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雅丹幻境
近些年,随着对丝路文化较多的涉猎,我开始在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上一遍又一遍走。面对那些山川河流,历史遗迹,城垛关隘,石窟壁画,我都试图把曾经的阅读体验在实地的观感中得到一一印证。为了更多、更深入的印证,敦煌,是一个不止一次需要抵达的地方。
敦煌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在这里感受丝路,聆听历史,仿佛一切如在眼前。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知晓,“文化圣殿,人类敦煌”,绝非妄言,乃实至名归。就在我全身心沉浸在这座丝绸之路“第一枢纽城市”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的同时,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地理景观却强烈震撼了我。
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新疆、甘肃交界处,距离敦煌市区180公里,与闻名中外的罗布泊相连。逐车前往,一眼望不到边的茫茫戈壁之上,放眼千里,杳无人烟。穿越戈壁荒漠,几番颠簸,初来乍到,恍若隔世。这里没有人,没有草木,也没有飞禽走兽,到处是死寂的砺石沙海。在一条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的干涸河床地带上,坐落着一座形似中世纪的古城堡,总面积约400平方公里,比北京市四环以内的面积还要大。这座非人工营建的典雅别致、参差错落、井然有序的特殊城市,有城墙、街道、商铺、大楼、广场、教堂、雕塑等,几乎所有城市元素应有尽有,而其形象生动,惟妙惟肖,则令人瞠目。不禁要问,是谁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气势雄浑、光怪陆离、不可思议的古城呢?当地人流传的说法是魔鬼建造的城市,魔鬼出没的地方。之所以被称为魔鬼城,是因为这里不仅景致奇幻,而且天气变幻莫测,在阳光高照的时候,经常突然之间狂风大作、沙尘漫天,并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声音传出,仿佛众多魔鬼施展法术,兴妖作孽。再加上古往今来不时有旅行者迷失、失踪、离奇死亡的传闻报道,更使这里显得异常神秘恐怖。
现代地理学知识告诉人们,所谓的魔鬼城,其实是一座典型的雅丹地貌群落。雅丹,是维吾尔语,愿意是指陡峭的小山。一般的雅丹地貌,大都是零星分布的小型山丘,但眼前敦煌的这片雅丹,则呈现出非常密集高大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状结构。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多姿的形态上,在全世界都是极为罕见的。
瞧,那是金狮迎宾。它体格雄健,威风凛凛,高昂着宽大而浑圆的头,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犀利而威严,友善而温情。在阳光下,抖一身金色的毛发,似乎发出深情的呼唤。千万年来,这金狮,恭迎了哪些尊贵的客人?是否等来了那个去往东土传经说法,而且途中历尽坎坷磨难的龟兹高僧?打这里或者向北不远处走过,鸠摩罗什的一生,纯粹是对神奇预言玄之又玄的应验,威仪、睿智的金狮知否?
吆,那是孔雀开屏。它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小巧的头上插着几朵翡翠花,展开的彩屏像一把羽毛扇,一个个黑环,黑、绿、黄相间,像无数只大眼睛。岁月老去,永远脚插风蚀柱的孔雀,是大漠年轻美丽的公主,拖着黄色的长裙,亭亭玉立。浩浩长风,悠悠白云,栖息在它绮丽的尾羽上,反射着光彩。日出东方,月照祁连,谁有幸见到那一次真正美丽的微笑?
呵,那是西海舰队。它整装待发,蔚为壮观,那闪着粼粼波光的黑戈壁就是波涛汹涌的大海,氤氲蒸腾的雾气就是迷漫的硝烟,这是远古波澜壮阔的海战吗?不,伴随新中国的脚步一起成长,一天天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巡弋在辽阔的西部瀚海,挺起钢铁脊梁,只为心中保家安邦的神圣信仰。只要祖国一声令下,挺胸昂首扬帆东海,劈波斩浪奔赴南海,“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吆,那是贝多芬头像。他额头突起,头发浓密,一张土红色的开阔脸庞,表情阴郁,似一种无法医治的忧伤,温柔的眼睛极其揪心的痛苦,需要竭尽全力来忍住流泪。贝多芬,贝多芬,你何年何月跟随哪一支商队,从欧洲出发沿丝绸古道来到中国?坐在这里的风蚀塔上,坐成了永恒。狂暴的风沙肆虐,如生命的病痛和爱情的不幸,你扼住了命运的咽喉,选择离群索居,千百年享受人生是多么的美好!
群龟出海、天外来客、蟾蜍望月、雄鸡报晓、取经归来、丝路驼队、一柱擎天、桃园三结义等不可胜数的雕塑,构成一座各具形态、千奇百怪、美轮美奂的天然雕塑博物馆。而你置身其中,又宛若进入了一个宏大的世界建筑艺术博物馆,这里有大楼、有教堂、有龙城、有阿拉伯的清真寺、有草原上的蒙古包,甚至北京的天坛、西藏的布达拉宫、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世界著名的建筑都可以找到它的缩影。这些大自然的杰作,堪称鬼斧神工,既显出几分真实,又笼罩着迷雾,亦真亦幻,扑朔迷离。那万千气象,浩大气势,既让人目不暇接,惊叹不已,又让人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西北史地专家齐德利博士考察后说:“敦煌的这一处地貌,从世界上来说的话,它的代表性跟典型性都是非常突出的。正呈现着最为丰富多彩的形态,可观赏性、美学价值,也非常高。”
神奇而美丽的敦煌魔鬼城,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以雅丹命名的国家地质公园。它是大自然沧海桑田的演变印迹,是洪荒之力的奇思妙造,是漫天风沙的肆意雕刻;它是写满龙魂字符的怪诞书法,是“跌宕昭彰,独超众类”的不朽诗作,是“不管八百年,还是一万年”的永恒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