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故乡的灯笼画

故乡的灯笼画

发布时间:02-14 00:40分类:农村文化
  图为本文作者收藏的灯笼画。

  常书侦

  现在的春节和元宵节,人们习惯挂圆圆的大红宫灯,看上去吉祥、喜庆。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在我的故乡冀中平原,挂的却是用木条子做成的长方形与正方形灯笼。这种木制灯笼大都是四个面。这四个面贴上用白纸印的灯笼画,俗称“灯笼方子”或“灯笼方儿”,天黑时里面点上蜡烛,灯笼方子上面的画儿便亮堂起来。烛光映出了各种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什么《龙凤呈祥》《八仙过海》《铡美案》《古城会》《桃园三结义》《三打白骨精》《刘海戏金蟾》等等。文化大革命中,样板戏的剧情也曾出现在灯笼画上。当地有顺口溜:“灯笼画,画灯笼,灯笼故事说不清。精忠报国有岳飞,白脸曹操是奸佞。忘恩负义陈世美,降妖除怪孙悟空。孙尚香嫁了刘皇叔,大战吕布是三英……”乡亲们说这种贴有灯笼方子的灯笼“有看头,有讲究。”灯笼上的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无疑成为大人对孩子进行人生启蒙教育的好教材。

  每逢上灯时分,老人抱着孩子或小孩牵着大人的衣襟来到街头,等待给灯笼上蜡的人来点亮灯笼。灯笼点亮后,老年人把孩子抱起来,让他们能够看清楚上面的画面。然后,津津有味地讲解起画面上的戏曲故事和民间传说,孩子则会认真听着每一个富有吸引力的故事。这些有关善与恶、忠与奸、正与邪、美与丑的故事和画面,会牢牢地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以至于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影响着他们世界观的形成和未来的人生道路。同时,成年人也通过年年温习这些充满正能量的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使他们爱憎分明的朴素感情得以不断巩固与升华。因此,小小的灯笼画,不但渲染了年节气氛、娱乐了乡民,成为年节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还起到了调理民风,教化民众,和谐社会的潜移默化作用。

  而今,灯笼画已与当代人的生活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并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年长者一杯醇厚的乡愁和温暖的乡情记忆。

苹果树采收后管理 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美术作品展在乌鲁木齐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