后水分维持在60%~65%、ph值8~8.5,不足时加水或石灰调节。(2)装料播种 培养料发酵结束后,散开料堆,当溫度降至30℃上下时装袋播种。大多数采用折径24~25cm,长45~50cm,厚0.025cm的低压聚乙烯袋。距袋端5cm处各扎2道微孔(相距0.5cm),播种时先系好一端袋口,按4层菌种3层料的方法做好层播。料袋中部在等距各扎2道微孔,这个时候要注意菌种层要对准微孔。总播种量为料袋干重的20%~30%,两头多放,中间少放,其比例为3:2:2:3。(3)发菌管理 料袋装好后,可置于空闲房间发菌,也可以靠大棚北墙堆放,用牛皮纸、编织袋等遮盖发菌。发菌期间关键是调节好溫度,以袋内溫度22~24℃上下为宜,一定不要超过30℃,不然菌种将被烧死,且料内易出来鬼伞(一种杂菌)。大多数20~25天料袋可发满,这个时候叫作菌袋。
3.菌菜套作
按照大棚蔬菜的生长状况灵活调节装袋时间。大多数时间安排以菌袋发满后,蔬菜正值爬满架或植株高大茂密已进到果实生长期为宜。这是做好套作的适期。(1)脱袋覆土 用锋利的刀片划破菌袋,脱去塑料袋,将菌棒顺垄沟距离1cm码放好,然后覆5cm厚的土。覆土需加1%石灰、0.1%克霉灵混拌均匀,以1cm大小颗粒为主。假如条件允许最好取用棚外10cm以下的菜园土。(2)整地浇水 覆土后,将垄面、地面整理好,结合蔬菜浇水向垄沟(现已成为菌床)灌1次大水。水渗透后,在将菌床表层缝隙或露菌料处用土覆盖好。(3)二次覆土 大多数10~15天后,菌丝可长至土层表层,露出白色绒毛状菌丝,局部有菇蕾出来。这个时候要做好第2次覆土。二次覆土是保障鸡腿菇高产的至关重要环节,覆土层以2cm厚为宜,并用喷壶浇水至土壤湿透。(4)菌菜采收 二次覆土后10天上下,第1茬鸡腿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这期间,应按照天气状况和棚室内的温湿度,加强通风换气。晴天的上午或下午可向菌床喷1~2次水。鸡腿菇露出土层后,生长速度极快,大多数3天可采收,采收规范为手捏菌盖有一点点蓬松感。切不可采收过晚,以免菌盖老化变黑自溶,失去商品价值。菌菜采收盛期可先采收蔬菜,在采菇,以免采菇时损坏蔬菜。(5)后期管理 第1茬菇采收后,清理床面,补冲覆土,在结合蔬菜浇水灌大水。15天上下可采收2茬菇。按照蔬菜的生长周期,大多数可采收3茬菇。
三、菌肥回田蔬菜生产结束后,可将菌糠立刻翻入土壤中,经过热天的高温、雨淋、阳光暴晒、土壤微生物的综合作用,菌糠充分发酵,成为非常好的缓释肥料补冲到土壤中。菌肥回田既改善了土壤的通透性,调节了土壤的酸碱度,补冲了土壤的养分,又非常好地调节了因长期保障地生产而引起的微生物菌群失调。因而,既缩短了下一季大棚蔬菜生产的化肥投用量,又在必需程度上减轻了病虫害的发生,为蔬菜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
鸡腿菇又名毛头鬼伞,是一种土生好氧型真菌,子实体含丰富的营养成分,具有益胃、助消化、增食欲、降血糖的作用。经常遇见栽培品种有cc173、cc168。
一、适宜播期
鸡腿菇适应溫度范围较广,菌丝生长最适溫度为20-28℃,出菇溫度为10-30℃,以15-25℃比较适宜,我县春季栽培应在3月播种,秋季栽培应在9、10月份。
二、栽培原料
棉籽壳、木屑、稻麦草、玉米芯等农产品下脚料,以及栽培过金针菇、香菇的菌糠均可用作栽培鸡腿菇。常用配方:棉籽壳90%,麸皮或玉米粉8%、过磷酸钙1%,石灰1%,含水量60-65%。
三、栽培方法
