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动态干马黄多少钱一斤(新鲜的马黄多少钱一斤)

干马黄多少钱一斤(新鲜的马黄多少钱一斤)

发布时间:2023-05-27 20:33:50分类:农业动态

新鲜的马黄多少钱一斤

白天晚上捉蚂蝗(马鳖)(水蛭)的好方法:

(1)草束捕捉法 将稻草扎成60厘米长一束,前后端都要绑好,然后粘上蛙血,翌日取出草东,即可捕到水蛭。

(2)竹竿捕捉法用直径10厘米以上的大竹子,锯成60厘米长,劈开成两半,将中间的节去掉,然后在竹筒内涂上新鲜蛙血(或禽畜血),按原来的形状合好绑牢,放在水蛭经常出入的水域,使竹筒淹没在水面下5厘米处。 用棍棒搅动水,使蛙血的腥味扩散,水蛭闻到腥味后纷纷游到竹筒内吸吮蛙血,第二天便可在竹筒里捕到许多水蛭。

(3)簸箕捕捉法 将杀死的蛙(或猪肺等动物内脏)用纱布包好,绑在簸箕里面,然后放在水蛭经常出人的水域,吊入水面下20厘米处,水蛭就会进入簸箕摄食,次日提起簸箕,收获颇丰,

(4)在水稻田、池塘、水渠等水域,不管白天黑夜都可捕捉。水蛙对水的动静十分敏感,只要用网兜在水中搅几下,水蛭就会从泥土中、水草间游出来,此时即可乘机用网兜捕捉。

(5)用猪血诱捕。先将干稻草扎成两头紧中间松的草把,然后将生猪血(每亩大田用0.5公斤)注入草把内,横放在大田进水口处,进水不宜过大,一般以水能通过草把慢慢流入大田为宜。让水慢慢冲洗猪血成丝状漂散全田,利用血的腥味把田中水蛭引诱到草把中吸取尚未流出的猪血,待水蛭吃饱、身体膨大时,就很难再爬出来了。放入草把后4至5个小时即可取出草把,收取水蛭。如无生猪血,也可用鸡、鸭、鹅等畜禽的血液代替,也能收到同样效果。

(6)丝瓜捕捉法将丝瓜络或废棉花绑捆在几尺长的细木棍或竹竿的一端,放入猪或牛的鲜血里浸一下,再略加晾晒,使血在丝瓜络或废棉上粘得牢固一些。 然后,把这些细木棍或竹竿插到蚂蟥较多的水田或沼泽中,使有丝瓜络或废棉的一端向上并闷在水中。可以间隔十多米插一根,插完后约1小时,将细木棍或竹竿收回。这时,丝瓜络或废棉上就可叮有不少蚂蟥。

(7)灯照夜捕捉:晚间用大功率灯具沿水草、蜗牛丰富的水沟手捕捉,远距离的用密目网做成的套网子捕捉后放入密目口袋内收集.

关于蚂蝗:

蚂蟥,中药名称为水蛭,隶属环节动物门蛭纲。俗称马鳖、马蛭等,体表无刚毛,前后端皆有吸盘,体肌发达,体腔缩小,属一类高度特化的环节动物。 水蛭是名贵中药材,其性平,味咸、苦,有微毒,治疗跌打扭伤、妇女闭经、高血压、心力衰弱、多发性脑血栓、消肿散积等疾病,且疗效显著。

我国是水蛭利用最早的国家,在《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英、美、法等国医生在显微外科手术中要复置和连接手指、脚趾和鼻子上的小骨头,在拼合碎骨时,柔软、纤细的小静脉血管很容易被周围的组织阻塞。

如在这一部位放一条水蛭,它会不断地吸吮渗出的血液,同时释放防止血液凝固的蛭素。 几天后,患者的骨头重接处就会恢复正常的血液循环。我国民间还用水蛭来治疗痔疮、扁桃体炎等,都有一定疗效。

野生的马黄

用切开的猪肝或者割开的泥鳅吸引马黄,马黄闻到血腥味会成群结队过来。

野生马黄捕捉方法

用细纱网做成小口笼子,在笼子靠底部的中间位置绑上两块切开的猪肝或者割开的泥鳅,晚上放到有马黄的沟塘河渠里,马黄闻到血腥味会成群结队往笼子里钻。第二天天快亮时来收笼子,就会收获不少的野生马黄。

