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61211”科技创新工程
“61211”科技创新工程的深入推进,对提升榆林市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产业孵化平台、引领经济发展、建设科技产业基地发挥了重大作用。从已经实施的项目看,进展情况良好。这些通过新的机制和组织方式实施项目,有的项目取得了重大突破,有的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填补了一批国内空白,形成了一批专利和标准。重点扶持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部分项目已进入批量生产,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支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突破了一批行业关键技术。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建设方面,基地、园区科技服务平台不断完善,科技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示范带动效果明显,产业特色突出。
重大专项已获重大创新成果。榆林市市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实施的“山地红枣微灌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重大专项课题,以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土地承包大户孟好海经营的580亩山地为试验研究和技术示范平台,重点研究解决了山地红枣矮化密植栽培技术,山地红枣微灌节水技术,集成了降水就地利用技术与水肥高效调控技术,搭建了枣树需水监测远程传输平台,探索了科技要素紧密结合的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新机制,形成了陕北山地红枣集雨微灌工程技术体系,建成了目前我国面积最大的山地红枣微灌试验示范区,形成了“孟岔生态型现化农业发展模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府谷县恒源煤焦电化有限责任公司承担的“煤炭多联产关键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开发”,利用自产侏罗纪动力粉煤,配合有粘结性的石炭二叠纪煤经过洗煤(120万吨/年)车间洗出精煤,每年生产30万吨特级优质冶金型焦。洗煤过程中产生的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炼焦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经冷却回收煤焦油、粗苯后剩余的煤气,发运焦炭的焦渣等工业废料、废气不外排,全部回收利用发电,所有废水进入4个污水处理站进行集中处理,每年实现44万立方米循环水再利用,达到了零排放。做到了经济、社会和环保“三个效益”的统一,不仅为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树立了典型,也为发展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经济建立了样板。
园区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沙地林业科技产业园”项目,由市政府与省治沙研究所联合承担。项目选址于省治沙研究所红石峡实验林地,园区核心区占地1.2万亩,示范区占地50万亩,辐射区1000万亩。园区按照功能划分为一个中心,七个功能区,一个中心为科研培训管理中心;七个功能区为:展示区、产业区、经贸区、招商开发区、生活区、预留区和配套集约式沼气发生系统区。园区项目群主要由苗木花卉工厂化生产、林副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生物质能源生产加工等20个项目组成,重点培育林产一体化、林畜一体化、林药一体化、林油一体化四方面的林业产业链。2008年该项目已列入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科技园区。今年,产业园东区成功引进栽培适应沙区生长的植物达到214种,建成7座现代化的温室大棚和1200亩苗木繁育圃,苗木花卉产业年产值达到600万元,同时还舍饲圈养陕北白绒山羊200多只,肉牛20多头。累计投资达1600万元; “红枣优质丰产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在清涧、佳县两县实施。清涧县具体由清涧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实施。该公司选择不同立地条件,建成三个示范区:第一示范区在李家塔镇凡家岔农场,建成密植示范园540亩,工程措施(水平构、大鱼鳞)和栽植全部完成,品种选择为金昌一号和骏枣,成活率为85%。第二示范区在李家塔镇李家沟村,建山地密植示范园560亩,工程措施(大鱼鳞坑)和栽植全部完成,品种为本地木枣,成活率为90%。第三示范区在下二十里铺村,建川台地密植示范园100亩。全部以高标准技术要求实施,品种选择金昌一号,成活率为95%。今年又新建了牛家梁山地矮化密植示范园1200亩。佳县改造和新建矮化密植枣园1000亩。其中在方塌镇尚寨村,通过截枝、并引进良种实行换头,改造矮化密植园500亩;在上高寨乡徐家东沟村新建山地矮化密植园500亩。成活率都达到80%。;“马铃薯科技示范基地”,在靖、定两县实施。靖边在高海则建设标准化马铃薯商品薯基地1200亩,脱毒原原种基地400亩,市级原种示范基地800亩,可繁育高质量、高级别原原种薯3000多吨,一级种薯200万斤,商品薯9600万斤,可满足当地及周边地区马铃薯适种区种薯供应。同时建成720平米组培室一处,年可生产试管苗600万株。