1、熟料栽培用17cm×30cm的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料0.25-0.3kg(折干料重)。按常规做好灭菌、冷却后接种。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20-25℃的溫度内发菌,大多数培养30天上下,菌丝即长满料袋。在过5-6天,即移入栽培场地做好脱袋埋土栽培。选阴凉通风的地方挖畦,床深20-25cm,宽60-80cm,长度不限,畦床底先撒一层石灰粉,脱袋后的菌捧竖立或横卧排放在床内,然后在菌捧的表层覆盖一层3-5cm厚的肥土。立即用喷雾器喷湿土层,最后用竹竿在床上搭30-40cm高的小拱棚,拱棚上覆盖薄膜、草包或遮阳网遮阴保湿。出菇期间维持棚温15-25℃,空气同比湿度提高到90%上下,弱光照时子实体更加洁白,商品价值较高。每天打开拱棚两头的塑料膜通风换气,大多数经20天上下即可出菇,等八成熟即可采收,正常可采收3-5潮菇。
2、生料栽培此种方法更加简便易行。选排水方便,近水源、环境清洁的地方,挖宽150cm,深30cm,长不限的菇床,把稻(麦)草浸湿后(含水量65%上下),均匀地摊在菇床上,并压实整平,料厚20cm,使用穴播与撒播相结合的方法,每10m2用栽培种25瓶,上面盖上薄膜,3天可定植,当溫度高于40℃或低于5℃时,要采取降温或保温措施,约经10天后揭膜覆土。鸡腿菇菌丝具有不接触土不出菇的特征,理所当然必须覆土,即用99%的稻田土+1%石灰粉拌匀,含水量约60%,应熟练掌握握之成团,抛之能散的程度,覆土3-5cm厚,大多数覆土20天后即可出菇,生物学转化率150%-200%上下。出菇后管理、采菇与上同。
棚栽鸡腿菇新技术
鸡腿菇味道鲜美,鲜嫩可口,风味独特,且营养丰富,又具药用价值,深受消费者欢迎,市场发展潜力非常大。鸡腿菇生产做为产业化中的新兴项目,很适宜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推广。借助于蔬菜种植基地的塑料大棚,做好轮作鸡腿菇生产,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
1.大棚遮阳借助于蔬菜大棚栽培鸡腿菇,开始必须对大棚做好遮阳处理,早秋栽培在大棚表层宜使用草帘覆盖,晚秋或冬季可用二层的遮阳膜覆盖,为避免大风吹掉草帘,最好是在草帘的表层在盖一层遮阳膜。大棚四周的薄膜要求能掀得起,放得下,便于通风换气。
2.泥土处理原来种过西瓜或蔬菜的大棚栽培鸡腿菇,在做畦床前先除虫一次,使用敌敌畏或杀灭菊酯农药喷施,严禁使用高毒农药。在投放菌袋前要把泥土充分倒细。一个大棚内做三条畦床为宜,每一条畦宽在90厘米上下;投菌袋的坑深不超过30厘米;坑做好后撒入干的散石灰消毒。
3.菌袋制作鸡腿菇子实体的适宜生长溫度为8~30℃,最适为12~18℃,浙江省北部地区栽培鸡腿菇,在9月底后就可以出菇,故制作鸡腿菇的菌袋在8月中旬之后,使用15厘米×32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培养料,配方a:棉籽壳90%,麸皮45%,玉米粉45%,石膏1%;配方b:杂木屑75%,麸皮15%,玉米粉8%,糖1%,石膏粉1%。按常规方法:拌料装袋灭菌接种。接种后在清洁的培养室内发菌,在适宜的溫度下,大多数40天上下菌丝长满培养料,在移入栽培棚开袋。
4.投放时间鸡腿菇的最大特点为不覆土不长子实体及特别能耐低温,菌丝在低温的环境下,可以保存很长一段时间。开袋时必需要注意那个时候的气温条件,能否适宜鸡腿菇子实体的形成。鸡腿菇脱袋覆土后大多数在15天上下就能形成子实体。蔬菜大棚栽培鸡腿菇,秋季最早投放时间在9月中旬,最适宜投放时间在10月中旬至11月底。
