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伙收藏老爷机械21年 要建博物馆
在工业生产进入自动化的当下,一些笨重的半自动大型机械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过,依然有人对“老爷机械”痴迷,从小就是个“机械迷”的王福喜收藏了7个国家的200多件机械,部分机械已经是存世“孤品”,其中最老的机械已经220岁了,而且大部分机械目前仍能正常运转。
王福喜是东丽区新立街赵北村人,目前经营着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走进他的工厂,办公室、接待室、大厅里装满了大大小小的机械设备,最高的近2米。王福喜告诉记者,别看他才39岁,却已经收藏机械21年了,这都源于从父辈开始就从事机械行业有关。录音1“应该是从我父亲受到的影响,再远一点就是从我爷爷,因为我爷爷就是搞机械的,受到他们的影响,我从十二三岁就跟着我父亲,围着咱天津市,甚至全国的机床市场,去买机床。在那时买机床跟现在不一样,花几百块钱就买一台,干几年然后再换大的,再换先进点的,再换精密度高一点的,这么多年的一个积累,我特别酷爱机械。”
几年前,王福喜得知,一位机床工人苏大爷家里有一台1960年瑞士原产的齿轮磨床,当年的工厂淘汰设备后,苏大爷便将磨床要回家,还专门为磨床盖了间房,根本不让旁人摸。王福喜得知后,每个月都要往苏大爷家跑几趟,请求收藏磨床,苏大爷一次次断然拒绝,可王福喜前后80多次登门苦求最终感动了苏大爷,在苏大爷去世之前,特意叮嘱家人将磨床赠予王福喜。录音2“大爷活着的时候就拿这个设备当宝贝一样,在他那收藏了得有二十多年,我和大爷这么多年这么长时间的交流,我也是想把这个设备收购过来,但是人家喜欢不给啊,后来大爷岁数大了,突然得了病就去世了,过了一年多他的儿子和我联系说转让给我,打那以后经常来我这。这个事我和我父亲说,因为我父亲就是干技术活的,他还哭了,他说这个老人对这个设备的感情与咱们年轻人不一样,虽然我特别痴迷爱好这个,但和那种几十年干过来的那种感情不一样。”
王福喜说在这些年的机械收藏过程中,他见过太多对这些有几十年、上百年的机械设备怀有深厚感情的人,另一次购买设备的经历,让他有时候都难以理解那些对老旧设备情有独钟的人。录音5:“我就说你设备都给我了,为什么您那还留着零部件呢。他说我这零部件跟我这么多年了,我再玩玩这些配件,要是不懂的人肯定会觉得不可思议,设备既然都给了,上边的小件不给,实际他就是跟这设备有感情,结果我又去了一趟还有九个多配件,都完好无算,擦得特亮,又把这些配件给我了,现在我每一个配件都装那机床上怕丢了,丢一个就麻烦了,这么多年的东西。”
王福喜告诉记者,他收藏的大小机械设备有200多件,其中机床大部分是上世纪50年代左右制造的,主要产自德国、美国、瑞士、捷克、日本和意大利。在王福喜的家中,一台一尺左右宽的缝纫机是他的最爱,是藏品中最老的,已经220岁了,所收藏的70多台缝纫机的平均年龄也有100岁了。王福喜说有人得知他收藏了很多古老的机械设备,一些藏友或者是附近的村民平时都会来他这里参观欣赏,每次有来访者他都会欣然接待,参观者张海涛说录音3“这些设备以前都没见过,它都是一些军工、企业或者专门为每个项目引进的设备,所以说在使用过程当中它都做出了贡献,通过看这些设备,都能知道以前咱们工业发展的历史,还是很有意义的,以后留下这一阶段的历史,并且这些设备都为咱们这些军品、民品的升级换代做出了贡献,这些设备保存挺好,并且还能使用,它传承了一些历史,一些设备文化。”
这些藏品目前被分散存放在几个仓库中,王福喜准备建设一个近代工业博物馆,为这些宝贝找个永远的家。他告诉记者,目前博物馆的规划已经基本成形,正在积极选设馆址,王福喜说建设博物馆就是为了留住这些近代工业的见证。录音4:“今后的想法就是把咱国内当时五几年有历史价值的,给咱天津市、给咱全国工业做了贡献的,从别的国家,德国也好、意大利也好、瑞士也好,给咱中国做过贡献的这些设备保养的比较好的,我要都给他收藏过来,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这应该是很多年的一个长远工程,将来博物馆建好以后这会是一个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