定边在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建成马铃薯脱毒种薯防虫网棚100座,引进马铃薯脱毒试管苗180万株(其中紫花白125万株,费乌瑞它40万株,陇薯3号5万株,夏波蒂5万株,布尔班克5万株),实施原原种防虫网棚繁殖40棚,可生产原原种432万粒,实施种薯块繁60棚,可生产紫花白幼稚原种9万公斤。同时建立马铃薯脱毒一级种薯繁殖田50亩(其中紫花白40亩,夏波蒂10亩),可生产一级种薯10万公斤。定边县在特色农业科技示范园建立马铃薯脱毒种薯标准化繁育基地1000亩,其中原种繁殖田800亩,可生产原种2000吨,一级种繁殖田200亩,可生产一级种薯500吨;“陕北白绒山羊高效养殖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在横山县实施。已建成了6个示范乡镇,10个养殖小区,200个示范户,纳入羊子1万只。项目采取科研院所+企业(协会)+农户的科技创新机制,以常温人工授精为突破口,实施联合育种,加快良种化进程; “无公害设施蔬菜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在绥德赵家砭乡赵家砭村建成日光温室32个,养殖棚8个,全部采用自动卷帘及保温被等设施。示范园总占地面积80亩,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齐备,同时还建成了服务于园区发展的商业门市20间。今年,继续试验示范自动卷帘、秸秆生物反应堆、节水灌溉、嫁接栽培、病虫综合
防治等5项新技术。在日光温室内试验示范了黄瓜、番茄、西葫芦等蔬菜新品种5个,在小拱棚中试验示范西甜瓜新品种5个。通过示范园的高产高效示范,促进了全县蔬菜业的发展;“农作物新品种科技示范基地”以大地种业公司为龙头,在榆阳区实施,示范核心区面积249亩,示范辐射3万亩。在核心区规划4个功能区,分别是玉米新品种繁育示范区180亩,种子加工包装中心30亩,瓜菜新品种繁育示范区29亩,小杂粮新品种繁育示范区10亩。建立了以玉米、瓜菜为主的新品种选育基地300亩,引进选育玉米、瓜菜新品种5个。选育出“榆玉4号”、“榆单9号”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玉米新品种。
工程中心建设起步良好。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清涧县实施,县政府高度重视,确定投资640万元,建设3024平米的集实验、培训、保鲜贮藏、品种博览、专家食宿为一体的清涧县红枣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目前已动工建设。建立了试验示范区1200亩,其中老舍古500亩,折家坪500亩,宽州镇200亩;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市农科组织实施,中心成立了专家组,颁发了聘书;扩建了组培楼、智能温室、防虫网棚和日光温室,修建了种薯贮藏气调库。建成了460平方米的组培室、732平方米的智能温室、3360平方米的节能日光温室、6000的防虫网棚,增加了必要的仪器设备,形成了年繁殖试管苗1000万株、生产微型薯1500万粒、生产原种1500万公斤的能力;白绒山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榆林学院组织实施,中心专门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工程技术中心筹建领导小组,配备了中心的专职主任、副主任负责中心的建设,建成了专门用于绒山羊研究的实验室4个,已拥有300多万元的仪器设备,可基本满足绒山羊遗传育种、绒毛分析、饲料配制、疫病防治和繁育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的推广需要;由神木县三江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榆林市兰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榆林学院建设的“榆林市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府谷县府兴工贸有限公司建设的“榆林市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寻求合作伙伴,购置仪器设备,进展情况良好。
产业化项目开始带动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园区基地建设,2008年安排了8个科技产业化项目。2009年计划新上8个。“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等项目,实施了两个万亩高产示范田,三个千亩核心示范田,十个百亩样板田;开展了马铃薯新技术试验示范,在靖边县红墩界镇榆靖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展了紫花白脱毒种薯不同级别试验和不同配方施肥试验,为制定全市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提供技术参数;“陕北白绒山羊的营养标准研究”等项目,经过精密测定自制了《羊绒细度标样》,并正在制定《陕北白绒山羊品种标准》、《陕北白绒山羊育种规划》、《陕北白绒山羊疫病免疫程序》和《陕北白绒山羊人工授精操作技术规程》等,这些标准和规程的制定,将为陕北白绒山羊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红枣气调保鲜贮藏项目” 总投资1200万元,其库体采用轻钢屋架及彩色压型钢屋面结购,建筑面积2560㎡,库体分保鲜库3间(0℃)、冷藏库3间(-18℃)、速冻库1间(-36℃)、设备间和预处理间;主要建筑工程有钢筋水泥防水隔热地基、帮畔、水塔、清水池、变电、锅炉房等;主要设施设备有比泽尔半封闭压缩机及配套设备、冷库专用电脑控制系统、高效蒸发器等。项目建成后,可消化青鲜红枣2250吨,上缴税金546.77万元,解决劳动力57人就业,既解决了红枣的综合利用和枣农卖枣难的问题,又为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条件,并增加就业岗位做出了贡献。
(陕西省科技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