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发成:一位古稀老人的林海情怀 发布时间:10-06 17:10分类:农业生产 石雪帆 本网记者张培奇 见习记者范亚旭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顶着熹微的晨光,记者驱车一路颠簸来到河南省淅川县上集镇白石崖村石家山。 山间还弥漫着浓浓寒意,一个瘦小的身影就已经站在山道上,他向记者挥了挥手。这个身影就是石发成,一位76岁的朴实农民,黝黑的脸庞饱经沧桑,粗糙的手上拿着锄头,身旁放着几棵树苗。 “这几天刚下过雨,种树比较好,土地湿润,小树苗成活率也会提高。”见到记者,老人高兴地说。 1962年,21岁的石发成义务担任白石崖村的护林防火检查员,从此与树结缘,55年如一日,4000余亩山林,他以山为伴,以林为友,植树造林巡山管护,从未向国家要过一分钱报酬。一辈子,一件事,用自己的辛劳换来几辈人的绿色希望。 石发成通常是沿着崎岖偏僻的山路日行3公里巡山。山路宽不过20厘米,湿滑泥泞,他却东张西望,看到杂草、枯树藤等,就停下脚步,顺手挥起手中的镰刀割掉枯枝。 “这是桦栎树,这是橡树,那一片是松柏……”一路上石发成不停地向记者介绍不同的树种,“我们这儿整个村的山头,每一个都有名字,有羊胡子山、老大沟、马家沟、黄金沟……”石发成熟悉地数着一大串山沟名,就像数着心爱的宝贝。 护林工作,最难的就是处理与山下农户的关系。“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农户做饭取暖都要烧柴,山上又没有多少树,越缺柴越是偷砍树。”石发成每遇到这种偷盗案子,都挨家挨户打听,有时要在山上等两三个晚上,直到把偷树人抓到。 时间长了,石发成得罪了不少人。有人为了报复他,把他家橘园的橘树砍断,那一年他家的橘园颗粒无收。面对报复,倔强的石发成依然很坚定:“这是子孙后代的利益,当然要坚持!不管是谁,凡是破坏了我们的森林资源,都不行。” 1983年,石发成从护林一线退了下来,但他与山林结下的缘分没有断,依旧坚持每日上山巡逻,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 周围的亲戚朋友总问他,又没有一分钱,还这么辛苦,图个啥?石发成总是说:“我们这儿是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好山林树木,就等于保护好京津人民的‘大水缸’,首都人民喝了这清水,咱们渠首人脸上都有光!” 常年巡山,石发成时刻注意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每年冬春季节,石发成总是格外警惕,白天上山巡逻,夜晚入户宣传,他把山林周边的农户都跑了个遍,讲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在他的教导下,全村老少都掌握了不少林区用火和扑火常识。石发成说:“防火就像手上端着一碗油,要格外小心。” 2016年除夕,家家都在忙着过年上坟祭祖,石发成家对面的羊胡子山林突然蹿出了火苗,并借着风势迅速蔓延开来。“快走!山上起火了,大家赶紧去救火!”石发成一马当先,拿上工具,带领村里20多名群众上山扑火,同时向林业局报告火势情况。除夕夜里,石发成就守在山上,指挥村民设置防火隔离带,及时地遏制了火势的蔓延,直到火扑灭为止,成功避免了一场森林大火的发生。 常走山路,免不了跌打损伤,石发成也是毫不在意。这些年,身上留下了不少伤痕。“现在年岁大了,他身上的旧伤老犯,时常说腿疼。我劝他歇歇不要再干了,他也不听,继续巡山,这山就是他的命呀!”石发成的老伴李玉娥告诉记者。 空山新雨后,已是日落黄昏。回望一眼大山,石发成每天晚归都经历这般的恋恋不舍,“我虽然吃了苦,受了累,但山林绿意葱葱,好像小孩长成了大人。” 就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用自己的一辈子守护着渠首的青山绿水。 水培甜瓜树京郊栽培成功 池塘高溶氧水体养殖草鱼品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