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杨子荣在杏树村劝降

杨子荣在杏树村劝降

发布时间:07-20 00:51分类:农村文化

  在海林市东山上有座杨子荣烈士纪念馆,全国“双百”英雄人物就安葬在这里。

  今年的2月23日是剿匪英雄杨子荣牺牲65年纪念日。在活捉座山雕(1947年2月7日匪徒座山雕被消灭后)第16天,也就是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剿顽匪郑三炮的战斗中不幸牺牲。杨子荣当兵的时间并不长,从日本投降的那一年入伍一直到牺牲,满打满算不过一年零五个月。如今,杨子荣已长眠安息65年了,我每一次想起英雄、念起英雄,都越发会感到杨子荣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英雄。

  媒体讲述的杏树村劝降

  生前他已经是“战斗模范”和“侦察英雄”,牺牲后又被追认为“特级侦察英雄”,他所在的排被命名为“杨子荣排”。然而这一切都浓缩在有限的500多个日日夜夜中,这在我军军史上也不多见。2004年3月17日,《青岛早报》对我“千里来寻”杨子荣做过报道。杨子荣的战友汤永治和郑耀辉见报后分别向《青岛早报》讲述他们所了解的战友杨子荣。在近8年的时间里,我奔赴大连、烟台、青岛、北京、南京等地,寻访英雄的亲人和战友,查阅了大量的史料。

  中央电视台播出《档案·英雄后传》第一集——没有墓志铭的墓碑。解说:杨子荣所在的一班是突击班,冲在队伍的最前面,正当双方炮战激烈,隔墙对峙之时,潜伏在一条小沟里的杨子荣突然一边挥动一条白毛巾,一边向围墙西门跑。2010年6月9日香港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节目播出“林海雪原:东北剿匪记(八)”解说:1946年3月22日,杨子荣带领尖刀班,攻打牡丹江北部的杏树村。当时,村里聚集了四百多名土匪,企图负隅顽抗,由于敌众我寡,为避免更大的伤亡,杨子荣果断决定进村劝降土匪。在某纪念馆的展厅内,摆放着杨子荣在杏树村剿匪战斗中缴获的炸药复制品。解说词中写着:在东北剿匪战斗中,杨子荣英雄虎胆,只身入村,面对顽匪的枪口,劝服400多名土匪投降。某军旅作家谷某在《英雄杨子荣》一书中第67页这样写到:“我走后,你们立刻回去一个人向连里报告,告诉我是干什么去了。”说罢,杨子荣呼啦一下从沟里站起来,右臂挥动着一条白毛巾,一边朝西卡子门跑。

  “杏树村劝降”是杨子荣最著名的战斗事迹之一,杨子荣究竟是怎么劝降400多名匪徒的?在流行的许多影像、书籍、报刊资料中,大多讲述杨子荣孤身一人手摇白毛巾闯入杏树村向匪徒劝降,为了实事求是再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还原历史的真实情况,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史资料,走访了许多和杨子荣生活战斗在一起的老领导、老战友。他们都以当事人的身份给这段历史做了合情合理的鉴定。

  史料记载的杏树村劝降

  杏树村是现在牡丹江市阳明区五林镇下属的一个行政村,叛军原36团就驻在这个村。当时修建了十分坚固的土围墙和碉堡,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堡垒,叛军原36团是有仙洞伪村长张德振为团长,柳树河子伪村长李开江为副团长,五林伪村长高永安为参谋长,以三个村的武力组成的。张德振是投靠谢文东、李华堂日伪起家,李开江是张作霖时代旧军官,颇有战斗经验。高永安勾结伪警察最为凶暴,日本投降后遗弃了大量重武器,这些武器都被这部叛军所占有,所以这部叛军装备最好,战斗力又强。

  军区决定先打杏树村这个36团,是经过充分考虑的。3月23日晨发起攻击。时任牡丹江军区司令员李荆璞(后任解放军第七科学院院长等职,1955年授少将军衔)等人赶到指挥所指挥,十四团向杏树村进行多次炮击。二团正准备冲锋,坚固的土围墙和碉堡,对长时间的炮击没有任何效果,由于敌人火力太猛,我军组织几次冲锋都没有成功。1991年6月21日,田松(1946年6月任牡丹江军区副司令,后任广州基地司令、南海舰队副司令,1955年他被授海军上校军衔)、李伟(时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后任总参三部政治部主任,防化部政委,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为牡丹江党史研究室纪念建党70周年而作,《忆二支队战斗在牡丹江畔》一文这样写到:据此以军区李荆璞司令员和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王希克的名义向土匪头目写了劝降信。大意是你们已被全面包围了,无处可逃,过去你们还做过好事,如果停止抵抗,保证你们全体“官兵”和家人的性命、个人财产的安全。否则后悔不及。

  1987年王希克(曾任牡丹江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二团、五团政委,中共东宁、海林、阿城县委书记,总后勤部副部长兼供应部部长,1964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为纪念杨子荣牺牲四十周年而作《杨子荣奉命送信,劝降四百匪徒》这样写到:我以前与杏树村守敌头目张德振、李开江认识,曾收编过他的人马。他后来叛变投靠了国民党。所以决定写信劝降他,我与李荆璞司令商量。李司令说:“可以试试看,反正他也跑不了,不投降打也不迟,只是没人敢去送信。”这时田松支队长也在听着,马上说,让二团找人去送信。田松命令警卫员把二团副政委曲波(《林海雪原》作者,当时二团尚无团长、政委)找来,让他找人送信。这时,我的信已写好,署名牡丹江军区司令员李荆璞和我。曲波便让附近的七连连长栾绍家找人。栾绍家就向全连喊:谁胆大敢给敌人送信去,站出来!话音未落,一班长杨子荣就应声而出:“我敢去!”连长命令副班长刘延普机枪掩护杨子荣。说完,杨子荣就拿着信,枪刺刀上挑着白毛巾,跑向了杏树村。

  由于时间久远,许多人都已作古,如今要想听到当年亲历者口述,已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在海林党史办的帮助下,笔者找到了王希克给海林党史办有关杨子荣怎样劝降的珍贵历史资料。王希克1989年12月18日,在给海林党史办(注:党史办征集在海林工作过的领导简历并与党史办往来书信——全宗号3案卷号41页66)信中说:让杨子荣去杏树村送信是我亲自办的,而且我找的曲波。杨所在的连长、副指导员、在场的作战参谋陈庆几次面谈、座谈都一致肯定了的。

  老战友讲述的杏树村劝降

  现年98岁的刘延普老人(杨子荣班副班长,杨子荣纪念馆内有他为杨子荣身世做的证明材料,现生活在山东烟台市牟平区),对这段历史的记忆依然非常清晰。连长向全连喊话后,杨子荣主动接过信,连长让我火力掩护,他便在枪刺刀上挑了一条白毛巾摇动着从北山坡向杏树村跑去。

  曲波后来回忆说:“让杨子荣送信时在枪刺刀上挑着白布,这是我的主意,结果战场上没有找到白布,只好找了一条白毛巾。”曲波还叮嘱:“要大胆、谨慎。”后来,这句话用在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第四场《定计》中。

  还原历史,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历史更是难忘的,曾经的鲜血与生命都不会被忘记。(摘自黑龙江日报)

黄瓜缺钙症状与施肥技术 怎么种植大棚秋延迟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