蚂蟥多少钱一斤

蚂蝗多少钱一斤 干品一公斤卖到1200元,也就是一斤600人民币。 现在活体水蛭150-160公斤

马黄怎么养殖价格

1、饵料喂养

        马黄在生长期间需要为其提供大量的食物,可以在池中投喂螺、蛙、蚯蚓等,还可以喂养动物血,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养一次,注意在喂养完成后,要将残渣清理干净,以免感染病害。

   2、后期管理

        马黄在养殖时,要注意调节水质,即使其可以在污水中生长,如果养殖的密度过大,一定要定期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并且还要保证水中有一定的溶氧量,含氧量低于每升2毫克时,马黄会出现不安的情况。

干蚂蟥卖多少一斤

6斤左右的鲜蚂蝗出一斤干的。

蚂蝗又名水蛭,属环节动物蛭纲类,世界上有400—500种,我国约有100种,已发现89种。蚂蟥主要特征呈扁平纺锤形,有多数环节;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后,可见黑色斑点排成5条纵纹;腹面平坦,棕黄色。两侧棕黄色,前端略尖,后端钝圆,两端各具1吸盘,前吸盘不显著,后吸盘较大;质脆,易折断,断面胶质状;气微腥。

马黄有几种

千余元一斤,利润相当可观!

水蛭(马黄)养殖产业并非新生事物,南方有户人家专门从事水蛭养殖,经过持续不断地发展,他们家的水蛭养殖面积已经达到七十多亩,每年利润收入能达到400多万元。近几年,水蛭的价值不断地被发现,零售价格也水涨船高已经达到一千多元一斤,不少养殖户通过水蛭养殖实现了富裕。

马黄怎么收

《三国演义》中蜀国有“五虎上将”即关张赵马黄。但在历史中却并无记载,这只是罗贯中先生自己所杜撰的。三国中的正宗“五虎将”应是曹魏的张辽,乐进,于禁,张合,徐晃。陈寿先生在《三国志》中评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

首先、说说五将第一的张辽,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张辽先跟丁原,后又依附过董卓,吕布。199年,曹操斩吕布收张辽,之后,张辽就跟随曹操南征北战,战袁绍,平河北,征荆州,讨东吴,立下了赫赫战功。其一生之中最为辉煌的时候是合肥之战,215年,孙权亲率10万大军功合肥,张辽带800敢死队大战,先声夺人。后于逍遥津打败东吴大军。后张辽以征东将军之职镇守东线,直至病逝。

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郡卫国县(山东省莘县)人。曹操讨伐董卓时乐进就已经跟随曹操了,乐进在官渡之战时曾立下过大功,后又随曹操败吕布,平荆州,每战必争先,为曹操所看重。后和张辽,李典一起屯兵合肥,多次打败过东吴的进攻。后迁右将军,218年逝世。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钜平(今山东省泰安南)人。早年,于禁跟随鲍信,后鲍信讨黄巾军身死,被曹操所收编。于禁打败过吕布,并在官渡之战中充当先锋,身先士卒,奋勇作战,协助曹操取得了胜利。为曹操所器重。后一路迁至左将军。219年,关羽围樊城,曹操令于禁和庞德领军解救,后被关羽水淹七军,兵败被俘。后关羽被吕蒙所杀,于禁被孙权发回魏国,不久阴郁而死。

张合(?-231年),字俊义,河间鄚县(今河北任丘北)人。先跟随韩馥镇压过黄巾军,后韩馥为袁绍所破,遂附于袁绍,多有战功,。官渡之战,为郭图所陷害,愤而投了曹操。后随曹操平定河北,曹操远征乌恒,张合与张辽并为先锋,大破乌恒。后又大破过关中军,平定陇右地区。219年,魏军主帅夏侯渊为黄忠所斩,后张合续任,当住了刘备的进攻。228年,于街亭败马谡,收复降蜀之地。231年,被诸葛亮用计射死。

