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女作家张淑霞
我生活在乡村多年,也写了很多反映乡村生活的散文、小说,但是说起对乡村生活的生动刻画,最值得敬佩的是把双脚插在泥土里的女作家张淑霞。
我已忘记是什么时候认识张淑霞的了,反正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县文化馆组织的文学活动一直有她参加。她为人很低调,从来没有某些文学青年的张扬。其实,她读高中的时候,就有作品在《北京晚报》发表。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她开始了对文学的追求。
文学梦是美好的,文学路却是艰苦的,稿子写出来,几乎都石沉大海。在这期间,作为一个农村女孩儿,经历了结婚成家,生养子女的过程。一直没有忘怀的文学,却是一点儿进展也没有。初夏时节,夜里为小麦浇水。站在大地上,手扶着一把铁锨,面对东边升起的巨大的月亮,她忽然觉得自己真的没有文学才智,真的应该放弃文学的梦想了。最痛苦的时候,她把所有的手稿以及高中老师鼓励她的信件全都付之一炬,决定彻底告别文学。
然而,文学的基因却在她的血液里流淌着。尽管不动笔,但她的思想没有停止,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停止。在这样的观察中,许多的素材在慢慢积累着。
终于一个题材使她不能再忍耐了,展开稿纸一气呵成,几乎没有勇气再重读第二遍,就急忙忙投寄了出去。在距第一篇作品发表14年以后,她的这篇小说《老板杯》1997年在《北京日报》郊区版发表了,真正开启了她的文学之路。接着,她又写了第二篇小说——《活着》,投给了郊区版,没想到这篇小说也很快就发表,而且在小小说征文中得了二等奖。
成功给她带来了信心,也使她静下心来,认真读起了书,认真观察起了生活。
张淑霞的家在大兴区长子营镇的北蒲州村。尽管她当过代课教师,打过工,但是身份一直姓“农”,始终是这个村子的一员。对于张淑霞而言,农村生活的家长里短,婆婆妈妈的事情,几乎不需要特意去寻找,因为她本身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放假的时候,和其他家庭妇女一样拿铁锨下地浇水,扛锄头铲草。这都为她提供了最鲜活的素材。所以,我称她是把双脚插在泥土里的乡村女作家。
进入新世纪以后,她埋头写作,不时有佳作问世,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那就是以熟悉的乡村生活为背景,认真描写这些在时代变革中的新型农民。她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小说主人公大多是普通的乡村女性,要么是张大妈、李大婶,要么就是以第一人称写的那些形象鲜明的“大姐”、“四姐”。这些张大妈、李大婶代表了农村老一代妇女的形象,她们的故事是与年轻人之间的矛盾纠葛,展现出不同时代人的生活理念。而对于姐妹形象的塑造,往往是以反映农村年轻女性的婚姻、爱情为主题,展现她们渴望婚姻自主,为追求爱情而付出努力的过程,带有淡淡的无奈,带有深深的同情。可以看出她对于生活素材的把控能力。
十几年来,她的作品在《人民文学》、《当代文学》、《天池》、《都市》、《北京日报》、《时代文学》等报刊不断发表,更是《京郊日报》的骨干作者,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在这里发表出来的,她把这里视作自己的娘家。2011年和2015年,她两度在北京市总工会、北京市文联等单位共同举办的第八届、第十届首都职工文化艺术节的文学作品征文活动中,小说《四姐》、《散伙》均获得了“五一文学奖”。
这是一个生活在乡村的怀揣梦想、双脚插在泥土中的女作家,现实生活给了她丰富的创作素材,相信她一定会有更加优秀的作品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