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甘肃子午岭的千年传奇故事 发布时间:10-05 00:02分类:农村文化 李继唐诗文中“秦皇驱车由斯过”指的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曾巡游过的一段路。这条路,就是在陕甘两省交界的子午岭山脊上的“秦故道”,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秦直道。 “春草离离墓道侵,千年塞下此冤沉;生前造就千支笔,难写孤臣一片心。”当年修筑秦直道的蒙恬屈死于这条千古大道之上,而他的功勋和眼前的这条路一样留给后人评说。现在的子午岭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处旅游胜地。一位当地文人这样写道:子午岭的美,不只是外表,几乎每棵树都生长着故事,每道山岭都埋藏着美妙的传说,每条小河都流淌着歌谣。 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在子午岭深处去寻访那些美丽的传奇和故事。 “碾盘山”的故事 子午岭除了雄厚的历史渊源外,至今还留下许多传奇故事,其中碾盘山的传说被当地人世代流传。 在子午岭逶迤绵延的山脉中,有一座被白云遮盖,形似碾盘的山叫作“碾盘山”。 据《正宁史话》记载:相传很早以前,子午岭上有座山,山坡下住着母子俩,儿子王小牛长大成人,因为家境贫寒一直没有婚配。有一天,王小牛在山坡上放牛的时候隐约听到山里传来轰隆的碾子声和马蹄声,仔细听过去还有姑娘吆喝的声音。王小牛回家把这件奇事告诉了母亲,母亲在夜半的时候上山,又清清楚楚地听见了姑娘的歌吟和牵马下山的声音。后来王小牛在山坡上放牛时,碰到一个和尚正在山里寻宝,他对小牛说:“此山有金马金碾子,还有仙女碾金子。开山钥匙若找到,娶来仙女当妻子,荣华富贵一辈子。钥匙就在药王山,要想取来难上难。”王小牛回家告诉母亲后,爬山跋水,经过四十九天,终于在药王山找到了开山的钥匙。 小牛母子俩拿着开山钥匙找到和尚,和尚告诉他们“要开山,就在落日一刹那。出山必须赶到五更前,否则山一合缝会把你夹死。”小牛母亲对和尚说:“我们什么都不要,就要那个好姑娘。”当小牛一打开山门,遍地都是黄金。王小牛视而不见,径直对前方正在簸金子的姑娘说:“请你随我到山外居住吧,别在这里受寂寞了。”姑娘便跟着小牛出了山。而和王小牛一起进入宝山的和尚面对遍地黄金,贪心大起,结果到了五更时,山一合缝,被永远地留在了深山里。 玄奘圆寂之地 在子午岭深处,浓荫掩映中,有一座历代很有名气的避暑之地——玉华宫。 据史料记载,玉华宫前身为仁智宫,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五月,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仁智宫”扩建,改称“玉华宫”,并写了玉华宫手诏。 玉华宫是唐代帝王四大避暑行宫之首。在四大避暑胜地中,玉华宫是修建最晚、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帝王行宫。扩建后的玉华宫占地九顷,建有五门十殿,气势恢宏。据研究者考察,唐代玉华宫具有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十分完美。整体建筑以“玉华殿”﹑“排云殿”为中轴线,根据河谷走向,因地制宜,同东侧“晖和殿”、西侧“别殿”构成东西对称的布局。同时宫殿建筑与周围悬崖峭壁、蜿蜒流水、葱郁林木等幽雅景物紧密结合,壮观雄伟的青瓦白墙宫殿与千峰翠色互相辉映。北部“肃成殿”,建筑物与峭壁结合,成为广殿式后歇山式窟檐建筑,更具有我国传统特点。同时疏通山泉,排除积水,造成殿宇旁飞流直下的“飞雨”与“水帘”。 史料记载,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闻名于世的玄奘法师奏请高宗皇帝恩准,带门徒移居玉华寺翻译印度佛经,并在玉华寺住了4年,译完了长达20万颂的辉煌大典《大般若经》,之后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 昭君打扮梁 漫漫秦直道上,既有铁马金戈,也有侠骨柔情。 “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在子午岭上,一个关于昭君的故事,和一个特殊的地方,吸引着人们去探寻究竟。 打扮梁是子午岭上的一个小地名,具体位置在今华池县乔河乡境内。这里原本是秦直道上一个古驿站。相传汉代昭君王嫱出塞远嫁匈奴单于呼韩邪时,走的就是秦直道。当年送昭君远嫁的车队,在途中经打扮梁这个地方时,众人见此地风景秀丽,便停车小驻。据史料记载,当时这个地方正好是西汉和匈奴实际控制的边界线,再往前就进入匈奴的地界了。王昭君越过这块土地,就意味着从此离开了故土。当车队停稳后,昭君下车环顾四围,命人设台摆案,在这里梳洗打扮。 昭君梳洗打扮完之后,殷殷跪地,面朝南方拜别故土父老乡党后,飘然而去。她的身后,是绵延无极的子午岭和一大群涕泪满面的大汉子民。 从此,“打扮梁”这个富有意义的历史地名被永远地留在了这儿。传说中的公主梳妆台早已化为遍地衰草,眼前除了一片残垣断壁和一座烽台遗址外,当年驿站萧萧车马已难觅踪迹,但昭君梳洗打扮的一幕却永远定格在了这个神奇的地方。 佛教乐土 子午岭的两岸有一条长长的红色砂岩崖。千百年来,这些红砂岩崖面成为释家开凿石窟、雕造佛像的天然资源。正宁县文化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正因为有着很多精妙绝伦的佛教塑像、雕刻,可以说子午岭是佛教的乐土。 据史料记载,从北魏太和年间开始,历经唐、宋、金以至明、清,在子午岭山脚下开凿的大小石窟多达20余处。 地处葫芦河右岸、坐落在子午岭中部的莲花寺石窟是现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唐、宋时期的摩崖造像石窟,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莲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面积约有120平方米,分别开凿于唐、宋两个时期。石窟题记有“唐天宝十载”的纪年,即为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年(751年),还有一题记为“宋绍圣二年”,即北宋哲宗赵煦绍圣二年(1095年),是这座石窟开凿年代的最确凿证明。石窟开凿在平定川河与葫芦河交汇处的小山峁上。这个小山峁之上是乔灌丛生的密林,山峁之下石崖险峻。莲花寺摩崖造像就开凿在这个凹凸不平的崖面上,造像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因崖面自然形态而就,灵活多变,人工雕凿与自然崖面巧妙结合,天衣无缝,颇有鬼斧神功之奇妙,实为佛教文化中的艺术珍品。 莲花寺石窟摩崖造像,采用连环画表现形式,雕造了佛本生故事,艺术价值高、观赏性强,是子午岭石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二将城遗址 从历史上看,子午岭所处的位置正好是锁据中原、扼断北方的咽喉之地。千百年来,子午岭也免不了兵戎之祸。 有人这样说:子午岭在大一统盛世中享受到历史的厚爱,也在群雄割据的战乱中遭受着兵燹的蹂躏。在战乱纷争过后,子午岭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驿站和关城遗迹。位于现在华池县山庄乡境内的二将城遗址,就是当年众多的城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古城。 从南北朝到北宋、西夏、辽、金几个朝代,子午岭的上空始终被战乱的阴云覆盖,几百年间边关事急,战乱不断。这也是子午岭饱受战争疮痍最为严重的阶段。在此期间,山内城寨林立,虽然外面朝代更迭,但承载戍边重责的子午岭防区始终剑拔弩张,严阵以待。 二将城遗址依山就势,雄踞山巅。据考古学专家考证,此城遗址调查发现的“大顺城关”字样证实,这是北宋时期庆州知州范仲淹为了抵抗西夏而修筑的大顺城。 史料记载,元昊建都兴庆(今银川市),形成了以党项羌为主的地方政权,史称西夏。西夏控制着今宁夏、甘肃、陕北和河套一带的广大地区,兵强马壮的党项人,经常入侵北宋的疆域,而饱受其害的地区首先就是子午岭一带。作为北宋边关重地的大顺城,是抵御外侵的最后一道屏障。烽烟散尽,边关依稀,宏阔的二将城依然安卧在子午岭的深处。 辽宁开原:党校办在地头致富甜在心头 7位农民当上陪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