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沟通也要讲“门道”
每个父母在面对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新手,即使是拿到了博士学位,可能该没辙的时候还是没辙。那家长就这样在孩子面前“束手就擒”了?当然不是。能搞定那么多复杂的事情,其实很多都可以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迁移。
我28岁化学博士后出站,成为中科院最年轻的副研究员之一,同年成为一位母亲。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我们来到美国工作。孩子上小学后,我才开始明白高知的我在和女儿的交流方面很无知。
像托人办事那样与孩子沟通
女儿一年级时上课不听讲,考试常不及格。老师只好每天记录她的过失向我汇报。我下班一到家读到老师满篇的连笔字英文,看不懂也不想看,不问缘由就向女儿大发脾气。从女儿逐渐缩小的身体、胆怯的眼神,我知道她怕了。可是接下来的每一天都在重复:她出错——老师记录——我发火。
我那时陷入了一个误区:发怒=教育,越严厉越是在认真地教育孩子。尽管以女儿失去尊严、我失去和她的亲密关系为代价,因为爱她,我在所不辞。
中文学校一年级结业时,女儿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让我泪流满面。我醒悟到我只爱有可爱行为的女儿,她的行为不可爱时,她在我面前不是宝,是草!我开始怀疑让孩子焦虑、没有安全感、没有自尊的做法是教育吗?是爱吗?寒颤中我明白对孩子的爱是粗暴不善良的。
突然我的脑海里出现一幅图画:我坐在低洼的地方,双手举向天空:“这个孩子是我最爱的生命,可她总是惹事生非,我不知道怎么爱她,谁来帮帮我?”在我喊出“谁来帮帮我”时,我想起托人办事时我曾这样喊过。
我竟快速地比较了和孩子沟通与托人办事,两者都是我希望别人按着我的意愿做事。托人时我没命令人“把这事即刻给我办了!”我是恳请人“请一定帮忙解决这事好吗?”我让女儿做事时总是命令,从没恳请过。
那天女儿没按时做作业,我也没声嘶力竭地喊“马上做作业!”而是:“你看是不是得做作业了?”女儿愣了一下居然没反抗。
那是我和女儿关系史上革命的一刻:我变了,我的孩子就有可能变。
后来有幸读到甘地的故事。一个妈妈让甘地告诉儿子别再吃糖。甘地让他们三个星期后再来。三个星期后,甘地对男孩儿说:“孩子,别再吃糖了!”男孩儿的妈妈不解:“为什么你要等三个星期才告诉他呢?”甘地说:“夫人,三个星期前我也在吃糖!”
原来,在指点别人前,自己要做先行者,我当即做了一生最有价值的决定:“改我自己,自学当娘!”
把手指向自己
走在自学当娘的路上,我开始认真对待孩子出现的问题,深切关注孩子的内在需求。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和女儿从无法交流到互为导师。
从自己和孩子的变化我慢慢明白:我因无知和功利心粗暴地对待出错的孩子,并肤浅地把一切归罪于我受的教育以及当下的教育问题;因无知,我不懂区分孩子的适龄问题和不良问题;因无知,我只想改变孩子,而不直面自己的问题。
我很庆幸地意识到:一旦我把手指向自己,我会变好;我变了,我的孩子就变。因此,我如何变、我和我自己的沟通是亲子关系中最值得研究的东西。想到人和人的沟通叫人际关系,国和国的沟通叫国际关系,我就把我和我自己的沟通叫“我际关系”。
我用了很多时间研究“我际关系”,这个关系受人的经历、文化背景、知识水平和修为等因素的影响。在亲子关系中,影响孩子的最有效的做法是改善父母的“我际关系”。
不再是同一个妈妈
我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在有挑战局面时如何与自己沟通,有良好的“我际关系”,从而更亲密和孩子的关系。
女儿6岁时回家抱怨:“布瑞恩骂我傻瓜!”我一听就烦,别人家的孩子都没事,就她事多。这样解释女儿被骂,我的情绪就糟糕起来,没好气地问:“谁家孩子这么讨厌?你怎么做的?”
“我告诉了老师,布瑞恩不说了,可他向我作鬼脸!”
面对女儿的抱怨不知道怎么帮她,我只有埋怨和无奈。看着女儿没有安全感的样子,我只空盼着女儿长大,没人敢随便骂她。
儿子和女儿相差9岁。说来巧了,儿子6岁时,遇到了和姐姐同样的问题。一个叫本的孩子骂儿子傻瓜。看着儿子无可奈何的样子,我们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觉得本希望你开心,还是生气?”
“当然是生气!”
“你生气是不是本能料到的反应?”
“嗯,难道还有别的反应吗?”
“有啊!他骂你后,你就说谢谢!”
“什么?不可能!”
“我知道你很难接受这样的说法,我们演习一下,你骂我傻瓜,我说谢谢怎样?”
儿子听后马上卯足了劲儿:“Lisa(我的英文名),你蠢极了!”
“谢谢!”
还别说,这“谢谢”还真不容易说出口!不过,我还是说了,说完就走开了。回到儿子身边,我好奇儿子的感受:“你骂我傻瓜后,我谢谢你就走开了,你有啥感觉啊?”
儿子说:“困惑!非常困惑!”这正是我要的效果。
“好咧,现在轮到我说你傻瓜了!”
我们演练了一遍。 “你说我傻瓜,我说谢谢后,我不仅觉得自己尊重别人,还好像对局面有了控制似的。”儿子有点儿能控制场面的感觉,正是我想要的。
第二天本完全不知道儿子随身带着法宝,继续骂骂咧咧,不料想儿子谢了他就离开了。
本大叫:“什么?你说什么?这太怪了!你太怪了!”本开始的声音很大,说到最后时,几乎没音量了。
儿子说:“让本迷惑比跟他对骂好多了!”
女儿小时候我没有技巧帮她不说,还怨她惹事,那样对待她,她怎会有安全感?儿子遇到同样问题时,我的能力不同了,儿子的行为像个成熟的大人。事实上引领他们的“不再是同一个妈妈”。我采取行动前和我自己的沟通,这就是“我际关系”。这样的沟通决定着我的行动——和孩子沟通,从而影响着沟通的结果。
女儿小时候出问题,我因不会和自己沟通,只关注眼前的问题,把发脾气当成教育,不知道自己要提高爱的能力,造成母女间互相的失望。我因爱女儿,对她曾非常的不善良。
面对儿子的问题,我在意的是儿子以后会成为怎样的男人,我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影响他的生命。我们收获的是互相的成长。我因爱儿子,对他非常的善良。
教育孩子,我们原来想的是如何让孩子进步,其实要提高的是父母爱孩子的能力,以及改善父母的“我际关系”。
因为我的“我际关系”的改善,我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会直面自己,先解决自己的“我际关系”,注重言传身教,提高爱孩子的能力,关注孩子内在需求,善良地对待有不可爱行为的孩子,让他们知道我的爱没有条件。我坚信良好的亲子沟通前提是搞好“我际关系”。(作者系美籍华裔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