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新疆影视作品中的民族团结

新疆影视作品中的民族团结

发布时间:07-24 23:32分类:农村文化

  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而来的文化多元主义的兴起,由多民族文化构成的一体多元中华文化更加异彩纷呈。作为多民族文化最直接的承载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也与时俱进,获得了很大发展。

  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我国电影完成了从萧条到繁荣的跨越。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志敏介绍,新世纪10年,国产电影年产量平均增长25%,票房年平均增长几乎是30%。这种增长速度在世界电影史上也属罕见,10年间,中国电影成功走出了低谷,进入了跨越式和爆炸式增长的时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王一川认为,“近10年来中国电影在形式、类型、意义结构、意蕴上都打造出了中国式风格,电影文化性格呈现出新面貌,呈现出主旋律、艺术片和商业片的要素融合。”

  与全国水平相比,新疆影视作品发展速度还不是很快,但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态势,影视艺术朝着主旋律、艺术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的方向发展。按照内容和题材划分仍主要为三类:

  第一类为宣传意识形态的主旋律影视作品。新疆电影的创作由于所处的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主旋律影片的拍摄不仅仅是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所必需的政治宣传要求,同时也是现实环境的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天山电影制片厂就重新加大了主旋律影片的创作力度,到了21世纪,新疆国营影视传媒的首要功能和基本价值取向仍坚持主流意识形态观念的宣传与传播,因而表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仍然是需少数民族影视文化格局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文化构成。新世纪由新疆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微笑的螃蟹》《苍茫天山》《爱无疆》《乌鲁木齐的天空》《真爱》等都属此类。

  第二类是重新追寻历史记忆,挖掘、丰富历史人物和事件。如《库尔班大叔上北京》《阿娜尔汗》《木卡姆往事》(电视连续剧)、《吐鲁番郡王》等。

  第三类属于世俗平民文化取向,这类作品是21世纪以来占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尤其是电视剧中数量最多的。主要是以少数民族城乡普通人民的生活为主要内容,反映人民

  当下的生活状况、人民群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反映人民的文化诉求、精神诉求和喜怒哀乐。如《吐鲁番情歌》《买买提的2008》《幸福的向日葵》《肖开提的假期》《新疆姑娘》《钱在路上跑》《幸福家庭的烦恼》《“杏”福来敲门》。

  二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和电影理论不断涌入,我国电影界提出了“突出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响亮口号,提出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等三性统一的标准,与此同时,大众文化潮流也在我国兴起,这一切,无不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的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民族团结题材仍是各类影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并且主要有以下表述方式:

  (一)共同对敌,维护祖国统一

  新疆的社会稳定、长治久安,各族人民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一直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伴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反分裂斗争形势更加严峻。进入21世纪,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渗透与反渗透,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更加激烈。2000年后,一系列反恐电视连续剧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公安武警战士为保护祖国领土完整,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殊死搏斗的壮烈事迹。如:《多雪的冬天》《苍茫天山》等。作品中民汉成员组成的公安武警战士是国家主权捍卫者的光辉形象,他们为了祖国人民的安宁牺牲了年轻、宝贵的生命,各民族群众是打击恐怖犯罪的坚实基础,我们在缅怀这些烈士的同时,加深了对恐怖势力的仇恨。国家意识得到高度强化,公民保卫祖国边疆领土,维护国家主权的意识也得到强化。

  (二)弘扬民族团结,构建中华民族一体多元文化

  新世纪以来“民族团结题材”仍是主旋律电影的重头戏。在此阶段,民族团结电影融入了更多艺术性、故事性,更贴近百姓生活,没有矫揉造作之感,更注重挖掘人物复杂的情感世界,尊重生活习俗的真实性,更多了解地方性知识的描述和文化关怀,达到了与国内同题材电影相媲美的艺术水平。《爱无疆》是一部以新疆汉族女青年王燕娜捐献肾脏救助维吾尔族少年毛兰江的动人故事为原型创作,表现维汉亲如一家,运命紧密相连,血浓于水的深情。作品没有说教、煽情的台词,没有造作的场面戏,但人物的命运曲折感人,苏萌、阿布都拉这对小姐弟之间的情感真挚暖心。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苏萌、阿布都拉这样的人,尽管来自不同民族,却情同手足。