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杨县(今山西洪洞)人。原随杨奉,护汉献帝东行。后降曹操征战四方,延津击杀文丑,于官渡率兵截烧粮草,平定马超时率先过河,守汉中时大败蜀将陈式。关羽围樊城,于禁解围失败,徐晃率兵前往,长驱直入,一举击退关羽,解了樊城之围,名声大震。后孟达作乱,司马懿令徐晃为先锋前往征讨,被孟达一箭射中额头,医治无效而亡。

五将中,张辽果敢沉稳;乐进骁勇刚强;于禁最号毅重;张合灵巧多变;徐晃严谨谨慎。蜀国的“五虎将”中,论统兵打仗为关羽和马超要出众些。关羽的能力十分不错,为刘备所重用,也是蜀国中战功和名望最大的将领,但其弱点明显,骄傲自大。马超曾经还打得曹操割须弃袍,但勇猛有余而心计不足。张飞有过出色的表现,但行军布阵上不行,而且脾气过于暴躁。赵云更多的时候是以刘备保票的身份出现。黄忠的表现更多是被“激”出来的,而且年龄太大了。若论行军打仗,排兵布阵来说,还是曹魏的“五子良将“更为出色些。若是阵前单挑那自然是蜀国的”五虎”更厉害。

马黄怎么食用

蚂蟥养殖技术

一、蚂蟥的药用及养殖前景

蚂蟥,学名水蛭,是贵重药材,世界上很多国家自古以来就有蚂蟥入药的习惯。蚂蟥主要作用:一是逐恶血瘀血,二是破血积聚,用于治疗妇女血瘀经闭、子宫积血等症。当今以蚂蟥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大黄虫丸、韩氏瘫速康、百劳丸、圣喜血栓心脉宁等,均已投入大批量生产,且供不应求。仅国内每年对蚂蟥干品需求就达数千吨。日本、韩国很早就依赖着从我国进口蚂蟥。

随着化肥、农药的广泛使用,加上近年来对蚂蟥的掠夺性捕捉,使野生蚂蟥资源日益减少,远远不能满足入药需要。由于货源奇缺,现在不少地方开展人工养殖。蚂蟥生命力强,繁殖极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每次产卵繁殖60~90条小蚂蟥),易于饲养管理。人工养殖蚂蟥,规模可大可小,投资少,效益高,一亩水面养殖池,可收获成品400公斤,价值2万元以上,确为广大农村户的卓有潜力的稳当的致富门路。

二、药用蚂蟥的养殖特点

1.适应性强 药用蚂蟥对生物的环境变化适应性特强,全国各地都可养殖,不论高山平原,药用蚂蟥均能适应。也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水塘饲养。

2.有惊人的耐饥能力 药用蚂蟥虽性贪食,摄食量大,但耐饥力特强,即使长期挨饿,也毫不恐惧。

3.饲养技术容易掌握 药用蚂蟥喜食无脊椎水生昆虫,如将水生昆虫按比例与药用蚂蟥混养,就不必专门投食,只要将水质管理好,即可生长得很好。

4.药用蚂蟥体大,一般比普通蚂蟥大几十倍。

5.用工少,男女老少利用业余时间都可养殖。

6.蚂蟥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引进优良种源,即可年复一年的自行繁衍。

三、蚂蟥的人工养殖技术

1.选址建池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宽3米,深1米,长不限。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放一些石块和树枝供蚂蟥栖息。小规模养殖可利用水坑、荒塘、池塘养殖。进排水进口都要用铁丝网或用塑料网布栏住,以防蚂蟥外逃。

2.苗种投放 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俗称牛蚂蟥)为好,此处也可投放茶色蛭。金钱蛭在稻田、池塘、溪流、丛林中极为常见,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苗种投放标准为每立方米可放养1万条左右。选种标准是:健壮、无伤、规格大(20~30克最好),样的蚂蟥产卵量多,孵化率高,放养10个月即可加工出售。

3.饵料喂养 蚂蟥主食螺、蚌、蛙、龟鳖、蚯蚓以及哺乳类动物的血液。人工饲养可利用各种血拌饲料、草粉,甚至粪便等,每亩还可一次性投放活螺25公斤左右,让其自然繁殖,蚂蟥自由取食。动物血一般每星期喂一次。具体作法是:把猪牛羊等动物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放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会聚拢来,吸食后自行散去。

