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铸造响当当的文明品牌

铸造响当当的文明品牌

发布时间:02-07 00:53分类:农村文化

  12年诠释了“锲而不舍”,12年让城乡脱胎换骨,12年使市民生活大提升。在创建路上,铜陵人民矢志不渝,信念坚定,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创建为民”的理念,围绕“让城市更靓丽、让市民更幸福”的目标,深入实施“惠民、育民、便民、亲民”工程,探索走出了一条具有铜陵特色的文明创建之路。

  5月13日上午8时不到,市容考核组成员来到办公室,采取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出考核地点后,便开始了一天的督查。当天选择的点涉及一县三区、开发区。“我们每个月都不定期进行一次集体考核,各县区市容局、文明办等相关部门领导也会到场,既是相互督促,也是相互学习。”市容考核县区组组长钱平说。

  考核组成员首先来到郊区八一二队小区,查看小区环境卫生情况,还带上摄像机,随时拍下未达标的部分。“如今我市已经是全国文明城市了,就有了更高的标杆,要‘挑刺’,因为标准在调整、要求在提高。”钱平说,市容考核不讲人情,比的就是干净、整洁、规范,考核统一了标准,就是确保公正。考核工作“对事不对人”,严禁泄漏考核内容、检查路线等信息,检查过程中客观细致不留死角,评分过程中统一标准、依据明确,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同时将明查、暗访、分管领导不定期回头看等多种措施相结合,保证取得实效。“这些制度、标准其实最终就是为了长效,让市民的生活环境更好。”

  “周考核、月测评”工作是我市创建的一大特色。自2011年通过国家卫生城市技术评估后,我市着力于巩固提高创建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基于此,出台了相关考核办法。在近五年的周考月评工作中,本着公平公正、不断完善的理念,定期对县区、创建主要职能部门进行检查,周考月评有效地遏制了反弹、回潮现象,推动了创建意识和观念的改变,创建工作从过去为牌子而创成为如今的为民而创,同时,也成为一项长期、常态工作,形成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截至目前,共开展“双创”周考核192周次、月测评40月次。

  说起铜陵创建的特色,就不得不说组织领导。从创建之日起,我市就成立了市文明委,并由市委书记亲自挂帅,设立市文明委常务班子,并将该项工作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一同部署、一同安排、一同推进,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并健全完善了领导责任制、责任追究制、奖惩兑现制等多项创建机制。

  为让文明创建从“要我创建”向“我要创建”转变,我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多项素质提升活动,“铜陵好人”评选就是其中之一。该活动按照“我推荐、我评选、我学习”的理念,从最基层的“楼道好人”评起,3年来,累计评选产生基层“楼道好人”2万余人、“铜陵好人”212人,51人登上“中国好人榜”,每百万人口“中国好人”比例居全国前列,该做法在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作推介交流。

  2013年9月,成功承办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后,我市将此评选固化为常态工作,每月定期开展一次。2014年,我市又建成了“铜陵好人馆”。

  以“好人”为引领,成立多支以“好人”名字命名的志愿者队伍,按照“组织化动员、社会化参与、品牌化运作、常态化开展”的模式,强力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建设,实现了志愿服务组织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有效对接,“千人千愿微爱圆梦”项目被中国青年报刊载,铜陵被民政部列为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市。

  创新实施了“十星级文明户”诚信责任机制,出台了农村“十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金卡”工程实施意见,通过“自评、互评、公开、建档”四个环节,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该典型做法在全国会议上作书面交流。如今,共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115户,颁发“十星级文明户道德信贷金卡”10户,讲文明、夺金卡、奔小康已成为广大农村家庭的精神新追求和社会新风尚。通过道德信贷,及时帮助一批“十星级文明户”缓解了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难题,推进了乡风文明,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通过“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着力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努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增强城乡共建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全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较好地形成了城乡均衡发展、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城乡共建经验代表安徽在全国城乡共建精神文明座谈会上作经验介绍。

  以村庄环境整治为契机,将农村墙壁作为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建设“文化墙”。目前,已在110多个示范村创作墙体书画3000余幅,绘画面积2万多平方米,“文化墙”覆盖全市60%行政村,实现了送文化下乡、“种”文明上墙、“植”文化入心。“农村文化墙”做法入选全国宣传部长培训教材,并荣获公共文化建设政府最高奖“群星奖”。

  按照“队伍培养系列化、德育课程规范化、德育管理精细化”构建“德育大联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呈现联动效应、规模效应、品牌效应的良好局面,形成“德育共鸣”,成为继“均衡教育”后铜陵教育的又一张名片,“德育大联盟”经验做法在《人民教育》上进行了推广。

  按照“一校一特色、一宫一品牌”的理念,规范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管理,并在全国率先试点城市(社区)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乡镇(社区)学校少年宫全覆盖。同时,优化师资配备,量化资金投入,完善各项机制,有力保障乡村学校少年宫运行。不仅如此,我市始终注重特色建设,紧密依靠学校特色文化底蕴,开设特色课程,取得了良好效果,使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校内外教育有机结合、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力载体。

  ……

  一系列措施结出累累硕果,一项项做法形成了铜陵特色。2011年我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2012年、2013年全国城市文明指数测评中分别名列地级提名城市第13位和第12位,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指数测评位居全省第一。今年,我市摘得“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与此同时,我市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全省仅铜陵获得这一荣誉。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铜陵作为全国文明城市踏上创建新征途的第一年。全市文明创建工作将围绕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核心,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巩固深化文明创建成果,突出“三线三边三小”环境整治、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铜陵好人”评选、乡风文明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家风家训教育等重点,推进文明旅游制度化、志愿服务制度化、诚信建设制度化,全面推进文明创建再创新辉煌。

山西太原发展都市农业:市民休闲专线助农增收 荔枝龙眼管理要务之保果防病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