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诸人囝送年与亲家舅送灯

诸人囝送年与亲家舅送灯

发布时间:08-25 00:08分类:农村文化

  重男轻女,自古有之,但福州人生了女儿却也其乐融融。就拿“送年”来说,每逢春节即将来临之际,已出嫁的诸人囝就要去娘家“送年”。就福州地区来说,不同的区域,“送年”还略有不同,如有的地方是从女儿出嫁的第一年就开始送;有的地方女儿出嫁的第一年是由女儿的娘家向男家送,第二年以后都由男家向女家送。不过,不管怎么送,都是寓意女儿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思。做父母的,到了年关,若有女儿来送年,自然会有荣耀、温馨的感觉,否则,就会产生失落感。

  一般地说,“送年”要送糖棵(年糕)一甑,脚柄(猪蹄)一只,大草鱼或鲢鱼一对,红公鸡(俗称红鸡角)一头。送年这一天,多由对方亲家操办的整整齐齐,年轻的夫妻打扮得漂漂亮亮,然后夫唱妇随挑着担子上路了。送年的担子是竹编的,大小正好放置上述那些年货,而且“透明度”极高,走在路上极引人注目,如果送的年货齐全,会招来路人喷喷的称赞声。所以,在福州,谁家生了女儿,人们便会说:“恭喜恭喜,有脚柄吃了!”

  过去送年中,会出现许多有趣的场面。某君生了好几个女儿,全部出嫁后,每年年关收到的年货堆积如山;某君全生男的,全部娶亲后,每年年关要准备好几份年货分头送出去;某君生了两男两女,把两个女儿送回来的年货,分别送给两个儿媳的娘家,便不入不出,“收支平衡”了。

  “送年”,一般说,娘家父母健在,都要送。福州郊县,至今“送年”的旧俗未改,市区人的观念改变相对快些,加之市场繁荣,再送来送去已经没有新意了。不过许多做女儿的认为,新春佳节,向娘家父母表示一下孝敬是应该的,但在形式上就不必强求一致了。

  再说“亲家舅送灯”。旧时,姑娘出嫁的头等大事就是生儿育女,婚后不生子或迟生子,对新娘及娘家都是极不光彩的,于是就有了“亲家舅送灯”的习俗。“灯”与“丁”在福州话中是谐音,“送灯”,也就是福州人在新春佳节时所表达的“添丁”、“人丁兴旺”的美好愿望。“送灯” 的人选首推小舅子,若无小舅子,也有由小姨子代替的。“送灯”的时间在大年过后,姑娘夫家乡间“迎年”之前。这时娘家准备好的各式各样的灯挂在两根“白蔗”(甘蔗)两头,由亲家舅扛着送到亲家母家里去。

  “送灯”是有讲究的。姑娘出嫁头一年,送的是“观音送子”灯,第二年送“孩儿坐盆”灯,第三年送“状元骑马”灯。如果第二年仍未添养,就加一盏桔灯。福州话“桔”与“急”谐音,取大家为新娘未添男养女而着急之意。如果已有了儿女,一个孩子就加送一盏,送灯的盏数要超过子女数,如关刀灯、走马灯、绵羊灯等。灯送到时,亲家母或姐夫要煮太平面给亲家舅吃,还要给压岁钱。

  亲家舅“送灯”这一天,要很认真地打扮一番,所以,福州人见谁穿新衣,打扮得漂亮,就戏说“打扮得跟亲家舅一样”,因此亲家舅成了穿新衣、打扮漂亮的同义词了。亲家舅去“送灯”,有吃有穿,有压岁钱拿,当然是个美差事。但是,乡间人,尤其是小孩就爱嘲弄“送灯”的亲家舅,见你扛着甘蔗和灯来了,就喊“亲家舅送灯,亲母带身(怀孕)”,“亲家舅掏门杠,欲吃亲母花生糖,给亲母摔一摔,加流(滚到)粪桶角”。这些民间童谣,至今想来,仍十分有趣??

母猪低温症怎样防治好? 新鲜玉米抗癌防衰老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