4.管理技术 一是调节水质。蚂蟥虽能在污水中生长,但由于人工养殖密度高,故水质宜保持清新,同时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蚂蟥会浮出水面并出现不安现象。夏季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二是越冬管理。蚂蟥冬季蛰伏,早春放养的一般已生长良好,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放完水,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10~15公斤,集中投入育种池内越冬。冬季保温池气温15℃以上时,蚂蟥就能摄食生长,以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饲养池水温在15~30℃时,蚂蟥生长良好,在10℃以下停止摄食,35℃以上影响生长。

5.繁殖 蚂蟥繁殖快,再生力很强。长江流域一般在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产卵期。人工养殖的蚂蟥,卵茧产于饲养池平台水边的泥土中,呈卵圆形。每条蚂蟥一次产茧4个左右,茧产出后约16~25天孵化出小蚂蟥,每个茧内可出13~35条。小蚂蟥呈茶黄色,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长。

6.运输 运输蚂蟥通常采用随身带运法。具体方法如下:在网纱袋里放些水草,将蚂蟥装入后,扎紧袋口,再装入篓或箩筐内,即可运走。

7.加工方法

(1)水烫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集中放入盆等器皿中,将开水突然倒入,热水淹没蚂蟥2~3指为宜,20分钟左右待蚂蟥死后,捞出放在干净的地方晒。

(2)石灰法 把捞出洗净的蚂蟥投入石灰中埋20分钟,然后取出晒干或烘干,筛去石灰粉即成。

(3)酒闷法 可将高度白酒倒入蚂蟥,能淹没即要。

(4)生晒法 将捕得的蚂蟥用铁丝穿起,悬吊阳光下直接曝晒。

以上方法,供参考选用。另需注意的问题:

(1)水烫法在晒的时候易起潮,可边晒边用铁钉或竹尖放气。

(2)要选晴天。阴天无法曝晒易腐败变质。如突然遇阴雨,无法曝晒,要放在铁器上用火烤干。但不可烤糊烤黄。

(3)晒干的蚂蟥装入塑料袋内密封,以防吸潮变霉。干度标准以手能折断为佳,鲜干品比例为:大蚂蟥约7公斤左右可晒1公斤干品,小蚂蟥约8~10公斤可晒1公斤干品。

优质干蚂蟥标准:呈自然扁平纺锤形,背部、稍隆起,腹面平坦,质脆易折断,断面呈胶质状,有光泽者为佳。贮藏时,要置于干燥处,以防虫蛀。

蚂蟥养殖技术:水蛭,俗名蚂蟥、马鳖,属环节动物门,蛭纲,颚蛭目,水蛭科,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炮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我们在总结和指导近年数个养殖个案时,提出了一套适合北方地区水蛭的人工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一、水蛭生态习性

1、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软体动物,在我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2、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

二、养殖池的建造

水蛭具有极强的适应能力,它适温性广,耐饥耐旱,可生活在各种水域中。一般性的湖场、渔塘、涝洼地、稻田、河沟、房前屋后闲地,皆可因地制宜,建池养殖。规模养殖应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避免逃跑的地方建池,也可选择各种渔塘或涝洼地改造利用。为管理方便,池塘面积不易过大,水深一般1米左右,在池的对角处各设一进水口和排水口,池底投放部分石块,瓦片或树枝,供其栖息用。在生产中,我们利用废弃的河沟,挖掘隔断,建成大小不一的串联性池塘,每2-3池为一组,将二池共用池埂挖断,留出进排水通道,既可活跃水体利于交换,又便于管理和收获,收到很好的使用效果。

三、苗种来源

1、捕获天然种蛭自繁。在水蛭活跃频繁出现的7-10月份,从天然水域中捕取成蛭作为种蛭,放入一定水体中保种越冬,次年水蛭即可自行繁殖。体长6cm以上的成蛭条件适宜,可年繁三次左右,自繁自育是便捷省力途径和发展方向。繁殖时可一次投入相当数量的螺蛳,一般每亩25-30kg,并调配控制好水质。孵幼期每5-7天投喂一次,开始时饵料用熟蛋黄揉碎泼洒,中后期用动物血拌麸皮、花生壳粉或鸡猪饲料投喂,其技术简单易行。