5.覆土方法鸡腿菇的菌袋长满菌丝后,在溫度适宜的情况下,就可以脱袋投放菇床上,一边投放一边马上覆土,覆土材料可立刻用菇床旁边泥土,需充分捣碎并预湿。覆盖材料最好是营养土,在覆土前一个月,选无污染区的田地,翻耕时加入粪肥,经自然堆积发酵在打碎,加入1%石灰调节含水量在25%做好覆土。
6.出菇管理经覆盖预湿的泥土后,菇床与此同时搭小拱棚,并覆盖薄膜,以维持土层湿度与换气。大多数过半个月鸡腿菇的子实体原基那么就会形成,子实体形成时要求维持较高的湿度,并频繁做好通风换气。管理上重点抓好溫度的调节,棚温超过28℃时,以降温增湿为主,换气时防止风立刻吹入床面,以免关系菇的质量;菇棚溫度低于15℃时,以增温降湿为主,把菇棚表层的遮阳材料掀掉,在棚内搭小拱棚,促使鸡腿菇子实体正常形成。一潮菇采完后,对床面做好喷药除虫一次,并撒入干的石灰粉防杂菌。鸡腿菇的最适宜采收期是鸡腿菇的菇蕾期,即菌盖紧包菌柄,菌环尚未松动或刚刚松动,菇体六七成熟时采收。大型鸡腿菇品种采收高度15~20厘米,普通品种采收高度8~15厘米。
鸡腿菇栽培技术
鸡腿菇,学名无头鬼伞,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真菌新秀,因为其形似鸡腿,味如鸡肉丝,故有鸡腿菇之美称。它适应性强,大多数无病虫害,易栽培,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是农村发展商品经济的好途径。
一、鸡腿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鸡腿菇菌丝体生长溫度为3℃~35℃,最适合24℃~28℃,可耐-10℃的低温,高于35℃即出来菌丝体自溶变黑现象。子实体形成的溫度为8℃~35℃,最适为16℃~24℃。培养料最佳含水量为65%上下,最适ph值为6.5~7.5子实体生长环节,空气同比湿度以85%~90%为宜,生长流程中需要足够的氧气和微弱散射光。鸡腿菇是草腐土生菌,其子实体的发生及生长均离不开土壤,若不覆土,子实体就不会形成。菌丝体极抗衰老,常温下存放6个月,从新覆土仍能正常出菇。因而,大面积栽培可按照这一特点,分批覆土,调节市场供应。
二、栽培技术
(1)季节安排:我国南北方栽培以当地气温来定。
(2)栽培料的配制:①稻草78%,粉碎或切成2至3厘米长;棉籽壳15%,麦麸5%,石膏粉2%。②棉籽壳90%、麦麸6%,过磷酸钙1.5%,石膏粉2%,尿素0.5%。③菇类废糠(即栽菇后的废料)80%,干牛粪10%,均需喷两千倍乐果液,晒干打碎备用;过磷酸钙2%,尿素1%,麦麸7%。拌料时,将麦麸、石膏粉、干牛粪粉撒在主料上,充分拌匀。其他配料溶于水中加主料。水分含量调节在55%~60%,用手捏料,指缝有水而沒有水滴下即可。拌料时,要用石灰调ph值至8~8.5,然后堆积,盖上薄膜,料温升至60℃后在维持10小时、发酵便结束。
(3)制袋接种及栽培:将发酵好的原料,装入17厘米×33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内,松紧适度,装至3/5袋时,将袋口揩净,穿太高3厘米、直径3~4厘米的环,用牛皮纸封口扎好。袋装好后,可在干净室内开放接种科?50毫升的生产种,可接25袋。接种后封口,移入发菌室堆成4~6层高的菌袋墙。发菌室要干燥、清洁、通风良好,门窗用黑布或旧报纸遮光,室温维持18℃~25℃,经30天上下,菌丝可长满全袋,满袋10天后,即可脱袋出菇。
(4)覆土出菇及采收:选地势稍高、土壤肥沃、排水良好、近水源、清洁处作覆土出菇场所。挖宽150厘米、深25厘米的栽培沟,沟内浇透水,稍干后,将沟底挖松耙平,喷高锰酸钾和乐果液防病虫。然后将脱装菌筒横排于沟内,覆疏松肥沃、土粒直径约2mm(毫米)、含水量以手捏成团触之能散的土3~5厘米厚。10天后,土中便行成广泛菌丝,子室体也相应形成,在过7~8天,当菌盖边缘刚刚松动,尚紧包菌柄时就应采收。如不立刻采收,很迅速会变黑自溶,失去食用价值。每采一潮菇后,喷施1次1%的复合肥清液。大多数可采3~5潮,生物转化率达50%。
