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常山“三唱三红”模式创建体会

常山“三唱三红”模式创建体会

发布时间:04-05 17:12分类:农村文化

  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在新的形势下,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任务。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统筹考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文化需求,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实现标准化和个性化服务的有机统一。

  常山县地处浙西地区,虽于今年已摘了“欠发达”的帽子,但经济实力、市场发育、基础设施、科技水平、人才储备等方面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活动依然是公共文化建设的核心。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政府层面来说,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有效助推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长效开展已迫在眉睫。

  常山县“三唱三红”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模式与机制,正好与当今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保障群众文化权益”“推进标准化均等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引导社会参与”“政府购买”等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要求一脉相承。

  一个好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与机制,对于推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常山县以“一乡一节”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与机制,于2013年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在此基础上,常山县不断丰富内涵、完善机制、扩大成效,从“一乡一节”深化到“一村一品”,从单个服务内容扩大到6项服务内容。

  “三唱三红”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活动内容乡土化。重视挖掘本土文化资源,让“土特产”成为乡村文化“主食”,让群众不忘传统,记住乡愁。同时,致力于弘扬主流价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水共治”等宣传内容,转化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真正实现了文化服务“接地气”、文化主题“扬正气”。

  经费投入社会化。比如,2013年常山创办的民营泓影越剧团,周志胜个人投资500多万元,现每年仍然持续投入200多万元,每年原创一部越剧大戏;常山县三农艺术团已发展团员90多人,他们自筹资金,常年开展活动。常山县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非营利组织、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举办文化活动,近3年,吸纳社会投入1000多万元。

  激励方式科学化。为激励社会力量投入,常山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激励文化人才,坚持工作考核、资金奖励、节目评奖、政府采购服务的做法。比如,常山县每年向泓影越剧团采购50场周末越剧免费专场演出、送42场大戏到文化礼堂以及春节下乡、戏剧文化走亲、优秀作品奖励等,花费100多万元,以激励其开展文化服务;实行“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在农村文化礼堂中心广场举办“激情广场月月唱”活动等。

  时空布局合理化。“三唱三红”群众文化活动从时空布局上做到了科学合理,时间上贯穿全年,空间上覆盖城乡,持续时间长,参与范围广。比如,2014年春节期间“村晚”活动此起彼伏,全县有10多个行政村举办了规模较大的村级文艺演出晚会。通过平民化舞台,带动百姓广泛参与,带动经贸、旅游共同发展,真正实现文化活动群众共建、文化成果百姓共享。

  供需对接多样化。常山在开展“三唱三红”活动中,大力推动文化供需平台建设。在开展活动前、中、后期,分别利用传统媒体《今日常山》、常山电视台,以及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常山文化工作群、衢州流动文化站等平台进行信息宣传、实况转播。对群众文化需求和活动筹备情况,通过乡镇(街道)、社区进行收集,每月汇总一次,并编成小册子,组建了“点单式”文化供需网络服务平台。

  常山县通过“三唱三红”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模式与机制的策划设计,广泛调动了全县乡镇(街道)、部门和广大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激发了全社会投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热情。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要求,常山满怀信心,持续推进“三唱三红”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弘扬主流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常山县经济社会的转型与发展。“柚都石城·文化常山”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苏州南环桥市场:毛豆量少价高 浙江嘉善西红柿上市 江西省早稻收购量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