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鱼办葬礼神奇鲤鱼溪
您听说过给鱼办葬礼吗?在福建省就有这么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鲤鱼溪。
鲤鱼溪位于福建周宁县浦源村。据传,在700多年前的宋代,人们为了净化水源,便在小溪里放养了鲤鱼,还制定了禁捕伤害鲤鱼的族规,村民们也严守族规,代代相传,从此,保护鲤鱼便成了这里的乡规民俗。人们不但不捕捞活鲤鱼吃,就是鲤鱼死了,也不吃掉,而是把它埋葬起来,致使小溪成了世界罕见的鲤鱼自然保护区。在这条长不过300米,宽约5米的小溪里,居然聚集着几千尾色彩斑斓的鲤鱼。游客只需用一条细线吊上一块大饼,就能引得一群鲤鱼争相逐食,热闹纷繁。
“鲤鱼溪”名字的由来
700多年前的宋代,郑氏一支从河南迁到这里,当时喝的是东洋溪的水,为防外人投毒,就在溪里放养了鲤鱼。为保护“救命恩人”,族长郑晋十公就召集村民订了乡规民约,保护鲤鱼。为了服众,晋十公还设下苦肉计:诱引孙子去偷捕鲤鱼,并且当场抓获。然后,在郑氏祠堂里,当众将孙子打得皮开肉绽,还自罚宴请了全村人三天。就这样,代代相传,先人的佳话成了后人的信仰,东洋溪也就成了鲤鱼溪。 偶有鱼死,村民必将其肃然安葬于鸳鸯树下的鱼冢之中。如此世代相传,终于形成了这罕见的具有神话色彩的鲤鱼自然保护区。
奇特鲤鱼冢
鲤鱼溪下游鱼塘边的土丘上,有两株参天拥抱的大椿树,人称“鸳鸯树”,两树之间立着一块石碑,上书“鱼冢”二字,这就是全国唯一的一座鲤鱼之墓。这里四周稻田,鱼冢正面朝着鲤鱼溪和郑氏宗祠,鲤鱼死了要行特别的一套祭葬礼俗。
浦源郑氏祖先于宋代迁徙与此,就在溪中放养了五颜六色的鲤鱼,村里老少皆爱鲤鱼,谁也不敢捕捉,时至今天郑氏子孙仍不食鲤鱼,也不允许外人来这里钓鱼、偷鱼。明代词人王鸿来游咏出了“羡鱼休唱钓鱼歌”的千古绝唱。若遇鲤鱼死了,都说这尾鲤鱼上天了。村里人就会将它送到鱼冢土葬,也有祭后用柴草把鱼体烧成灰后,埋葬在鱼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