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屋成为天长市乡村“最美”的地方 发布时间:02-07 16:17分类:农村文化 不久前,笔者来到安徽省天长市仁和集镇林庄村的农家书屋,大学生村官、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农家书屋管理员张雅兰对笔者说:“你瞧,这就是咱村农家书屋的‘新家’,刚搬进来的。老书屋才18平方米,现在的农家书屋有了自己的‘新宅院’,面积是原来的八九倍呢!” 据天长市文广新局副局长丁红戈介绍,2012年以来,天长市投入1200多万元,改善农家书屋的硬件条件,倾力建好农家书屋,吸引村民读书、借书。据统计,2013年,天长市187家农家书屋共接待乡村读者近150万人次,借阅图书、报刊达32万余册次。农家书屋已成为天长市农民学习农业科技、了解时事和致富信息的重要平台。 农家书屋搬进“新家” 仁和集镇党委副书记胡步金对笔者说:“目前,全镇有13个村、社区农家书屋搬进了‘新家’。” 林庄村是由3个小村合并成的。该村农家书屋的“新家”,实际上是由多个民生项目共同发力建成的多功能文体活动中心,即138平方米的农家书屋,700平方米的标准篮球场和160平方米的露天戏台。国家、省市民生项目投入60万元,村里自筹资金11万多元,去年8月投入使用。 走进藏书室,室内窗明几净,两个不锈钢制的大书架,整齐地摆放着5000多册书刊资料。笔者随意翻看图书借阅登记本,发现借书的人还真不少。张雅兰在一旁介绍说:“去年,共有860多人次借阅书刊。” 据了解,天长市119个村、61个社区的187家农家书屋(小村一个、大村两个),到2013年底全部搬进了统一规格的“新家”。新书屋宽敞、整洁、明亮,是乡村里“最美”的地方。 书屋变身多功能活动中心 “农家书屋不仅仅是两排书架,几张阅览桌椅了。”张雅兰兴奋地说。随后,她带着笔者四处观看。阅览室除读书看报外,还是培训辅导用的多功能室,配有大屏幕电视机和音响设备,新配了桌椅,可供100人用。电子阅览室配有8台新电脑,正在安装网线的技术人员说:“村民马上就可以上网,看大棚蔬菜的市场信息了。”新书屋的电视机、音响设备、电脑,加上阅览桌椅和书籍,总共投资20多万元。 书屋里,林庄村桃园村民小组村民徐厚霖,在查阅介绍大棚草莓种植技术的期刊;41岁的妇女秦文翠在阅读防治高血压的书籍,为患高血压病的母亲“寻医问药”。 林庄村的农家书屋还是留守儿童成长的摇篮,它吸引了许多村里的留守儿童。4年级的王少波借了《安徒生童话集选》,5年级的李秀梅借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6年级的陆大伟借了《敌后武工队》和《野火春风斗古城》…… 健谈的张雅兰告诉笔者,书屋周一至周五下午、晚上都向村民开放,节假日全天开放。 图书跟着读者需求走 正在阅读温室大棚种植技术期刊的村民徐厚霖,他家的主要收入靠种植大棚草莓和食用菌。过去种植全靠土法子、老经验,跟着感觉走,经常亏损或赚不到钱。“2009年春天,村里办起农家书屋,通过读《大棚草莓栽培实用技术》和《食用菌种植技术大全》两本书,学会了大棚草莓和食用菌栽培技术,加上镇里农技员三天两头帮助指导,咱家年年都有六七万元进账。眼下,村里书屋又搬进了条件更好的‘新家’,咱更成了这里的常客。”徐厚霖喜滋滋地说。 据了解,天长市农家书屋的图书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市里每年按计划统一向各农家书屋配发新书;二是市镇文化部门组织各村农家书屋进行图书“流转”,相互交流来的图书;三是组织市直部门及企事业等帮扶单位捐赠的书。“去年,市里给农家书屋配送了400多册新图书,大部分都是种养科技书籍,村里人可喜欢了。”张雅兰说。 据丁红戈介绍,为了让农民直接参与订购新书,去年天长市组织文广新局、市图书馆、文化馆等有关干部职工随机走访了15个镇、街道的上万名村干部、乡村教师、村民和中小学生,根据他们的意见,专门到出版社订购了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近14万册,配发给全市187个农家书屋和32个城市社区书屋。根据读者需求采购图书,使书屋的图书具有了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书屋作用得以更充分发挥。 鲜枣怎样加工成乌枣 2014年中国·大理漾濞核桃节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