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农村文化需构建新的平台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拉长农村文化建设的“短腿”,关乎到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关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关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业。
目前,农村文化生态现状是:传统文化难以继承发展,现代文化难以有效传播。一些传统曲艺节目、地方戏剧等传统文化元素少有市场,且大多面临失传的风险,本该丰富多样的农村文化生活形式,呈现出被影视网络娱乐替代的趋势;电视、网络等文化传播媒体无法实现与农村受众的有效互动,贴近农民、反映农村建设的文化产品少之又少;农村精神生活出现的断层现象,使得封建糟粕的东西盛行,赌博现象横行。
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传统的乡村社会被破坏后,引导、发展、丰富农村文化的体制机制缺乏活力。农村文化生活的基础设施缺失,农村文化的引导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乡镇文化站、广播站等机构名存实亡,远程教育、“农村文化共享工程”等公共文化资源的作用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经济发展的同时,公共文化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热心群众文化的积极分子越来越少,群众性文化活动难以普及;加之农村人口流动性大,农村文化市场难以形成气候。
农村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阵地,农村先进文化的普及、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成败。因此,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尤其是相关职能部门,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在理顺、健全发展农村文化的体制机制的基础上,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群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发展的投入,切实开展形式多样,且乐为农村人口接受的文化惠农的活动;依托农村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和社会组织,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新的发展平台,激发农村人口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引导、鼓励、推动优秀文化产品进入农村,满足不同层次农民群体的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