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滨州乡村连片治理的生动实践

滨州乡村连片治理的生动实践

发布时间:06-22 00:07分类:农村文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规划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为了实现这一美好愿景,中央、省财政连续出台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乡村连片治理政策,滨州市委提出利用三年时间对全市农村进行综合整治,开启了建设美丽滨州的新篇章。

滨州市财政部门对全市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综合发力,上争取资金,下聚集财力,形成全市乡村连片治理的政策和资金优势,扎实开展乡村连片治理,推动建制镇全面提升,让每个乡村成为滨州大地耀眼的明珠。据调查,2014年滨州市落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各项惠民政策,用于改变乡村面貌,资金总投入106799万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36566万元,村民筹资筹劳资金12307万元,村集体投入30099万元,社会捐助等资金27826万元。乡村连片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等7个省级试点项目落户滨州,其中5个省级“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项目在滨城区三河胡镇、惠民县皂户李镇、阳信县信城街道、无棣县信阳镇、滨州高新区青田街道同时铺开,各级财政奖补资金达9389万元,惠及52个村庄,完成村内硬化道路118.73公里;村内排水沟119.23公里;新建文化广场3.57万平方米,绿化种植苗木21万株,新安路灯1422盏,整修粉刷墙体55万平方米。建成镇乡村道路通畅,文化大院、健身广场配套,民俗村、历史文化村风格迥异,环境美、人文美、创业美、和谐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美丽乡愁”成为美丽滨州的印记。

一、鲜明的实践特征

滨州市实施的乡村连片治理,是按照群众基础、经济条件、自然禀赋、产业优势、人文特点等因素差异,对相连或接近的数个村庄,用足用好财政奖补政策,集中打造,综合治理,规模推进,形成富有地域特色、体现“见山、见水”品牌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一)抓难点,打造环境美。主要是针对那些村内道路多年失修,排水不畅,村内脏乱差的村庄,通过村容美化、道路硬化、出行亮化、饮水净化等项目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群众建成小康带来信心和希望。惠民县皂户李镇是一个以食用菌、苗木为支柱产业的特色农业镇,群众对改善村内道路、水利设施需求迫切。2014年,该镇成为省级“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镇, 省、市、县多级财政综合奖补1600万元,村民积极筹资筹劳 83.21万元,村集体投入39.58万元,社会慷慨捐助373.78万元,为这个镇的袁家庙、石庙、歇马亭等10个村庄修路15公里,为群众运送树苗、食用菌提供了便利,实现了货畅其流,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该镇石庙村共有64户,260人,570亩土地,靠卖树苗人均收入8000元。村党支部书记赵振猛深有感触地说:“党委、政府帮俺筑起了致富路,树苗才成了‘摇钱树’”。除了修路, 还在项目区内倾力打造了一批精致村落,新建10个健身广场,种植30700株各类乔灌木,增设165个垃圾箱,制作文化墙项目12个,清理三大堆3700多处。今年,皂户李镇成功入选"2014年好客山东最美村镇”,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初露端倪。

(二)抓亮点,打造生态美。滨州的生态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滨州的最大亮点。滨州市财政部门对那些原生态特征明显,但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提升能力不足的乡村进行重点扶持,帮助这些乡镇在遵循客观规律,保护好自然景观风貌的前提下,提升内涵,塑造品质,凸显亮点。滨城区三河湖镇是因徒骇河、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汇而成,省道永莘路贯湖而过,风景怡人,泛舟湖上,有“河流渺渺清无际”,“一派清流接海湾”之誉。2014年,三河镇的陈家、河西孙、河西董等10个村实施乡村连片治理,项目投资2476万元,各级财政投资1500万元,新修连村路18.88公里,村内沥青路13.36公里,项目惠及1348户、4790人。三河湖镇党委、政府科学制定项目规划,在治理思路上坚持“一村一品、一路一景”,精心打造十里油菜花、油葵观赏和民俗区;在项目布局上实行“七个一”,即一条宣传文化街、一个健身广场、一个文化大院、一组垃圾集中存放中转站、一支垃圾收集队伍、一条致富发展路子、一套运行管护机制,构筑自然生态新景观。“党的政策真正为群众找到了一条增产增收的致富路子”,王立平村党支部书记李奎生这样说,在这个村,蔬菜种植生态大棚已成为支柱产业。“三河胡上风光好,假日何必下江南”, 经过辛勤努力,三河湖已经成为全国重点镇和闻名遐迩的风景区。

(三)抓载体,打造人文美。其特点,就是以历史文化名镇为载体,安排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重点保护,对镇村环境综合治理,为文化名镇再添新彩。无棣县信阳镇为历代军事、政治、交通重镇,西汉为阳信县城,“歇鞍城”为韩信所筑,战国“齐法化”在这里出土,北宋文坛名人李之仪在李通判村出生,千年唐枣树是历史的佐证。该镇为2014年省级乡村连片治理试点,镇党委、政府以“乡村连片治理”项目建设为契机,投资1763.76万元,在抓好乡村道路、水利硬件建设的同时,对历史文化遗址进行重点保护。该镇充分考虑文化因素,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发掘各村的人文背景和文化亮点,打造精品工程。盘河村以海瓷艺术为载体,打造了以“孝德”为主题的文化;小牛村弘扬了以“和谐社会、农村新貌”为内容的乡村文明文化;宣家村对宣纸制造工艺进行了充分发掘和保护;南张村经营从民国开始几代人赖以生存的五金、调料,开始了“美丽崛起”;如意村又名“靴脸庄”,重点在信阳古城墙文化上做文章;李楼村更是以唐枣树为中心,精心打造了涵盖无棣县所有枣树种类的百枣园。如今信阳镇古城、遗迹完好,千年唐枣树枝繁叶茂,尽显古城唐枣美景。

