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蔬菜调查:使用化学农药成“潜规则”
9月10日,天津市消协发布2015年蔬菜比较试验报告显示,在随机购买的常规、绿色食品、有机3类共31件蔬菜样品中,认证蔬菜单项农残检出率高于常规蔬菜。北京知名有机蔬菜品牌“北菜园”、“翠京元”等均赫然在列。
根据有机产品国家标准,有机种植中不得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有机蔬菜不得检出农药残留。
新京报记者进一步探访发现,曝光后“北菜园”的“有机认证证书”已被暂停,但仍在销售“有机蔬菜”。
在昌平南邵镇一家宣称有机认证的南地绿都庄园,新京报记者看到包括高毒农药敌敌畏在内的多种农药,庄园工作人员承认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禁用的化学农药。
而在有机认证过程中,有机咨询服务机构甚至提供“规避风险指导服务”业务,由专人指导如何在用了化学农药后不被检测出来。
“有机蔬菜农残不合格”不仅拷问有机认证公信力,让有机种植、生产环节的监管也备受质疑。专家表示,“希望通过更加严格的监管,把浑水摸鱼的企业去除掉。”
调查1
“北菜园”被停有机资质后还在销售
在天津消协9月10日曝光“北菜园”的有机大葱、有机架豆、有机小白菜检出农药残留后,新京报记者查询“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发现,9月11日,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一项“有机认证证书”已被暂停,涉及辣椒、茄子、西红柿、花菜、芹菜、甘蓝、芸薹、白菜、冬瓜、南瓜、鲜食玉米、菠菜等22个蔬菜品种。
然而,9月22日,新京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延庆县康庄镇的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时,发现其当天采摘的蔬菜依然在以“有机蔬菜”进行销售。公司销售人员称“无论何种蔬菜每斤都是25元”,且因为全部为有机,不能还价。记者当场购买了6斤有机蔬菜,总价150元。价格远高于同种类普通蔬菜,有的甚至高出十几倍。
在北菜园的官方网站上,也仍有标注为“有机”的紫甘蓝、圆白菜、大白菜、茄子、西红柿、菜花、豆角等在销售。
值得注意的是,新京报记者在北菜园生产基地的公告栏里看到,一张奖罚公告显示:“2015年6月16日在抽样检测过程中,发现A6-104棚尖椒在打药间隔期采摘,特对相关人员进行处罚”。北菜园办公室负责人解释称,这个“打药”指的是“打生物有机农药”,非化学农药,但同时承认在有机农药的间隔期采摘也是不合规的。
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春乾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称,有机认证被暂停后,不允许销售,蔬菜全部滞销,公司平均每天损失约10万元。
张春乾说,并不认同天津市消协公布的检测结果,“后来监管部门和第三方机构都进行过检测,结果显示我们生产的菜完全没有问题”。记者要求提供“完全没有问题”的证据,张春乾称“因在行业内牵涉的面比较广,公司比较谨慎,不方便公开”。
而另一家被曝问题的“翠京元”,9月28日,新京报记者致电生产商东周丰源(北京)有机农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称监管部门进行了检测,均未检出农残。“这事儿对我们影响很大,产品一度全部下架,虽然现在恢复了销售,但损失依然很严重。”
新京报记者联系天津市消协,对方提供了详细的蔬菜比较试验报告,对乐果、百菌清、杀螟硫磷、腐霉利等7种农药进行残留量检测。天津消协称,在有机蔬菜里检出的百菌清是低毒、广谱、保护性杀菌剂,应用于蔬菜多种病害防治的常用农药。但对北菜园等企业提出的质疑,截至发稿,天津市消协并未做进一步回应。
调查2
“有机”基地摆放敌敌畏等多种农药
位于昌平南邵镇的南地绿都庄园是北京最早一批通过有机认证的农产品企业。
在南地绿都的对外宣传中,其是“获得方圆认证体系认证的有机食品示范园,也是昌平唯一一家获得有机证书的农业示范基地。公司在2006年成为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同时还被评为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北京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
9月24日下午,新京报记者来到南地绿都基地的种植农庄,生产管理办公楼空无一人,等待近二十分钟后,一位工作人员出现并将记者带到生产基地,介绍称在现有的西红柿、黄瓜、豆角等种植大棚中,均使用了成本昂贵的生物肥及自然防治系统,“种植全程不使用农药、化肥,全部用有机肥和生物试剂代替,像植株开花时采购了500元/箱的进口蜜蜂自然授粉,有虫害时会投放捕食螨治理。”
但就在一旁紧邻的黄瓜、草莓种植大棚,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就在大棚内的窗台上,随意摆放着多菌灵、哒螨灵、多氧清、翠贝等农药,甚至还有一瓶使用了一半的高毒农药敌敌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