2、购种。到人工养殖场选择大小整齐、活跃有力,伸曲有度的幼蛭作苗种。

3、放苗。根据不同的养殖条件,可选择不同的放苗密度,条件好的小水泥池精养最高可放1000-1500条/平方米。根据经验,0.3-2亩左右的池塘养殖,每池可一次性投足100-300条种蛭即可自行繁殖。幼蛭一般120-150天即可达到性腺成熟,北方地区当年投苗当年可繁殖第二代,种蛭亲体年繁2-3次,个体产卵300粒左右。

四、投饵及管理

1、投饵。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五、温室越冬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六、捕捞及加工

1、捕捞方法:水蛭的收获捕捞办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定置网捕捞;(2)拉网捕捞;(3)排水捕捞;(4)机械捕捞。

2、加工方法:(1)石灰掩埋法:石灰混匀蛭体,埋20分钟左右,晒或烘干,筛去残粉。(2)水烫法:将刚烧开的沸水倒入集中放置水蛭的容器中,加盖密闭30分钟后,捞出水洗晾晒。(3)碱烧法:将食用碱粉搅拌水蛭,或用手翻动揉搓,使其收缩致死后用水冲洗后晒干。(4)生晒法:用细铁丝横穿水蛭,在阳光下直晒至干。

七、小结

水蛭作为一种名特优养殖品种,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易推广、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且一次引种,多年受益,适合城乡各种规模和方式进行养殖。在目前天然水蛭极度短缺和市场需求猛增的情况下,发展人工养殖势在必行,效益明显,是广大城乡人民的一条快速致富之路,极具养殖前景和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

水蛭养殖池的建造 水蛭池的建造要根据养殖户的投资大小来确定饲养池的模式,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水蛭的繁殖 水蛭是雌雄同体,异体受精,每个成熟的水蛭都有生殖能力。虽然说水蛭是雌雄同体,但必须经过异体受精才能繁殖。水蛭交配一般在1—2.5厘米的小石块、杂物或潮湿的土壤下面进行。交配时两条水蛭的头端方向相反,各自的雄雌性生殖器正好对着对方的雌孔。在交配后一个月开始产卵。产期为4月中旬到8旬上旬,平均温度在19—24℃之间。茧产出后经16—25日卵出幼蛭。在人工养殖情况下,要提高水蛭的繁殖成活率,把卵茧选出来,放在适宜的环境下集中卵化。 水蛭饲养管理应注意哪些问题? 水蛭饲养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水质要求肥、活、清,含氧量充足。如出现水质恶化时,要及时逐渐更换净水。

②投食。幼苗期即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下旬,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供小水蛭吸食,青年蛭和种垤可投食活的河蚌或田螺供水蛭吸食。

③水温。水温应保持在15—25℃,低于10℃时停止摄食,高于30℃时,不利于水蛭生长发育。

④防治农药、化肥及水质污染。养蛭池周围最好不要有农药及化肥出现。同时不要有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渗入、排入养殖池内。

⑤保持池中产卵平台土壤潮温,防止干燥,为水蛭的繁殖创造良好条件。

⑥冬季越冬期间要防止水蛭受冻害。水蛭多在浅土或枯草叶下越冬,很容易因突变的寒 冷天受冻而死。因此,越冬时在池边近水处加盖一些草苫或玉米秸杆等。

怎样进行水蛭的孵化管理? 在水蛭孵化阶段,要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保持差距3—5厘米。幼水蛭孵化后2、3天后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3天后即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水蛭生产迅速。怎样进行水蛭的捕捞与加工? 用稻草等秸杆作物扎成小捆,以畜食浸泡后放入池中,水蛭闻到后,会聚集在草捆上,将其捞出,可用香烟丝和水兑在一块,放入盆中,将水蛭放入盆中,十分钟左右,水蛭变死亡,立刻捞出。自然晒干即可。可用石灰掩埋20分钟后,待其死亡后取出晒干,干品要求干净整齐,无杂质,以整条水蛭自然扁平,头部应隆起,质脆易折,断面呈胶质状并有光泽为最好。

海南牛大力多少钱一斤(海南的牛大力有什么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