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大豆加工企业为何再度停产
张恩志最近正在为卖不出去的1万多吨豆油和豆粕而犯愁,而他的厂子却已早早地在2月初歇业了。这位在大豆产业摸爬滚打多年的黑龙江吉庆油脂公司总经理怎么也想不通:春节前这个“传统”的销售旺季,为什么今年却成了豆企的“滑铁卢”?
过去的一个月,油粕价格双双下挫。数据显示,豆粕现货报价较一个月前每吨暴跌了400多元,而油脂价格下跌的幅度更大,四级豆油的每吨跌幅高达800元。“这行没法干了!真是要命!”3日,再也亏不起的张恩志向记者抱怨个不停。而事情的严重程度远远不止于此,记者获悉,黑龙江省68家规模以上大豆加工企业目前无一收豆,几乎全部停产。
4日,中国大豆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登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每年反复出现类似的情况本身就说明有问题,也能看出国家政策没有治本。他表示,虽然国家有关部门颁布了不少措施,但却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最终伤害的是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加工企业也蒙受了损失。
进口大豆低价突袭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月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去年12月,我国大豆进口量创下478万吨的历史纪录,1月进口量约420万吨。根据我国厂商装运进口大豆进度推算,一季度我国进口大豆到货量预计将超过1200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015万吨,以及去年四季度的1019万吨。该报告称,6月船期南美大豆到中国港口完税成本一度跌至3300元/吨以下,4月船期美国大豆国港完税成本一度跌至3450元/吨以下,远低于国内大豆托市收购价。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2009年的三四月间,只不过这次来得更早一些。尽管国家给了国产大豆加工企业一定补贴,但仍旧挡不住来势汹汹的进口转基因大豆的低价冲击,而这一突然来袭,要比往年整整提前了一个月。
补贴治标难治本
国家去年11月份出台了补贴大豆加工企业和代储代收制度,但随着进口大豆的蜂拥而入,以及国产大豆和进口的差价不断拉大,此前的补贴显得有些杯水车薪。而已经停产的加工企业仍看不到尽头。
刘登高称,大豆协会已经向国务院上报了很多意见和建议,媒体也在反映,但效果还是不明显。
2月5日,记者致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夏友富,这位曾向国家提议制定“大豆产业振兴规划”的博导表示“无话可说”。
至于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刘登高提出的办法是从贸易的宏观政策上加以控制,从产业机制上加以解决。不过,在一些人士看来,机制该如何创新是个问题,具体由谁来创新更是个问题。大豆的问题错综复杂,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就像加工企业盼着复工盈利、农民盼着大豆早日能卖上价一样“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