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村文化炎陵龙渣瑶族的“盘王节”

炎陵龙渣瑶族的“盘王节”

发布时间:06-16 16:36分类:农村文化
  “秋冬祭拜盘王,伊十二姓子孙,摇动长鼓,吹笛笙歌,引出大男小女,托手把臂,身着花衣花裙,惊天动地,歌唱不绝”。

  这段文字是瑶族民间文献《过山榜》对盘王节热闹场景的生动描述。炎陵县的龙渣、龙潭、车坪三个村是瑶族同胞的聚居地,其中,以龙渣村为主体包括新开、龙凤、双奎三个村在内的龙渣瑶族乡是长株潭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乡。

  盘王节的由来

  盘王节,又叫“调盘王”、“还盘王愿”。“调盘王”,就是“凭吊、追念盘王”的意思。传说农历10月16日是盘王的祭日。几千年前的这一天,他上山打猎,不慎被一只岩羊撞下悬崖。儿女闻讯赶来,在一棵梓树上找到他的尸体。儿女追杀岩羊,砍到梓树,掏空树身,剥下岩羊皮蒙住梓树的两端,做成长鼓,边用力敲打长鼓,边跳跃呐喊,为亡父盘王招魂并表达报仇之志。从此,每年农历10月16日就成了瑶族同胞的盘王节,并有了盘王节跳长鼓舞的习俗。

  瑶族先民创业的艰难

  “还盘王愿”,起源于另一种传说。相传,瑶家十二兄妹被官府打散,从千家峒逃生,在渡海途中,狂风大作,巨浪滔天,面临灭顶之灾。危急关头,十二兄妹在船头顶礼叩拜,祈祷盘王保佑平安,并许愿只要平安度过这一劫难,日后当年年祭祀,世代感恩。稍后,果然风平浪静,十二兄妹得以平安登岸。于是,“还盘王愿”,成为瑶族习俗,世代相传。其实,无论哪一种说法,都曲折而真实地反应了瑶族先民创业的艰难,以及瑶族裔孙对祖先的感恩缅怀之情。

  跳长鼓舞缅怀先祖

  盘王节这一天,龙渣瑶族乡及附近村寨的瑶族同胞,就会身着艳丽的民族服装,聚集在一起,载歌载舞,举行祭祀盘王、庆祝丰收等活动,祭祀活动包括设坛、行礼、跳长鼓舞等。祭祀活动由族内德高望重的长者主持,依次向盘王祀像供奉香烛,敬献五谷、三牲,然后行叩拜礼,恭读祭文,演唱《盘王大歌》,跳长鼓舞。整个祭祀活动融文祭、歌祭、舞祭为一体,充满悲壮的史诗风格,表达瑶族裔孙对先祖盘王的缅怀和景仰之情。

  舞蹈动作多模拟开荒、伐木、造屋、舂米、砻谷、狩猎等生产、生活场景。其中,一组有二十多个动作专门表现“造屋”,从寻屋地开始,到找树、砍树、锯树、直到上梁、盖屋,真实而又形象地反映了瑶族人民过去频繁迁徙,在山区过着“游耕”生活的历史。祭祀活动结束后,在铿锵鼓韵中,瑶族同胞踩着鼓点自由歌舞,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歌的海洋、舞的世界,在尽情地狂欢中,表达五谷丰登的喜悦和对来年风调雨顺的祈祷。

  正月习瑶拳

  龙渣瑶族同胞不仅能歌善舞,且不畏艰难、敢于斗争,“龙渣小子不怕穷,一台狮子一台龙,三十晚上冇米煮,临时过坳挑谷砻”,这就是其民族性格的真实写照。瑶族先民在与凶禽猛兽的搏斗和抵御外族欺辱的过程中,摸索并形成了一套以刚猛、剽悍为主要特点的拳术,并有正月在盘王庙或家族庭院、广场聚族习武的风俗。但过去,瑶拳是不向汉人传授,族内也有“传授传男不传女”的规定。现在,龙渣瑶族同胞不仅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戒律,而且以开放的姿态,通过学校普及,在瑶、汉同胞中得以推广。如今,表演拳术、对唱山歌、舞布龙耍狮子,也成了龙渣瑶族盘王节的重要内容。

猪湿疹病的治疗方法 果酱加工工艺流程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