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榆:“生态经济”拔穷根 发布时间:07-22 00:55分类:农业生产 (徐焱)“沙碱荒漠见瘠薄,春旱夏燥连秋吊”,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大兴安岭南麓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份的通榆县,贫困人口占比较高、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近年来,通榆党政领导班子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和生态旅游产业、着力实施“七大治水方略”、创新推动特色农产品电商产业发展,带领全县人民群众在脱贫的道路上奋力攻坚。 绿色能源扶贫:拓宽渠道,延长链条 通榆县区位不优,资源匮乏,基础较差,唯有风电产业是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通榆“八年磨一剑”,破解了风电产业发展的全部瓶颈问题,使其能够全面开工建设。项目2017年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带动风电相应装备配套生产、风电综合服务业实现满负荷生产,年产值可达50亿元左右,税金可达2亿元左右。与此同时,整个风电产业还将为全县提供2000个左右的就业岗位,切实帮助贫困人口就业,实现城乡贫困人口脱贫。 2014年,通榆引进实施了总投资35.4亿元的协鑫——咱家光伏牧业扶贫2亿只生态鸡产业项目。企业每发1度电提取5分钱,每出栏一只鸡提取5分钱,每年可提取2280万元作为精准扶贫基金,由县委、县政府管理使用。目前,该项目光伏鸡舍已建成,今年将实现并网发电。同时,县委、县政府还帮助贫困户参与辣椒、谷子等种植业,生态鸡、肉羊等养殖业,在更多产业扶贫渠道上帮助贫困户脱贫。 生态旅游扶贫:绿水青山,金山银山 “东有长白,西有向海”。近年来,通榆充分开发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全面破解向海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持续供水、核心区移民、建设立体大交通、推进四季旅游、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问题,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和传统村落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向海蒙古族乡和兴隆山镇相关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努力使生态旅游产业逐步成为脱贫富民产业。 “七大治水”扶贫:功不在我,利在千秋 通榆生态环境脆弱,十年九旱,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用水长年严重不足。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通榆综合实施“引进外来水、滞留过境水、贮存地表水、保护地下水、持续供应水、节约使用水、利用循环水”的“七大治水方略”,特别是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河湖连通工程的难得契机,全面实施引水、蓄水、节水工程,全面开展造林绿化,下移生态综合执法队伍,实施生态移民,实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通过几年的努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水环境保障。2015年,通榆再创史上最大丰收年,全县粮豆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的25.33亿斤。同时,过去干涸的河道、洼地成为了蓄满水的泡泽,近两年来,淡水鱼、冷水鱼、河蟹、水稻等湿地经济渐成规模,为贫困群众开辟了新的致富之路。通榆利用8000公顷水面发展河蟹养殖,年产值达2400万元,为群众增收提供了新途径。河蟹养殖产业用工全部为失业贫困人口,带动长期和季节性就业750人。 在此基础上,通榆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大力实施了节水增粮行动,现已完成150万亩,预计到2016年末达到170万亩左右,通过节水灌溉将使农村贫困人口每亩实现增收800元。同时,正在配套实施的光伏提水灌溉项目,与农田电网电力灌溉相比,使贫困人口每亩节省投入成本65元以上,且运营成本为零,将持续减少贫困人口支出。通榆还将抗旱井项目资金向贫困户倾斜,去年以来共打井1290眼,每眼井造价在2.5万元左右,贫困人口只承担4000元。另外,针对有林业资源的贫困户符合条件的优先纳入退耕还林,优先安排采伐计划,为贫困户增收开辟了新渠道。 特色农产品电商扶贫:“四四”模式,惠农利民 通榆将电子商务与扶贫开发有机结合,把以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作为切入点的电子商务作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有效帮助群众增收的有力措施。通过搭建电商扶贫“培训、创业、服务、金融”4个平台,采取扶持贫困人口“直接开网店、加入合作社、成为供货商、参与产业链”4种方式,力争到2018年,完成90个贫困村的电商扶贫全覆盖,5000个贫困人口直接或间接从事与电商有关的工作,实现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超过国家平均水平。目前,通榆与国内最大居家养老O2O企业唯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通榆建设了5个幸福9号优质农产品直供基地,帮助5个村整村脱贫。淘宝首家精准扶贫地方馆、吉林首个县级地方馆——通榆馆已经上线,线下O2O展示馆也已开馆,线上包销贫困人口的特色农副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线下无偿为贫困人口提供开网店所需的一切条件,吸纳了30名贫困群众进驻并帮助其实现脱贫致富。2015年8月,全省万名农村电商扶贫人才培训工程暨贫困村大学生村官电商扶贫人才培训班在通榆举行,为通榆县电商扶贫工作进一步强化了人才支撑。目前,通榆县已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正在努力申请成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县,以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用于扶贫开发。 高温季节茄子如何施肥 春夏母畜屡配不孕的四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