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胜一筹 胜之有方 发布时间:08-10 00:49分类:农业动态 ——山东聊城打造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业竞争力探析 苗保田 席真 本报记者程鸿飞 打开网络销售平台终端,上传成熟葡萄的图片,接收消费者预约采摘订单,成了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云朵庄园“园主”孙云朵每天的“必修课”。 1991年出生的在读研究生孙云朵,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选择了休学回家,开启了电商创业之路。目前,云朵庄园的葡萄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成功注册“果优美”“云朵庄园”商标,以葡萄种植为主,其他农产品种植及葡萄深加工为辅,让普通的农地产生出了亩均1万多元的高收益。 近年来,聊城市在现有基础上求变、求新,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全市农业提质增效的基础性工程,进而统一网上销售平台、加大品牌培育,打造聊城绿色、安全的农产品品牌形象,推动全市农业向生态安全、优质高效的方向发展,开启了由一个传统农业大市转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航程。 如今,聊城全市粮食总产超过120亿斤,瓜菜菌产量居全省第一,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蔬菜第一市”。全市每天直销北京的绿色蔬菜达10万多斤。 从“看不见”到“查得着”,质量监管守卫“舌尖安全” “以前,买来的西红柿、黄瓜等蔬菜水果,咱只能看到品相,至于种植过程中有没有打药、打了多少药,咱是一无所知。现在通过这个二维码,在手机上一扫就全查着了。”7月13日,在聊城建设路的光明便民市场,正在买菜的孙小静说,如今生活水平高了,老百姓除了关心吃什么,更关心是否吃得健康、安全。 聊城市农委主任侯德功介绍,聊城坚持以政府监管保证质量,以体系建设支撑质量,以市场开拓倒逼质量,以效益提升引领质量,从“供给侧”入手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从“需求侧”入手推进农产品质量发展,进一步打响了农产品品牌。去年,全市投入资金1143万元,建立起市、县两级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市县监管追溯平台12个,将102个农业生产基地、73个农资经营点和66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纳入监控范围,成为全省唯一的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覆盖的市。市县乡村四级网格化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完善,不定期对辖区所产农产品进行抽检。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98.5%以上,畜禽产品抽检合格率98%以上,水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9.3%。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聊城市致力于打造绿色农产品之都,在全省率先提出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出台了《关于整建制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的意见》,签订了创建责任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从建设监管体系、管理责任、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标准化生产、农业投入品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建设监管追溯平台等八个方面,明确创建任务。目前,全市已建立起瓜、菜、果、菌省级标准化基地19处、市级100余处,市级以上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40处,县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场531处。消费者用手机扫一扫包装上的二维码,农产品从播种到采摘上市的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程监控。 抓住“药瓶子”,就牵住了农产品安全的“牛鼻子”。聊城市以市政府令下发了《聊城市禁止销售使用剧毒高毒农药管理规定》,确定从今年1月1日起,将全市整建制设为剧毒高毒农药禁止销售、使用区域,从源头上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 从“有的吃”到“吃得好”,品牌化破题“有效供给不足” “放心吃吧,聊城产的!”这句聊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聊·胜一筹!”的宣传语,体现了聊城的自信,也承载了聊城市对农产品质量、品牌的执着追求。 这些年来,通过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聊城市培育出一大批质量过硬、市场信誉度高、发展前景好的农产品,赢得了中国香瓜之乡、中国双孢菇之乡、鲁西黄牛之乡、中国阿胶之乡、中国鸭梨之乡、圆铃大枣之乡、油用牡丹之乡和中国蔬菜第一市等一面面金字招牌。但同时,也遭遇到了牌子不响、市场不大、效益不高的烦恼,好端端的东西硬是上不了高端市场,只能被当成地摊货,时不时还遭遇“卖难”。 如何解决这道难题?经过深入调研,聊城市发现,农产品量大质高价不优的关键,是缺少与产品品质相匹配的整体区域品牌形象,大家各自为战,产品知名度低,市场竞争力不强,消费者认同度不高。在找准病根的基础上,聊城市与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合作编制了《聊城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规划》。将聊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名称确定为“聊·胜一筹!”同时紧紧抓住农产品消费者最为关注的质量安全问题,将品牌口号确定为“放心吃吧,聊城产的!” 莘县董杜庄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种植大拱棚西瓜,如今全镇4.7万亩耕地,其中西瓜达到4多万亩,年产量2亿斤,产值达2亿元,获准使用“莘县西瓜”地理标志商标。从2012年起,他们每年举办“西瓜节”。如今,董杜庄的瓜农们充分享受到了品牌发展带来的好处。去年,全镇农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农民存款突破6亿元。“莘县西瓜”品牌位列全国第151位,品牌价值达到11.05亿元。 有品有牌,才能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聊城市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开辟认证“绿色通道”,出台奖补政策,加强技术培训,极大促进了“三品一标”认证数量增长。去年,全市新增“三品一标”298个,总数达1066个,其中绿色食品新增187个,总数达676个,绿色食品认证数量连续两年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冠县油桃、冠县鸭梨、临清麦黄杏、冠县灵芝、肖庄韭菜(苔)等5种农产品入选《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去年底,聊城市农委与北京首农集团签署了基地定点采购战略框架协议,双方确定以北京首农集团销售终端网络为载体,实现聊城品牌农产品直供北京。 