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做大集体经济 做好“共享文章” 发布时间:09-02 23:45分类:农业动态 新华社记者秦华江、陈刚 上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以乡镇企业代表的集体经济曾闻名中外。这些年,苏南农村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实现形式,在新形势下焕发新集体经济的生机和活力,促进经济繁荣、共同富裕与社会和谐。 “新集体经济”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 江苏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走进村里的合作农场,放眼望去,阡陌纵横,林果间作;走进村民小区,蓝瓦红墙,大道宽广,草坪葱郁,卫生站、图书室、超市一应俱全。 然而,在没有合作农场前,当地也面临农业劳动力老化、弱化、兼业化等难题。为了壮大集体经济,夯实农业基础,村里农户将承包土地量化入股后,统一给村集体组织对外发包,扣除成本后,收益全部返还给流转土地的农民。 东林村党支部书记苏齐芳说,合作农场采用“大承包、小包干”的经营机制,建立“畜—肥—稻”生态循环农业,对农场雇工——“职业农民”,按月考核打分发工资;为了解决农民“失地不失收”,东林村成立了劳务合作社,下设劳务中介、园林绿化等7个公司。 2015年,东林村村级收入超2500万元,其中一半以上是农业收入。东林村村民王雪芬的母亲年过六旬,加入园林绿化公司年入万余元,再算上每月八九百元的社保补贴和土地收益,一年下来,她的收入超过2万元。 “苏南许多经济富裕村,村民集中居住社区的物业管理费,大多由村集体负担。”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刘志彪说,集体经济的特征是民有民享,能够有效缩小农民之间的收入差距,“新集体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实现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和发展方向。 四类模式驱动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 东林村的发展路径,只是苏南新集体经济发展的四类主要模式之一的“农业开发型”。近年来,苏南各地充分挖掘自身资源禀赋,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在长期发展中,苏南集体经济形成了资产租赁型、农业开发型、企业股份型、联合发展型4种发展模式。 苏州吴江区东联村。年底农户分配超过300万元,村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村里还建立公益基金帮扶困难群众。如今,村级总收入超过1500万元,村民的收入和福利,直接来源于村集体经济的壮大。 东联村的发展模式是在苏南较为普遍的资产租赁型。“发展依托了当地优势资源,但不是简单地靠山吃山。”东联村所在的汾湖高新区农经科科长陈轶佩说。2008年,东联村通过开发约4000平方米的房产收获“第一桶金”。此后,东联村在城镇商贸区、工业集中区、城乡接合处等地发展高标准物业。 企业股份型,则是指苏南一些乡镇企业改制时,集体经济留下了一定股份。如张家港市永联村拥有永联集团25%的股份,江阴市长江村拥有新长江集团25%的股份。这两个村的集体年收入均超过亿元。 联合发展型则是相对“高级”的形态,吴中区长桥街道最先进行了探索。2011年5月,由街道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和7个社区共同出资1亿元,长桥街道组建了长桥集体有限公司,主要投资开发物业项目,目前集体经济总资产达36亿元,村均集体收入约3000万元。 用制度保障群众权益做好共享新文章 “村里有多少资产,每年有多少收益,准备新建什么项目,年底收益如何分配,都要逐一厘清,相关决议都需要在村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在最近几年村庄面貌变化一新的江阴市山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兴说,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改变了产权不清晰、管理较粗放、群众分享少的状况。 据了解,传统的苏南集体经济,多数以管理费的形式上缴村级组织,村级收入分配也没有形成制度,现在的苏南农村新集体经济,普遍进行了制度创新。 有一个归属清晰的产权制度,改变了过去说是人人有份其实人人没份的状况。江苏省农委副主任祝保平说,这几年,苏南农村大多进行了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清产核资、股权界定、股份量化,将集体经营性净资产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权属关系。 有一个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农民得益更多、更直接。江苏省委农工办相关负责人说,传统集体经济组织,农民直接分享经济收益并不多。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主要实行按股分红和福利分配相结合,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收益状况与成员的利益联系更加紧密。 除了构建内在利益分配机制,外在监督同样也需跟上。太仓农工办副主任闻铭介绍,这个市在镇级成立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审核小组与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村级成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站,建立一套由“市监管、镇具体操作、村民广泛参与”三级联动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实现监督关口前移,最大程度压缩权力寻租空间,实现农村集体资产效益最大化。 如何判断鱼苗的“老”与“嫩” 幼鸵鸟皮肤型禽痘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