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溆浦大小端午节

溆浦大小端午节

发布时间:10-20 16:13分类:农村文化
  溆浦有两个端午节,称农历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其习俗已沿袭有两千年之久。

  端午节,是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的节日。溆浦是屈原流放的定居地,也是屈原作《楚辞》的取材地。溆浦是使屈原从楚国政治家转换成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地方。当楚国郢都被秦国攻破的消息传来后,他悲愤的离开溆浦,去洞庭湖畔的汨罗,临行时人们含着热泪送他上船。当屈原怀石沉入汨罗江的消息传到溆浦,人们悲痛欲绝,争先恐后划船去营救这位和他们朝暮相处的三闾大夫。相传,这就是溆浦龙舟竞渡的起源。因此溆浦人过端午节,要比一般地方热烈隆重。

  据古文献记载,溆浦“双端午节”与东汉初马援平“五溪蛮”有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清乾隆《溆浦县志》记载:“东汉初五溪蛮为乱,朝廷命马伏波(马援)征五溪蛮、令(五月)五日进兵,士卒有难色。伏波曰:端午佳节,蛮酋必醉,进可成功,今日乃小端阳也,后将与诸将过大端阳。即进兵,诸蛮果醉,剿平之,乃于十五大饷士卒,遂名曰大端午,至今仍之。”后马援在征讨“五溪蛮”时病死军中,后人为纪念他,在沅水和溆水边广建“马王庙”。马王庙又称“马援庙”“伏波宫”,人们在双端午里,不仅要祭祀三闾大夫屈原,也同时祭祀这位病死在战场上的伏波将军。

  自农历五月初五起,人们就沉醉在节日的气氛之中。女人们忙于包粽子、悬菖蒲、挂艾叶、绣香包,买鸭捉鹅,计划节日饮食和外出的穿戴,而男人们则忙于龙舟竞渡的准备,下水操练,宴请宾朋,走亲访友,发放请柬等活动,一直要闹到十五龙船上岸为止。热闹非凡的大河(沅水)和小河(溆水)龙舟竞渡,是一年中最激动人心的赛事。

  溆浦龙舟竞渡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湖南省志》记载,我国“龙舟竞渡最早始于武陵”。武陵即“武陵郡”,溆浦西汉时为武陵郡治所在地,故溆浦是我国“龙舟竞渡”的发祥地。溆浦的龙舟竞渡,至今还保留很多原始古老的习俗。它的规模之大,竞争之激烈,让世人瞩目。

  龙舟竞渡分两地进行。沅水一带称“大河龙舟”,溆水一带称“小河龙舟”。溆浦大河龙舟,头高尾翘,船成梭子形,全长26至28米,尾部翘起呈燕尾状,尾高达2.8米,可载70余人。人员大体安排是桡子手56至60人,舵手2至3人,舞头旗1人,坐头(又称抢水手)2人,腰旗手1人,锣鼓手2人,铁炮手1人,吹唢呐1人。溆浦龙舟自古以来就没有装龙头和龙尾,它是以舞头旗者为“活龙头”,舞头旗者是全船的总指挥,必须是身体健壮、头脑灵活、懂水性的青壮年。大河龙舟在比赛时,首先把两船靠拢排齐,每条船上都有三位身强力壮的抢水手,他们抓住对方的船帮,当铁炮和紧促的锣鼓声响起,双方的抢水手就把对方的船使劲往后推,这就如蒙古草原上的摔跤手,力气强者就争得了起跑的优势。不过,这种古风俗也常常引起龙舟之间的斗殴。

  溆浦小河龙舟,有专用比赛的“黄瓜底”船,而不是用平时搞运输的平板底船。人员大约在20至28人之间,也是无龙头无龙尾。相传屈原怀石沉江的消息传来后,人们就在河中任意划了一艘渔船前去营救,没有龙头。以后,这种船就成了溆浦小河的龙舟了。这种船轻巧灵活,划起来速度很快。

  龙舟自农历五月初五下水前,都要到屈子庙中祭祀,然后下水在河中训练,从初五开始,河里的龙舟要进行一对一的比赛。五月十五大端午这天清早,全县各地的龙舟都要向集中地点靠拢。这一天河中设了许多彩船,彩船上请有艺人吹唱。大赛前,县城和江口镇的大商家都会给本家的龙舟“赏红”,这也会引来非宗族的龙舟来“抢红”。这一天,沅水、溆水两岸人山人海。河里汉子们的呐喊声、唢呐声、锣鼓声、铁炮声、鞭炮声,岸边人海中的助威声,震天动地,城内万人空巷。得胜归来者杀猪宰羊庆祝,败者垂头丧气。溆浦民瑶称:“宁可荒掉一垅田,不可输掉扒(扒即划)龙船。”

采收甘蔗注意事项 香菇高产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