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踩着高跷去拜年

踩着高跷去拜年

发布时间:02-03 16:06分类:农村文化
  □刘春清

  “咚咚嚓,咚咚嚓——”高跷来拜年啦!儿时的春节就是这么过的。

  大年初三,走亲戚的人多起来了,高跷也开始拜年了。吃过早饭,锣鼓一敲,踩高跷的就知道该集合了。扛上高跷,走向大队部,打戏脸化妆的,穿戏服行头的就陆续开始准备了。绑高跷算是技术活,绑得太紧,血面不周,捆得腿难受;绑得松了,危险,容易摔跤,还行走不便。通常是坐在院里的窗台上,自个绑自个的,松紧自知,系牢绳疙瘩。绑好高跷,靠墙根等着集合,还时不时地挪动一下,避免腿麻木。

  敲锣打鼓的走在最前面,高跷队随后排成两行,男一队女一队。男队由老汉打头,绵羊皮袄毛朝外,一根麻绳系腰间,扛根木棍当扁担;女队由老婆扮演者领头,耳挂一对红辣椒,头戴黑绒老毡帽,大襟袄大裆裤,怀揣鼓胀物,手执笤帚当扇扇。老两口一搭一配,舞起丑态百出,引得观众大笑。猪八戒扛大耙,孙悟空提哨棍,扮演成相公、小姐的手拿扇子、马鞭、彩球、花朵、灯笼、彩伞等道具,下身一律着肥大的能遮到脚面的彩裤。30年前,我还没当兵,刚高中毕业,参加高跷队两年,角色才是相公一枚。

  村口安排有探子,谁家来亲戚了,来了几人,会及时告诉高跷队,躲不了拜的。拜时,大都在农家院里,不能在大街上拦住亲戚就拜,那样显得不礼貌。领队一声高喊:扭起来——高跷队摆开阵容,边踩锣鼓点边舞,缓慢行进。或两路纵队交叉穿插,进行表演,三个来回,行三个礼。完毕,奉上礼贴,三指宽红纸条,上书“新年大吉”,就好比当今的请帖。虽说“高跷拜一拜,出门保平安”,这只是句吉利话,拜也不是白拜的,是要掏喜钱的,多少不限,两盒5角钱的官厅烟,不嫌少;一条8角钱的红满天烟,不嫌多。当场给了烟的,就接着谢拜,行三个礼;或唱段阳歌、民间小曲和流行歌曲。

  高跷在巷道呈行进状,小丑头上扎一根二寸粗近一尺长的朝天辫,脸抹灰,黑嘴唇、白眼皮,上身翻穿山羊破皮袄,脖颈挂个砂酒壶,不受队形约束,随意扭动,滑稽表演,装呆作傻,吓唬小孩。

  那时踩高跷没报酬,就正月十五晚上表演完了,饱饱吃顿黄糕拌豆腐。高跷白天拜人为挣烟,黑夜可得卯足劲扭,许多演员从早到晚脸妆不卸,穿行在大街小巷,村人见之不怪。晚上,还要燃放鞭炮、起花、礼花,跑驴、船马灯、车车会、老汉背妻,红火着呢!

  高跷队,在乡村,便成为宣传农民、教育农民、娱乐农民的文艺宣传队。

阅读实践闹书屋 丰富活动乐儿童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 建设活力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