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区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文化活动绽新枝
他们是农民,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同的是,日出时他们在健身,日落时,他们在娱乐、聚会,这就是我区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为农民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实惠。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积极创新文化活动载体,组织百姓开展丰富多彩的农村文化活动,为农民打造了多姿多彩的文化乐园。
清晨,北史家务乡北史家务村文化健身广场早已十分热闹,老人们在各种健身器械上转腰、踢腿,其乐融融;小伙子们在篮球场上你争我夺,激情竞赛;孩子们趁着上学前的空档在广场边的空地上打羽毛球、踢毽子,玩得不亦乐乎……欢笑声、加油声、嬉闹声交织成一片。“以前,我们总以为在田间地头忙碌就已经算是锻炼身体了,自从村里把各种式样的健身器材装到了家门口,我们才认识到在健身器上锻炼是多么快乐和轻松的一件事。”64岁的马大爷一边在太空漫步机上“漫步”,一边说。
我区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提倡全民健身,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各项健身活动。着力改善公共体育设施,多方筹资,为村街建起了健身广场,配备了太空漫步机、跷跷板、座位蹬力器、太极推柔、单双杠等健身器材,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体育健身活动,有效丰富了他们的农闲生活,提高了身体素质。如今,健身已成为广大农民文化生活的一部分,群众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丰富多彩的健身活动让群众“动”了起来。
午后,在杨税务乡孟村的“农家书屋”里,种菜大户王大叔正捧着一本《瓜菜种植技巧》看得津津有味。自该村“农家书屋”建成投入使用后,他就成了这里的常客,一有时间就来这里翻阅资料。“最近我正在学习蜜瓜管理技术,来这里查查资料。‘农家书屋’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神食粮’,还给我们发家致富加足了‘油’,我现在每天不来看会儿书,总觉得生活少了点什么。”
我区注重将文化元素注入新农村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主管理、村民共享”的思路,全力建设完善“农家书屋”,全区284个村街已经实现“农家书屋”全覆盖。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精心选配符合农民需求的农业科技、文化教育、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书籍,切实提升“农家书屋”惠民平台作用。同时,逐步建立起“供书、读书、管书、用书”长效机制,让“农家书屋”真正活起来,成为村民科技致富的“培训站”、文化知识的“辅导站”、精神生活的“新乐园”。现如今,“农家书屋”成为了我区广大农民学习农技知识、致富增收的得力助手,受到了广大农民一致好评。
傍晚,码头镇杨官屯村的村民们身着大红的披肩,齐聚文化广场,随着《小苹果》的曲子跳起了广场舞。他们动作飘逸,步伐轻灵,舞姿煞是好看。一曲跳罢,广场舞队队员赵大姐擦着汗说:“自从村里成立了广场舞队,我每天晚上都来跳上几曲,不仅身体越来越好,还陶冶了情操,这生活越过越有滋味了。”
为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我区结合文化特色和实际情况,依托已建设的村街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健身活动。同时,调动广大民间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组建群众文娱队伍,让农民群众在文化活动中“唱主角”。目前,我区已建成100多个农村文化广场,农民自发组织的文体队伍达140余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