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农家书屋”勿忘姓“农”

“农家书屋”勿忘姓“农”

发布时间:08-31 01:30分类:农村文化

  上个月回农村老家探亲,笔者欣喜地看到村里和邻近各村都建起了漂亮的“农家书屋”,成为乡村的一道亮丽景观。但与乡亲们交谈时他们反映,家门口建起的“农家书屋”,藏书量不少,读书看报方便了,但美中不足的是:定位于服务“三农”,真正具有实用价值、适合自己阅读的书刊却不多。后据了解,这个问题在邻近各村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笔者究其原因得知:许多村因受财力所限,难以根据自身需要购置书刊,“农家书屋”的书刊大多来自上级对口帮扶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捐赠。书刊或是与该部门工作性质有关的,内容过于高深;或是单位或个人无处存放的武侠、都市言情、传奇故事之类旧书;或是过期的休闲、娱乐类杂志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农业期刊。这些书刊根本不合一般农民朋友的“胃口”,引不起他们的浓厚兴趣,以致摆放多日,很少有人问津,只好束之高阁,任其架上生尘。而与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农民当前发家致富急需的农业实用技术方面的书刊却少得可怜,供远远小于求。

  以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和提升农民生产技术水平为宗旨的“农家书屋”,顾名思义要姓“农”,绝不能偏离服务“三农”这一初衷。而要办好书屋,关键不在“屋”而在“书”。要让农民兄弟真正喜欢上“农家书屋”,走进书屋“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就要从农村实际出发,搞清楚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读物,而不能只是把建设“农家书屋”作为一项任务指标来应对上级的考评。

  为此笔者建议:为确保“农家书屋”这项惠民工程真正落到实处,政府财政要加大投入,划拨书刊购置订阅专项经费,并确保做到专款专用。各级主管部门应编制出切实可行的建设规划,按照“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原则,制定“农家书屋”政府采购指定目录和推荐目录,并实行公开招标。根据各县区农民的文化状况、农业产业结构、风土人情等实际情况,配备齐与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种植、养殖、加工、家电使用维修技术以及涉农政策法规、农村卫生保健等内容健康、实用性强方面的书刊,在书刊品类上应体现多样性,让不同知识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农民群众都能看到适合自己的书刊;在形式上应当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易学好记,确保农民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记得牢。同时也希望党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开展“送书下乡”之类的活动中,也要“雪中送炭”,“对症下药”,为农民朋友送去适合他们“胃口”的书刊。

  惟其如此,“农家书屋”才能实至名归,真正姓“农”,不失特色,回归本真,真正实现服务助力“三农”的目的。让千万农民兄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让我市的广大乡村变得更加“美丽、文明、富庶”。

温家宝强调:要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 玉米分次施肥产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