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标准山西平鲁县 从倒数第一到全省典型

山西平鲁县 从倒数第一到全省典型

发布时间:03-16 01:40分类:农业标准

30年前,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年人均收入20.1元,全省倒数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平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不仅县级经济社会发展指数考核评价名列全省第12位,而且因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利用资源型优势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联动”形成独特的“平鲁模式”成为山西典型。
目前,平鲁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农村寄宿制小学办学模式,在全省创一流水平,社会保障达到全覆盖的保障水平,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

  塞北平鲁地处山西省北部边陲,农业人口有16万人,散居在300多条沟沟岔岔中的440多个自然村。由于地处边陲,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农业基本上广种薄收。农村的经济收入、居住环境、基础设施、教育资源、医疗分布、社会保障等等,都远远落后于城镇。贫富悬殊突出、城乡差别巨大成为平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

  但是老天又很眷顾平鲁,该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增强了全区综合经济实力。2008年,全区经济总量突破100亿元大关,财政收入10.18亿元。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平鲁区有能力以工补农,以工促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保障。

  针对平鲁实际,区委、区政府提出了“统筹城乡、整体联动”的新农村建设思路,从体制上、规划上、政策上打破城乡分割,形成“一城十镇百村”架构,推进“五个一体化建设”,即城乡布局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就业与社会保障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化,强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平鲁区委书记李俊向记者介绍,他们通过大建设、大移民,把原有的镇村逐步整合优化,最终形成1个中心城区、区域辐射较强的10个集镇和生态畜牧产业支撑的100个左右新村。具体步骤是,每年建设10个新农村示范村、撤并50个条件差的村、移民搬迁1万人,把偏僻山村人口全部搬迁到条件比较好、发展潜力大的县城、乡镇和新村,集中人口、集聚产业,使县城人口达到12万人,十镇百村人口达到8万人。

  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平鲁推进社保社会事业一体化提供了条件。目前,区财政每年预算4000多万元,建立起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民工退休等制度。采取财政补贴30%的办法,鼓励农民交纳养老保险金;凡务工满15年并缴纳养老保险金的农民工,到年龄后和城镇职工一样办理退休手续;推行65岁以上农民生活补助、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等项制度,保障资金实现了从集体保障为主向财政保障为主的转变。

  加强城乡教育互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平鲁区发展的亮点。按照“高中、初中在城区,农村小学在乡镇”的思路,对全区城乡中小学布局进行了彻底调整。尤其是在初中教育方面,同步撤销了12所乡镇初中,实现了所有初中生到县城就读;小学教育方面,投资7000多万元,建成了容纳4000名学生的区直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同时投资5000多万元,每乡新建了一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撤销了240多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实现了农村小学生全部到乡镇寄宿制小学就读。

  新农村建设为平鲁贫困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新的机遇和保障。在农民直接享受到国家和本区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性补偿同时,政府还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农民有效利用退耕还林、移民搬迁留下来的村庄旧址,建设围栏式股份制牧场和标准化养殖小区。每个牧场政府补贴50万元资金,现已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同时,实施龙头带动战略,总投资4.7亿元的牧草加工、皮革加工、马铃薯淀粉及粉丝加工、荞麦系列食品加工、小杂粮加工、亚麻籽综合加工等“两区”开发项目已全部建成投产。

  农民还广开门路,小流通、小修理、小加工等正在逐步形成稳定的产业,对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起到了支撑作用。一批能人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自立自强、自主创业,推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旅游业、餐饮业、加工业等呈现勃勃生机。目前,仅在新村周边发展的小型企业就达到100多家。

 

貂皮与狐狸皮有何皮毛特点 富宁县积极做好2011年度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后期跟踪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