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文化小康”让老百姓有了文化获得感
涪陵区文化委负责人说,在物质上达到小康的同时,老百姓也要通过文化活动使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满足,从精神上达到小康。
近年来,涪陵以“文化小康”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公共文化建设力度,以文化惠民工程为载体,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参与、享受到文化服务。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区”、“书香涪陵”等活动,引导群众参与,提升群众文明素养,真正将精神文明建设内化于心,“文化小康”建设持续推进。
同时,通过完善的公共服务,让老百姓参与自己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有享受高雅艺术的机会;用文化引领群众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不断丰富。“文化小康”作为涪陵快速推进全面小康不可或缺的部分,对提升群众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全面小康离不开文化小康。”涪陵区委主要负责人认为,在推进全面小康建设中,需要从文化设施建设上进行大投入,在满足群众文化生活上开展大活动,从增加群众文化财富上开展大保护。
大投入建起大文化设施
3.5万平方米的涪陵大剧院、7000余平方米的区文化馆已投入使用,2000平方米的涪陵新美术馆已进入最后收尾阶段,9月底就可投入使用;面积约1.4万平方米的涪陵区新图书馆、区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将于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进一步提升全区文化素养,近年来,涪陵加大了文化设施建设力度,使全区的文化设施得到完善,形成了大文化设施体系。
目前,涪陵区除建起了区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其中美术馆是全市8个区级美术馆之一,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全市唯一的区级少年儿童图书馆,还在公共场所内建起了2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并规划年内在城区内建10个这样的图书馆。
涪陵的文化建设不仅体现在城市大型文化设施的建设上,在涪陵所有的乡镇街道都建起了文化服务中心,所有的村和社区都有文化室。
基层文化设施的建设,使涪陵区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完善的大文化设施。
大活动吸引群众大参与
“为让老百姓能有书读、读好书,我们持续开展了‘书香涪陵’读书活动。”涪陵区文化委负责人说,“书香涪陵”读书活动举办以来,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随着“书香涪陵”读书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进,区图书馆在27个乡镇街道设立起分馆,在城市社区建立了8个直属分馆。此外,在政府的引导下,一些民间文化机构也纷纷加入到读书活动中来。
张乔英是涪州书院的馆长,自2016年创办以来,由张乔英牵头主办的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会、公益书法等文化活动就达30多场,培养出了读书爱好者近1万人,吸引了6万多人参与到书院的文化活动中。
随着“书香涪陵”读书活动持续发酵,影响力不断延伸。涪陵通过送文化进基层系列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动中。
涪陵有一批群众自发组织的文艺团体,区委宣传部通过加强对这些团体的规范管理,引导这些团体不断创作排练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然后由政府购买文化服务的方式,让这些团体深入到农村和社区,送文化到基层。每年,这些团体总共要为农村和社区演出1200余场。
与此同时,涪陵还结合创全国文明城区、创国家卫生区等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幸福涪陵跳起来”广场舞大赛、文明礼仪进社区文艺展演示范、广场周末文艺演出等。
此外,涪陵还为基层群众提供了欣赏高雅艺术的机会。涪陵大剧院每年上演100余场,并坚持每月为群众提供一场高雅艺术的惠民演出。基层文化素养进一步提升,民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大保护不断增加文化财富
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在此而得名,春秋战国时间曾为巴国都城,秦昭王三十年(前227年)置枳县,为境内置县之始,历来为州、郡、专区、地区、地级市治所。
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涪陵积存下来了巴枳、易理、白鹤梁题刻、榨菜等文化遗产。据统计,涪陵有传统音乐类、传统技艺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市级非遗8个、区级非遗127个。
对于这些文化遗产,涪陵建立起非遗研究中心,每年由区里拨出专款,对非遗进行保护和传承。对历史文化进行挖掘和保护,并通过文旅融合、文产融合等,使白鹤梁题刻文化、榨菜文化等在得到保护的同时,也为群众增加了财富。
大投入为涪陵的老百姓提供了“小康文化设施”,大活动让老百姓享受到了“小康文化生活”,大保护为老百姓增加了“小康文化财富”。
“文化小康”给老百姓带来了获得感
“‘文化小康’建设已使涪陵的老百姓有了文化的获得感。”涪陵区文化委负责人说。
61岁的徐玉洁是涪陵敦仁移民小区的一位居民,每天早晚她都参加社区文化广场的跳舞、唱歌等文化活动。她说,近年来,政府为社区新建了图书馆和文化广场,配置了文体设施,现在社区的居民除可以到社区图书馆读书看报、自己组织文化活动外,区里的专业队伍还常送文艺演出到社区,每个月还可以到涪陵大剧院欣赏到一场惠民演出的高雅艺术。
“丰富的社区文体活动,已让我们在文化上实现了小康。”徐玉洁说,通过文化活动,不仅融洽了左邻右舍的关系,也使整个社区更加和谐,文明程度也明显提高。
“文化小康”在提升群众的文化素养,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同时,也促进了涪陵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目前,易理文化、巴枳文化、白鹤梁题刻文化、榨菜文化等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已与旅游和产业进行融合发展。
在易理文化的开发中,涪陵已启动建设涪州古城。这个总规划面积达1100亩的项目,总投资达38亿元;巴枳文化也被开发出来,规划建设小田溪巴王陵博物馆为主题的生态公园;白鹤梁题刻文化通过水下博物馆的开发,已成为一个世界闻名的旅游景区,到目前为止,已累计接待游客130余万人次;榨菜文化在保护传承中,启动建设了占地380亩的涪陵1898榨菜文化小镇。这些保护传承项目都是文旅融合的特色项目。
“文化小康”还给涪陵的农民带来了增收。如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涪陵榨菜传统制作技艺,支撑涪陵榨菜产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全区农民种植青菜头达72.2万亩,为全区65万多名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1547元。全区用榨菜制作技艺生产销售榨菜47万吨,销售收入达28.7亿元,实现利税4.07亿元。
蒙牛捐赠活动在山东泰安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