(四)抓创新,打造致富美。为群众致富找路子,为农民建设小康创造致富实干的氛围,是乡村连片治理的一大特色,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具象化表达。滨州市财政部门在安排项目资金、制定治理规划过程中,始终把通过改善环境改变人,创新思路帮民富作为任务目标,鼓励基层干部群众创新思路,创新致富方法。谁致富点子多就把资金投向那里,谁的“致富经”念的好就多奖补谁,从而创造了“改善环境换脑筋,致富路上奔小康”的新景象。信城街道办事处是阳信县的乡村连片试点区,项目区覆盖10个行政村,惠及群众1600多户、5500余人。信城街道办事处按照“南商北园”理念,以阳城三路为界,路南发展商贸,路北建好梨园,既有梨园风光好,又有储存、销售、运输致富忙,展示了村在林中,林在园中,人在景中,如诗似画的农村新风貌;无棣县信阳镇则通过镇工业园区带动起一村一品,实现了村村都有好项目,冬闲村民有活干,致富的路不断拓宽;三河湖镇在乡村连片治理中打造高效生态韭菜、瓜果基地,生态种植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希望。

(五)抓关键,打造和谐美。营造宜居、宜业、宜人的环境是乡村连片治理的基础性工作,而塑造充满乡土气息、富于时代精神的和谐之美则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价值体现。滨州市财政部门从农村改路、改水、改厕及美化、亮化入手,不断向书屋、文化大院、健身广场等人文美建设延伸,特别是在工作中,各级干部率先垂范,解民忧,帮民富,把民心与党心紧密连结在一起,形成了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以良好的政风带民风,以良好的民风促和谐的良好氛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强化了基层政权建设。滨州高新区青田街道投资1800多万元对镇霍家、药丸、高东等10余个村进行连片治理,新修了15公里村内道路,种植了15.2株苗木,安装了198盏路灯,建设了10处文化大院和10处文化广场。特别是项目区有四个村相邻处有一烂泥塘,经常因权属不清发生纠纷。这次乡村连片治理中把这个烂泥塘进行改造,建成四个村共享的“乡村中央公园”。四个村的村民在此休闲、娱乐,朝夕和谐相处。街道党委还适时推出评选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活动,在村里文化墙公布,崇德向善、守望相助蔚然成风。霍家村党支部书记霍维梅说,“这次不光是修了路,街道整齐了,人心也齐了,真是做梦也想不到啊。”

二、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

滨州市的“乡村连片治理”项目之所以落地快、效果好、民称赞,主要是市、县、乡各级财政部门高度负责,精心组织;试点乡镇党委、政府摆上日程,狠抓落实,把财政奖补资金用到了促进村级公益事业发展上,用到了群众期盼的项目上。

(一)科学布局,准确到位。滨州市财政部门在工作指导上,坚持以财政奖补政策为导向,以村民自愿为前提,以一事一议定项目,以群众满意度为标尺,选取群众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公益事业为切入点,把资金用到恰当处。在项目安排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从滨州市南北县区经济条件、产业优势等不平等性出发,对乡村连片治理项目作出不同类别安排,尤其对黄河北部经济基础差,农业产业优势明显的乡村进行集中治理,促其既改善环境,又拓宽致富门路,打造美丽乡村新亮点。在项目推进上,通过打造不同类型样本,梯次推进,有序发展,使一般村有变化,精品村上档次,样本村得推广,特色村上水品。

(二)机制创新,增强活力。为了用好用活奖补资金,调动各级乡村连片治理的积极性,滨州市财政部门以“四两拨千斤”的思路,着力在聚财上下功夫。一是确保国家下拨的奖补资金足额到位。市财政部门明确规定,凡是“乡村连片治理”资金,实行“一个漏斗”下拨,把资金限时拨付到基层,确保项目正常开工;二是市、县、乡财政挖掘内部潜力,把有关惠农资金整合,破解资金瓶颈,集中向项目投放;三是组织社会捐助。按照群众自愿、自主捐款的原则,鼓励企业家和群众捐资兴建家乡公益事业。阳信县信诚街道办事处10个村就捐助23万元,“一事一议”筹集资金25.7万元。四是发动群众酬劳。利用冬春两闲,群众有精力干公益事业的季节,村党支部发动群众整理房前屋后,“先扫门前雪”,再对村内道路、广场等公益设施集中整理。高新区青田办事处形成了“人人议建设,户户参加建设、村村比建设”的新局面。

