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
3月26日-27日,畜牧业司在广州组织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畜牧业司、科技教育司、部分省区畜牧兽医局的有关人员,11个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和部分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代表,担任体系岗位科学家的5位院士,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交流了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实施5年来的经验和启示,研讨了加快推进我国畜牧科技进步的思路和重点工作。
会议认为,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启动运行近5年来,各体系的专家和团队成员紧紧围绕畜牧业发展的核心任务,积极开展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突出表现在“四个一”:建立了一支稳定的专家队伍,“技术问题找体系、关键问题找首席”已经成为行业管理部门和畜牧业企业的共识。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性发展难题,制定形成了主要畜种的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规程,研究提出行业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并积极争取支持。培养了一批管用的技术人才,通过广泛深入的技术培训,培养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科技人才。形成了一个良好的运行机制,密切了科研推广与产业的直接联系,初步改变了以往产学研推脱节的局面。
会议指出,“十一五”以来,我国畜牧业科技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畜牧兽医领域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成果35项,其中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9项;此外,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接近500项。“十一五”期间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比“十五”期间提高3个百分点。在重大关键领域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苏淮猪等18个畜禽新品种(配套系)和中苜4号等17个牧草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突破了赖氨酸、维生素A等饲料添加剂的产业化生产技术。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取得新成效。商品猪出栏日龄缩短了5-10天,能繁母猪年均多产1.5头仔猪;全国奶牛成年母牛单产提高约10%,肉牛个体生产能力提高15%以上,草原鼠害虫害生物防治比例分别超过80%和50%。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方面迈出了可喜的新步伐。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广西贵港扬翔农牧有限责任公司和陕西杨凌本香农业产业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积极探索了适合本企业的企业技术创新模式,有力推进了企业科技进步。
会议强调,虽然我国畜牧科技进步取得了不小成效,但与国家目标、行业需求和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畜牧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突击军,面临着在农业中率先实现现代化的艰巨任务。当前,重点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进一步明确畜牧业科技进步的思路和顶层设计。要坚持长短结合,研究制定畜牧业科技发展的长期战略和中期规划,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畜牧业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路径设计。二要继续完善科研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持续强化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优势科技资源组合模式,探索体系间的联合和合作模式。组织体系专家立足服务产业发展开展联合攻关,在研究水平、研究类型、研究过程和研究协作等方面,引导专家们做到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单一技术和集成技术、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岗位工作和体系协作的有机结合。三要强化政策引导和激励,进一步推进企业加快技术创新。通过制定出台“畜禽种业振兴科技创新工程”等综合性行动计划,构建畜牧企业技术创新大联合机制,引导各相关企业拿出各自的优势资源和技术力量,与国家投入相结合,实现大范围整合和整体推进,加快提升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四要逐步健全产学研推衔接机制,加快先进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继续推进基层畜牧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着力推动基层技术推广条件和能力提升。引导和支持建立新型畜牧业技术推广社会化服务组织,实现畜牧业技术推广队伍多元化、技术服务社会化、推广形式多样化,探索运行机制市场化好的做法和经验。
会议就今后一个阶段我国畜牧业科技发展需求和项目设计上,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共识。中国科学院吴常信院士、黄路生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刘秀梵院士、南志标院士、张改平院士,就各自在体系内工作的感受和推进畜牧业科技进步工作,发表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还考察了广东温氏食品有限公司,了解了温氏研究院运行机制、畜牧物联网建设、温氏“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等有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