三、鸡腿菇床栽要点
床载可节省成本,一定不要发菌室,只需管理得当,同样可获得高产。开始选好栽培场所(与上述出菇场相似),设置荫棚,挖宽150厘米、深20厘米的栽培沟。第二将发酵好的栽培料摊晾,分层铺于沟内,料厚15厘米,分三层播种,用种量为栽培料重量的15%。播后平整料面,稍加镇压,然后覆土4~5厘米,待菌丝长满覆土后,喷水湿润,上盖薄膜,保温保湿出菇。
北方地区鸡腿菇栽培技术
一、培养料的配方及基料处理
1.培养料的配方
配方i:棉籽皮100千克,尿素0.5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2~3千克,水150~160千克。配方ⅱ:麦秸(切成长3~5厘米)100千克,麦麸10千克,牛粪10千克,尿素2千克,石膏1.5千克,石灰2千克,料水比为1∶1.3~1.4。
2.建堆发酵
把上述主辅料称重,将辅料溶于水中,倒入主料搅拌均匀,建成高0.8~1米、宽1米、长度不限的堆,并打上通气孔以利于好氧发酵。当料温升到55~60℃时,维持24小时后翻堆。如此做好2~4次翻堆,经过5~10天发酵结束。每次翻堆时要内外相调、左右换位,并按照基料的失水状况立刻补冲水分。秋季栽培时因为溫度较高,易滋生虫害,拌料时喷入0.1%~0.2%的辛硫磷可避免害虫产卵。发酵结束后,摊料降温,当料温降到28℃以下时即可播种。
3.播种时间
北方地区可借助于自然溫度每年生产2次,第1批2月份投料,3~6月份出菇;第2批8月份投料,9月底出菇,12月结束。若在大棚内,除7~9月不可以生产外,其它月份均可安排生产。
二、栽培与管理
鸡腿菇的栽培方式有畦式直播栽培与袋式发菌栽培。袋式发菌栽培方法与平菇相似,不相同之处在于鸡腿菇发满菌袋后需脱袋覆土,做好出菇管理。
畦式直播栽培方法是在菇棚内挖深20厘米、宽80~100厘米的畦,灌透水并撒上白灰做好消毒。畦间工作道40厘米,先在畦底铺1层地膜然后上料播种。使用层播法,即3层料3层菌种,左右2层料厚度为5厘米,中间料层厚度为10厘米。先铺第1层培养料,稍压实后播第1层菌种,然后依次1层料1层菌种,最上面封料面的菌种用量占菌种总量的40%,下面2层菌种各占菌种总量的30%。播完种后,用消毒过的木板压平,然后用直径1厘米的木棒打孔,孔距15厘米,在盖1层报纸或薄膜,将溫度计插入料内观察料温。接种后第4天起每天掀膜通风1次,每次1小时,以排除废气物。培养期间料温调节在30℃以下,经20~30天的培养,菌丝即可吃透培养料。使用畦式直播,每平方米投料量在22.5~27.5千克,菌种占干料量的20%上下为宜。
覆土材料宜用菜园土。取地表10厘米以下的菜园土打碎,经阳光暴晒,加入8%的草木灰和1%~2%的生石灰混合均匀,并喷入5%的甲醛和4%的敌敌畏,用塑料薄膜覆盖8小时,待药味散尽后即可入棚覆土。覆土厚度3~4厘米,将土覆平、覆匀。覆土后调节土壤含水量在20%上下。盖上薄膜,10~15天菌丝穿过土层,这个时候揭去薄膜,即可常规管理。
出菇环节要求频繁通风换气,维持空气新鲜;频繁向过道、空间喷水,使空气同比湿度维持在85%~95%。子实体长出地面后,喷大水1次。
当子实体长到7分熟,即手捏菌盖不软,菌盖部分光洁洁白、无磷片反卷即可采收。采菇后立刻整理畦面,凹处补土。当二潮菇采收后,因为营养消耗较多,应立刻补冲营养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