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沼气循环产业兴——在黄骅市西排村
“以前,家家户户都烧柴火。一到做饭的时候,屋外突突冒烟,屋里烟熏火燎,做顿饭受不少罪。现在好了,村里建起了好几个大沼气罐,家家户户通上了沼气,做饭既干净又省心。”7月24日,黄骅市西排村村民何丽敏向笔者介绍使用沼气后给生活带来的新变化。
西排村的沼气站是在2009年由神华黄骅港务公司投资148万元资助建设的。当时,一期建设的是一个容积300立方米的大罐。沼气站经过两期建设,现在已有5个产气罐和1个储气罐,能满足周边12个村的农户使用。西排村党支部书记张福堂说,这些大沼气罐,一年要消耗秸秆1500多吨。秸秆是村里按每公斤8分钱向村民收购的。一个四口之家做饭烧水,平均一天只用3角多,卖两车秸秆就够一年的沼气费了。更重要的是,沼气站的建设不但让村民结束了用柴火做饭烟熏火燎的历史,而且沼气站产生的沼渣、沼液可以当肥料,使村里的无公害种植、养殖产业渐成规模,一条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正在形成。
西排村有种植食用菌、蔬菜的传统。过去,蔬菜由于经常喷农药、施化肥,产品品质不好,(下转第七版)
(上接第一版)市场价格不高,销路也受到影响;购买食用菌肥料投入很大,种植成本很高。沼气站的建设让这些问题迎刃而解。张福堂说,沼渣是上好的肥料,沼液能起到助长、杀菌、抗病虫害的作用。利用沼渣、沼液种出来的蔬菜无污染、无残毒、无抗药性,是真正的绿色食品。村民刘宝明是鸡腿菇种植户。他说,以前是买牛粪掺玉米秸来发酵种蘑菇,一个棚光买牛粪就要花去近千元,现在村里免费供沼渣、沼液,而且用沼渣种蘑菇不用发酵,出菇后用沼液作为叶面肥喷洒在蘑菇上,节省了肥料,提高了蘑菇的质量和产量。旺季时,一个棚一天出的蘑菇就能卖1000多元。
张福堂说,现在村里已初步形成了“秸秆、粪便——— 沼气、沼渣、沼液——— 燃料、菌菜、肥料”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村里现正进行千亩杂粮基地建设,生产的无公害杂粮经过深加工后出售,提高了附加值。建起了存栏规模1500头的养猪场、存栏上万只的土鸡散养场,以及200亩的蔬菜大棚和1万平方米的食用菌生产基地。
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西排村还建立了全民参加的股份合作社,每个村民都持有股份,菌蔬、养猪场、养鸡场、杂粮面粉加工厂都由合作社管理经营,实现了全体村民抱团开拓市场。同时,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食用菌果蔬批零市场。为延长菌蔬贮藏时间,他们还修建了冷库,并引进先进检测设备、培训专业人员,建起了食用菌果蔬检测站,对生产出的食用菌果蔬进行检测,确保产品绿色无公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