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农村人情账 一家有喜百家愁

农村人情账 一家有喜百家愁

发布时间:08-02 01:06分类:农村文化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茂道吐苏木乌兰敖道村村民牛爱华(化名),记录了2007年至今的搭礼账单。6年间,礼金从20元涨到500元,消费内容不断升级换代,从红白喜事细化到盖房子、过本命年、父母金婚、孩子当兵……尤其是最近一两年,她家平均每年的人情消费涨至万元。

送礼单

“一年比一年厉害,搭礼简直要命。”牛爱华从柜子里拿出了一个笔记本给记者看,破旧的本子上记满了人情账。

2007年老五本命年20元、2009年秀兰盖房子50元、2011年巴金新居庆典200元,2013年满特住院500元……

牛爱华感慨:“这也没几年时间,50元都拿不出手了,至少得上百元。”

买个拖拉机要张罗酒席,61岁要办“大寿”,牛羊产仔也要下个请帖,今年她还接到一个父母过金婚的喜帖。“唉,看来我们村也时髦起来了。”

人情圈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平常联系较少、可能仅仅是一面之缘的外乡人。牛爱华说:“以前是直系亲属才搭礼,现在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也会招呼你喝喜酒。”

她补充说:“有点头衔的领导、某领导的同学办事业咱得送礼,因为要考虑能不能互相帮忙,要不要求人办事。”

过去,一年中至多能收到几张请帖,时下平均每月能收到数张请帖。每逢办事旺季或“良辰吉日”,请帖应接不暇,有时一天家人需分头赴宴送礼。2012年12月,牛爱华送了16份礼,开支1900元。

“糊涂账”

2012年通辽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8501元,可是,同年牛爱华一家的礼尚往来开支达10020元。记者走访一些农村发现,“人情消费”已成为很多农民除了生产投入、子女教育、求医买药之外的最大负担。

牛爱华一家四口人,主要收入靠种地和打工。2012年毛收入4万多元,除去两个孩子上学的开支,最大的开销是送礼,很难攒下钱。今年开春,买种子、化肥的钱还得东拼西凑。

牛爱华算了一笔吃喝账,办一次事宴,东家事前要请帮忙的人吃饭、事中要大摆宴席,事后要再请帮忙人吃饭,几乎要在吃喝上折腾三四天。如今什么都涨价,办事宴成本不断增高,就算每个人送礼100元,东家收回的礼金通常只能抵消事宴的各项花费。

既然摆宴席赚不了钱,为何农民还要“瞎折腾”?牛爱华的回答是:再困难也得要面子,乡里乡亲,不能让人瞧不起。

心头病

正常的农村礼俗,对和睦人际关系、互相帮忙、情感表达有作用,彼此送上一份礼、吃一顿饭,本无可厚非。但眼下一些地方的“风气”已经让农民不堪其扰,不堪其重。

“一家有喜百家愁,红包强压百姓头,来往人情风日盛,可叹钱财送酒楼。”这首民间打油诗,真实反映了当下一些地方人情消费的现状。

内蒙古慧聪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献华认为,个别人将摆酒席收礼钱当作一种“创收”、显摆的手段,不仅败坏了乡村风气,也给农民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张献华建议,建立新型的人际关系,倡导勤俭文明的乡村新风,采取措施遏制农村“变味”的人情消费。

农村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要把制止人情消费泛滥纳入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内容,积极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改变农民的观念,引导村民理性消费,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大操大办可耻,新事新办光荣”的舆论氛围。

农业部:收集农情动态 科学防灾减灾 倾力保护古镇 一心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