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美国农业生产结构 战后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特点
今天给各位分享战后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战后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特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农村农业变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农业生产高度机械化:早在20世纪40年代,美国就领先世界各国最早实现了粮食生产机械化。60年代后期,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更加提高,达到了从土地耕翻、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干燥等全过程机械化。
2、美国农业生产特点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专业化水平高,商品率高。美国是世界农业最发达国家,也是最大的商品谷物出口国。
3、但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在20世纪是相对稳定的,主要是:用现代化的装备和技术来改造传统农业;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各种社会保障;同时,还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在美国经济中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4、(1)进步原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各国的变法;封建生产方式确立(私田取代公田等)。4分(2)特点: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规模农场经营。4分(3)1957~1962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减少。
5、本世纪前几十年的计划集中在农场生活,那个时代被看成是农村生活。尽管改善农村生活的动机主要源于“农村问题”的反对建议,但是双方观点都是乡村运动的一部分,一种主要基于城市对乡村生活条件的日益关切的表现。
简述美国的农业耕作情况
美国耕地面积为241亿亩,70%以上的耕地集中在地势平坦、耕地大面积连片分布的大平原和内陆低原。
美国国土面积937万平方公里,美国的耕地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0%,为18817万公顷,人均接近0.6公顷。
美国从事农业生产的职业农民不到总人口的1%,美国的300万农民就耕种了超过28亿亩的耕地。
美国农业是典型的现代化农业。从40年代开始, 美国农业已实现机械化,普遍使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
(3)为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农业在国际上的可持续竞争力,美国高度重视农业保护性耕作技术与机械的推广和使用。
美国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美国本土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和亚热带,三面临海,气候温暖湿润。
美国南北战争后农业发展情况
北方在战争中的胜利,确立了北方大资产阶级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内战消灭了奴隶制,从而为美国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宅地法》 的实施 ,加速了西部的开发,促进农业资本主义发展中美国式道路的胜利。
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农村农业变革的主要特点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及大规模农场经营。这一时期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拖拉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开始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大大提高了农场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美国的工业农业概况:美国是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主要工业区有东北部工业区、西部工业区、南部工业区。
汲取外国经验寻找成功的捷径。兴盛的农业为美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立适合本国国情的教育体制 。
交通网络的形成和农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区域化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农场的生产专业化水平也有明 显的提高。同时,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水平也不断提高。但美国农业专业化生产真正的形成则是在1773 年 建国以后。
尽管有上述种种政府的支农措施,南北战争之后的美国农业发展,一直是在起伏不定的状态中进行的。尤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大萧条期间,美国农业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大起大落局面。在大战的初期,美国农业的总纯收入为36亿美元。
关于战后美国农业生产结构和战后美国农业生产结构特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