从“一条腿”到“一体化”,“种养加”开启生态农业循环模式 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荣达公司的生态农场内分布着多个种养单元,每个单元80~100亩,种植桑树60亩,建有蚕舍4栋、鸭棚6栋,一次性出栏可达3万只。“养鸭—鸭粪养桑—桑养蚕—蚕产丝”的循环链条,使这里成为全国生态养鸭示范区。荣达公司生产部负责人牛广峰介绍说:“每个单元都是一个小的生态圈,在这里,鸭粪成为桑树的肥料,利用桑树吸污能力强、耐水湿的特点吸收排泄物,实现污染零排放,桑叶再用来养蚕,可以说是物尽其用。” 高唐是畜牧养殖大县,全县有2000多农户依托荣达公司从事肉鸭、种鸭养殖,肉鸭年出栏量达1.28亿只。高唐县历来有“桑蚕之富为山东名郡”的美名,随着“种养结合”生态农场的兴盛,桑蚕业强势回归,成为富民兴县的一大产业。截至去年底,全县生态农场面积达1.5万亩,桑蚕业年产值近亿元。 从种植业“一条腿”走路到种养加三产融合发展,聊城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精致农业为引领,突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两大重点,加快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打造具有聊城特色的产业精深、产出精品、经营精准、技术精湛、服务精细、装备精良、景观精美、文化精粹的现代农业。他们根据各地特色,多方发力,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通过基地带动生态农业大发展,依托高唐泉林集团、荣达集团、冠县合顺渔业、临清润林牧业、阳谷景阳冈良种猪繁育示范场,以领先的科技、循环、经济、生态理念,着力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桑蚕鸭种养一体化生态农场、稻鳅连作及种养加一体化、粪污生产有机肥等生态循环种养新模式,建设了一批生态循环经济样板园,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围绕粮油、菌菜、林果、畜禽、水产等主要农产品,聊城市推动东阿阿胶、凤祥集团、润林牧业、蓝山集团等龙头企业将“种养加”融入企业经营模式,高唐的荣达集团带动了38家基地,东昌府区的立海集团培植集约化养殖小区26个……这些企业通过建立健全“公司+农户+基地”的联结机制,使企业得到了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目前,全市已建立瓜、菜、果、菌省级标准化基地19处,市级以上经济林标准化示范园40处,去年新增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25家,新增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75家,总计411家,年实现销售收入1100亿元。 正在打造“中国世界核桃主题公园”的聊城市爱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立足实际,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贫困村人口560人就业,先后聘请高级农艺师举办核桃种植培训班20余期,培训果农2000多人次,带动农民增收1200多万元。 从“地里生”到“云上行”,“互联网+”托起智慧农业 7月13日下午4点,眼看快到快递公司收件的时间了,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村“80后”葫芦加工户郝晓龙终于将100多个快件打包完毕。自2009年开了淘宝店,郝晓龙的客户明显增多,销售量比开网店前提升了30%。目前,淘宝店每天要接100多个订单,纯收入两三千元。 路庄村有数百年葫芦种植历史,全村730多户,几乎家家做葫芦生意,现在是中国最大的葫芦产品集散地,名副其实的中国葫芦第一村。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兴起,村里的很多葫芦加工户都开了网店,全村网店达300余家,吸引了10余家物流公司进村设点,工艺葫芦销售占全国工艺葫芦网上销售的90%以上,被阿里巴巴认定为“淘宝村”,形成了“互联网+生产基地+消费者”的电商模式。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既时尚又实用的销售模式,已经成为聊城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聊城市实施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数据开放、接口开放和平台开放的优势和特点,将智慧农业作为智慧聊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建立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监管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大数据共享。积极对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子商务平台,推动“名特优新”“三品一标”“一村一品”农产品网上营销,建设淘宝乡镇、淘宝村。同时,依托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三大工程,实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行动,建设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0处以上,年培训新型农民20万人次以上。 茌平建立了农产品网络信息发布平台,全面推开“互联网+农业”致富工程,依托40万亩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先后注册了130多个农产品商标,3000多户农村种养、加工大户日均发布信息120多条、交易农产品40万元;莘县依托电商平台推广特色农产品,采取“农户+公司+消费者”网上对接的模式,在淘宝天猫、京东、1号店等平台销售收入突破16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高唐县先后成立了冠泉合、绿色家源和紫霞中草药种植等专业合作社,主要针对蔬菜、苗木、中草药、肉类等在网上的采购和销售,服务于广大农民,提供放心的农业生产资料。 “温度低了,自控系统将自动给其加温;水分含量低,大棚内的滴灌系统会自动开启……”在阳谷盛世乡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安装在蔬菜旁边的一个个监测仪,使大气温度、土壤湿度一目了然,借助这套物联网智能管理系统,即便在千里之外,技术员只要坐在电脑前或拿着手机,就能对蔬菜基地了如指掌,进而管理整个大棚。不仅“触网”销售,在最初的生产环节,“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也已渐趋成为聊城现代农业的新装备,改变着传统的粗放式生产经营方式,让聊城特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和营销“乘云而上”。 从“地里生”“地边卖”,到“搭云梯”卖四方,电子商务像春雨润物一般,悄然改变了这里农产品价值的实现形式。如今,这里许多农村通过自建平台,寻求精准投放,“互联网+”、战略合作、自建电子商务平台、手机客户端等移动互联网新技术应用等农村电商发展形式日渐成熟,农村电子商务已经覆盖全市8个县市区、35个乡镇、1000多个村庄。 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秉持着这样的发展理念,聊城市着力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上下功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平原地区从一个传统农业大市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模式路径,迈向高效生态、特色精品、绿色安全的现代农业强市。 光合细菌调控水质技术 2015年全国平均植被覆盖度为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