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让文化阳光洒满新农村

让文化阳光洒满新农村

发布时间:07-15 17:34分类:农村文化

南城县大力发展繁荣乡土文化,通过搭一块阵地、建一支队伍、挖一方特色,既延承乡土文化的“文脉”,也有选择地沿承作为乡土文化载体的“人脉”;既延承乡土文化的物质表象,也注意延承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乡土文化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搭一块阵地

夜幕降临,南城县株良镇路东村河滨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成群结队来到村文化大院,欢快地敲起腰鼓,翩翩起舞。

“以前想娱乐,但没地方。现在好了,我们也有了专门的文化活动场所。”说起村里的文化广场,村民们情不自禁地竖起了大拇指。与城里文化活动场所多种多样相比,缺乏配套齐全的文化活动场曾经是乡村文化的隐痛。虽然有些乡镇建立了文化站,但多数有名无实,面临“无人员、无场地、无经费、无活动”的窘境。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近年来,该县加大农村文化场所建设和村级农家书屋的建设力度。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完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建设任务,131个村级农家书屋建设点布点任务全面完成,并有102个村级农家书屋投入使用。一个以乡镇文化站为骨干,村文化室为补充的县、乡、村三级文化阵地综合网络初步形成。

建一支队伍

“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要发挥他们自身的积极性,需要有个‘头’。”不久前,记者在南城县株良镇江头段村采访时发现,这里唱戏、赛书法等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村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人热心参与文体活动?“我们村有剧团,每年不仅在村里演,还到外地唱,很多农民都喜欢。”村干部的一席话解开了谜团。

南城县不断加快构建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以文化馆、老剧团为纽带,通过聘请民间高手、培训骨干等方式,抓好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农村文化经纪人队伍、辅导员队伍等“三支队伍”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在各乡村成立由农民组成的文艺演出队、腰鼓队、舞龙舞狮队等各种文艺团队60多个,常年从事文化活动的个体从业人员600多人,开展文艺、文化活动300多场次。农民每天都能在家门口尽享一道道“文化大餐”。

显一方特色

群众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农村文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才能解群众文化之渴?


南城县准确定位,把地方特色文化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进行大力弘扬,对农村文艺演出团体和民间艺术传承人给予支持,对有突出贡献的艺人给予奖励,对优秀节目的创作给予扶持。在利用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方面,该县结合自身“文化之乡、书法之邦”的特色,重点扶持建昌、株良等乡镇建立了多个农民书画艺术协会,在上唐、里塔成立了民间戏剧协会,开展书画创作、地方戏演出,既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又潜移默化影响了民风民俗,对营造和谐乡村起到积极作用。株良镇农民武宾30年来一边写散文、小说和诗歌,一边写通讯报道,共发表文艺作品1800多篇、通讯报道1000多篇。在他的带动下,株良镇的文化气息十分浓厚,越来越多的人热衷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韶关等地新农合参合儿童可在东莞看先心病 中国新主粮为何是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