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加大惠农力度切实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
去年我市切实推动城乡一体化,惠农力度不断加大
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保增长、促发展、惠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不寻常的2009年,这些字眼频频出现在我市的大小会议中,并经常见诸于报端。
去年,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影响广泛而深远。然而,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山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 一体化的步伐并没因此而放慢,相反还在不断加快。去年,我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不懈地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 “五个一体化”,各类民生事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初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惠农力度不断加大
“真没想到,我们基本不用怎么掏钱,就可享受农保政策。”60多岁的板芙农民李伯提起来至今仍很开心。 去年10月,板芙镇政府在全市率先推出农村基本养老保险零首付分期付款措施:凡有参保意愿的村民,可一次性获得政府4016元补贴,其余的可分四年、通过 扣除分红的方式缴交。
在两级政府强力支持下,我市这项民生工程有效推进。至去年底,全市逾70万农民有了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在全省、全国率先实现了农村养老保险“自愿参保”全覆盖。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仅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缩影。去年我市通过产业、资金、要素、公共服务“四下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在农村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取得新的成绩:
刚刚过去的2009年,全市新增300辆新车着力推进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和全市“公交一盘棋”工作,提高城乡公交的覆盖率方便市民出行。
这一年,我市完成了174个行政村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实现全市范围建设用地规划全覆盖。全市已基本做到 城乡规划“一张图”,城乡基础设施“无缝对接”新农村建设;在前两年的基础上,我市完成278个行政村(社区)的文化室、书屋建设任务,实现全市的全覆盖 目标,群众足不出村(社区)就可享受快捷方便的文化服务。
■城乡一体化目标明确
我市多年来坚持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有力地推动了城乡协调发展。
早在2008年,我市已实现“十个基本覆盖”,即实现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省教育强镇、镇区污水处理厂、养老保险、住院医疗保险、农村卫生站、村村通公交、通自来水、通宽带、村集体收入超100万元。
促进和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加快城乡共同富裕,是我市去年来最大追求。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根楷所言:在经济环境不好时,保障民生的力度应更大。
去年初,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努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城乡产业 布局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城乡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到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达到 1.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平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以上,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一盘棋基本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体系基本建立,公 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社会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城镇化率达到88%以上。
■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是发展经济、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保民生、惠民生的最具体体现。如何更快更好地加速这一进程,让更多的老百姓真正能享受到现代文明,无疑是当前各级政府的思考课题。
我市一位“三农”专家表示,我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改革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存在着区域 发展不够协调,发达镇区与欠发达镇区间发展差距大等问题。他认为,当前要充分利用珠江三角洲规划发展纲要赋予我市先行先试、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的机 遇,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