  《真爱》通过讲述阿尼帕抚养19个孩子的故事,展现了新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相濡以沫、共同建设新疆、守望美好家园的心灵路程,影片中所表达的“母爱”就像是一条宽大的河流,在人间温暖的河床上流淌,而这个河床是不分民族和地域的。尤其是,电影中有很多空白,犹如泼墨的国画,季节性画面呈现得美轮美奂,音乐如同天籁,景语已经变成了情语,纯净的天空、温暖的毡房、风吹草动的画面,人物在现实中经受了种种磨难……看了这部电影,观众无不潸然泪下,质朴的情境留住了观众的心。《真爱》强大的感染力,让人震撼不已,真爱的情怀和力量足以征服观众。伟大的母亲,伟大的付出,伟大的真爱,这是跨越时代、民族、文化和一切社会界限的,电影艺术性与思想性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这些电影中人物的国家意识高于民族意识。人物设置无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都是由各民族成员组成,影片较符合生活事实。也体现出中华民族是多民族成员的共同体。

  是的,只要我们手挽手、心连心,众志成城,就一定能建设一个安定团结的家园,就一定能在纷纭的国际纠纷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一定能繁荣昌盛。让大爱传递到每一个角落,各民族人民团结一心,一齐向“中国梦”的路上奔去。

  (三)对中华历史和族群历史的共同记忆追寻

  进入新世纪以来,历史讲述影片又多了起来,从美学的追求上则有了很大的进步。历史讲述是从《库尔班大叔上北京》(李晨声、董玲导演2002年)开始的,这个在新疆流传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正是解放初期,淳朴、善良的维吾尔族群众与党和国家亲密、信任关系的真实写照。而库尔班老人也正是千千万万维吾尔族群众的代表。

  电视连续剧《阿娜尔罕》是根据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同名电影剧本改编而成,真实地再现了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推翻各种反对势力和压迫,翻身得解放,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画卷。经过全面翻拍改编后的20集电视剧《阿娜尔罕》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为一体。相对于老电影,该剧没有颠覆原作的价值观和审美导向,而是顺势延伸深化,把普通人的爱情与历史存亡的大背景相结合,加深了爱情故

  事的生命含量和文化含量,超越了简单的、低层次的普通人的悲欢离合,用独特的视角揭示出新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选择,揭示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不变真理。主题内涵,思想寓意都非常深刻。这部电视剧与老电影相比,量上增加了10倍,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剧情设计也更加复杂曲折,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鲜明的人物个性和迷人的维吾尔族歌舞都更加突出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从电影到电视剧,《阿娜尔罕》已经成为了新疆的文化品牌,不仅象征着新疆各族人民对自由、幸福、解放的呼唤,更是维吾尔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一种美学的集中体现,一次新疆优秀文化资源的最佳配置的成果展示。它所彰显的价值取向和美学追求,是维吾尔民族所需要的,更是整个中华民族所共有的。2013年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在内地取得了前三甲的收视率,从很大程度上改变着内地群众对维吾尔族的一些负面看法。在疆内,该剧也引发了一些不同看法,多数疆内人认为该剧反映了解放前南疆维吾尔族农民的现实境遇,得到广大观众认可。这样的影响力恐怕只有这样的精品佳作才能获得。《阿娜尔罕》的改编无疑是成功的。

  而取得同样成功的还有22集电视连续剧《木卡姆往事》(2013)。本剧以抢救新疆民间流传的十二木卡姆为主线,将木卡姆音乐本身的历史命运,与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历史命运、木卡姆音乐传人的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使木卡姆音乐的命运和人物的命运显示出极为深刻丰富的时代内涵。一波三折、九曲回肠的故事,把观众带入一个民俗特色浓郁的维吾尔族人生活画廊,带进了共和国风风雨雨60年的历程。作品中童老师、边梅的介入,巴哈尔古丽、帕提曼的爱情,铁匠师傅的支持,玉山江县长的后盾,李杰连长、监狱长的保护,买买江、库尔班的相助和鼓励等等,都对磨难中的阿不都拉、巴吾东的持续生存和事业奋起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这些人物和情节的设置,也证明了十二木卡姆得以流传至今,靠的是各民族群众的力量,它不仅是维吾尔族更是中华民族文艺宝库之中一颗灿烂的瑰宝。

  新世纪以来新疆题材电影正在以其自身魅力,成功将国家认同、民族团结等主旋律自然融入故事情节中,吸引了更多观众。

水稻稻曲病防治 八部门发布促进茧丝绸行业发展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