(三)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对于近几年通过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乡村连片治理”创造出来的好做法,好经验,市财政部门及时总结,认真推广。一是发挥新闻媒体导向作用。在凤凰网推出了“美丽乡村看滨州”专题,对“乡村连片治理”经验进行全面推介,在新浪滨州推出“美丽乡村滨州行”专题,记录全市日新月异新变化;在滨州电视台民生关注栏目,连续以“寻找最美乡村”为题,介绍了最美乡村典型;在《滨州日报》开辟了“乡村连片治理”专题,以图文并茂形式宣传新农村、新景象,使“乡村连片治理”深入人心,成为基层干部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动力。二是组织好现场交流。市、县、乡三级财政干部集中到现场单位学习,听取经验介绍,提出推进措施,不断把治理引向深入。三是树立不同样板典型。先后总结出生态建设型、特色带动性、整体提升型、连片治理型、城郊结合型、企业带动型六类典型,在全市借鉴推广,在全市很快形成了“标杆引路大家跟,各显身手手建乡村”的大好局面。

(四)加强监管,规范运作。一是建好项目库。凡是列入“乡村连片治理”项目的,以县区为单位,对项目建设前、中、后图像资制进行集中整理,做到图像清晰,文字齐全,按要求归档。村级都设公示版,把资料都在指定位置展示。二是严格审批程序。在村民一事一议通过并经村委会申请的基础上,由县区编制“连片治理”建设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逐级把关。 三是强化资金监管。所有“乡村连片治理”资金,都由县级财政直接监管,确保资金落到项目上,把党的惠农资金送到群众心坎上。

(五)管护并重,注重长效。为巩固“乡村连片治理”成果,确保村级公益设施发挥长期效益,各县区立足各自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办法,一是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将形成的资产划归项目议事主体所有。凡治理完成的村都由镇政府出资设置了垃圾中转站,购置了垃圾清理车,配置了垃圾桶。二是建立专门的保洁队伍,搞好日常维护。三是安排好项目维护资金,确保正常支付。邹平县制定了《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对验收合格的村拨付了503万元配套资金,使农村公共服务项目得到正常维护。滨城区三河湖镇投资120万元,购置两辆垃圾清运车,成立了7个专业化保洁队,聘用了210名保洁员,形成了“村收集、镇清理”垃圾处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环卫工作职业化。

三、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滨州市财政部门开展的“乡村连片治理”工作,把党的惠农政策与建设美丽乡村结合起来,与推进乡村文明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结合起来,形成许多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美丽乡村”的创新成果,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

屏蔽此推广内容(一)尊重群众,顺应民意,是搞好“乡村连片治理”的前提。实施“乡村连片治理”,是国家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取得成功后的又一创举,是建设农村各具特色精神家园的有益实践;尊重群众意愿,按群众的要求建好项目,是“乡村连片治理”的内在要求,会使“乡村连片治理”更实在,更富有生命力,更能获得永续发展。通过“四两拨千金”,不仅能汇聚成强大的资金优势,把改路、改水、改厕推进好,而且能激发群众把自己的美丽家乡建设好。所以,滨州市财政部门从项目规划、筛选、落实,都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路怎么修,广场怎么建,文化大院怎么设,厕所放到哪里,都通过“一事一议”的办法,由群众作安排。滨州的实践表明,只有牢固树立群众观念,顺从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把“乡村连片治理”工作做扎实。

(二)尊重历史,记住乡愁,是搞好“乡村连片治理”的基础。中央反复强调,要把“城市放到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乡居民。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这表达的是“科学发展”的理念,“记住乡愁”就是要铭记历史精神坐标,构建好区域特色的文化符号,这是老百姓小康家园的真实写照。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必须尊重历史沿革,绝不能搞大拆大建,搞推倒重来,破坏了先辈们创造的历史标记。要把“乡村连片治理”转化成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洗礼,让我们的乡村更靓丽。滨州市通过“乡村连片治理”,使三河湖镇,青田办事处、信阳镇等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得到发展,把美丽乡愁镶嵌在大地上、湖泊旁,构成一道道美丽画卷。实践证明,通过政策导向,引导着美丽乡村向新的目标进发,就能让“美丽乡愁”成为展示美好的名片。

(三)尊重规律,彰显特色,是搞好“乡村连片治理”的动力。开展“乡村连片治理”,是实现村级公益事业项目建设良性循环,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德政工程。但由于广大农村最紧迫的还是加快经济发展,把农村产业结构调优,不断开拓建设小康的新途径。所以,实施“乡村连片治理”必须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基础条件,在推动治理脏乱差,搞好“环境革命”的同时,把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紧抓不放,通过建设生态村,融入生态理念,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乡村连片治理”成为农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加工的动力。这样“美丽乡村效应”就会不断向人文美、心灵美、创业美等方面持续发酵,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乡村连片治理”和农村环境整治惠农政策春风化雨,滋润心田。滨州的实践表明,“乡村连片治理”,确实让农民群众尝到了甜头,要把这项工作继续做好,就必须尊重发展规律,尊重农民主体作用,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发挥各地特色优势,为农民建设美丽乡村和小康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渔业亮点纷呈 选购天麻菌种和天麻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