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副部长:巩固防治成效 切实打好病虫害防控攻坚战
当前正值秋季粮食作物产量形成关键时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发生和防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最近东北和华北玉米主产区粘虫暴发危害,对秋粮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实现农业部提出“奋战60天,虫口夺粮力保秋粮丰收”的奋斗目标,近日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先后赴吉林、河南、河北三省考察秋季作物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情况,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巩固防治成效,落实防控责任、防止病虫反弹,切实打好病虫防治攻坚战,努力保障秋粮丰收。
8月16日下午,余欣荣在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镇一片郁郁葱葱、有一人多高的玉米地里,一边查看玉米长势,一边调查玉米粘虫的发生和防治情况。他仔细查看玉米叶片的粘虫,询问站在身旁的公主岭市植保站站长姚振:“为什么这一片玉米粘虫很少?”姚振回答说,他们今年8月初就组织专业防治队和群众对粘虫发生区普遍防治了一遍,所以现在田间虫子数量很少,危害也很轻。近期对部分虫子超标的田块再补治一次,完全能控制危害,对今年秋粮丰收基本没有影响。余欣荣慰问了正在地里用大型轮式喷雾机防治粘虫的植保专业队员,要求当地农业部门继续加强监测,巩固粘虫防治成果。
玉米螟也是玉米生产的大敌。8月18日下午,余欣荣赴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实地考察了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生物防治示范区。当地农业局植保站站长郭俊珍介绍,去年他们开展2000亩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试验,防治效果达73%,每亩防治成本10元,与化学防治相比,效果提高3个百分点、亩成本减少2元。今年继续开展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示范,据8月10日调查,生物防治区平均百株虫口密度2头,化学防治区平均百株虫口密度3头,而未防治区平均百株虫口密度8头。河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魏蒙关介绍说,河南省玉米粘虫发生较轻,但玉米螟是主要害虫之一,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比较好,在河南省有很大的推广潜力。余欣荣充分肯定了当地绿色防控效果,强调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防治好病虫害,要求当地政府负责人要重视植保工作,增加植保人员力量,增加防控资金投入,加强病虫监测和防治。
8月19日上午,余欣荣来到河北省隆尧县唐庄村,30多名全副武装的病虫害防治队员每个人背着一台防虫烟雾机,正在对玉米进行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旺农植保专业合作社社长王现军介绍说,一台烟雾机一小时可防治20亩左右,一人一天就可以防治100多亩;而且除农药费用外每亩仅收取5元作业费用,很受农民欢迎。余欣荣听了非常高兴,对邢台市和隆尧县有关负责人说,烟雾机的防治效果好,统防统治的方式好,要增加高效机械装备数量,大力扶持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不断提高重大病虫防控能力。余欣荣还检查了现场准备使用的农药,询问农药的安全性,要求当地技术人员指导好农民安全用药。
在隆尧县的一个村庄,余欣荣走进刘树军的家中。他仔细询问了老刘的家人、种粮、补贴和外出务工等情况,在讲到小麦生长季节村里免费发放药剂,用于防治小麦吸浆虫、蚜虫和干热风时,老刘拉着余欣荣的手说:“小麦一喷三防的确不错,谢谢你们!”余欣荣又仔细询问今年玉米长势,老刘说,他家的玉米病虫害很轻,现在看长势比去年好,估计亩产1200斤-1300斤没问题。余欣荣对当地干部说,要切实提高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粮食单产水平。
考察期间,余欣荣专门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看望了科研人员,听取了转基因棉花新品种研究和重大科技成果介绍,询问了种质资源储备数量和国际同类研究情况,要求科研人员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农机农艺结合等科学研究,为现代农业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