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耕种”绿色慈溪
今年,慈溪市把发展生态高效农业写入“十二五”规划,财政安排用于发展农业的产业资金8000万元,包括专项资金在内达到1.4亿元。市委市政府已连续25年发一号文件支持三农建设。
工业强市是如何“播种”农田的?
这个疑问,让我们最佳报道组一行兴趣盎然。近日,我们带着搜寻的目光走进慈溪,感受轰鸣机器声背后又一场“绿色革命”。
农业也搞开发区驱车进入慈溪城,我们路过成片的工业开发区,随便一处不起眼的角落或许就“隐藏”着一家国家级的高新企业,集聚效应孕育着一个又一个制造产业带。没想到,这个“绝招”被慈溪人“套用”在了农业生产上。
在慈溪杭州湾畔,距宁波60公里处,一个长三角最大的农业开发区正破土动工,一眼望不到边际。这片10来万亩新围垦的滩涂地,正芦苇摇曳,草长莺飞。一些干涸的土地上,依稀可见上面凝结着白乎乎的盐碱,可这根本无碍于我们解读“蓝图”。
在开发区的半掘浦垦区,“泰国正大集团”的牌子很是醒目。这是一家全球500强企业,业务遍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力相当雄厚,它一口气“圈”下了这里2.5万亩土地,倾全力建农业科技生态园,其中2500亩将启动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种植蔬菜。
农业开发园里周边几千亩土地上,看不到一家现代工厂,当地的老农民告诉我们,这几年,曾有很多大企业想在附近搞工业,有的开价不菲,有的效益诱人。不过,都被当地政府拒绝了。
我们翻看规划,里面明确提出:农业园周边全部种上树,培育“城市森林”。今年,该市甚至计划要把位于中心城区黄金地段的白沙路街道600亩农业开发园变成一个森林公园,只有绿意环绕的生态之城,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充足养分。
盐碱地上“种”奇迹在农业开发区里,我们看到有些地方已经种上了水稻,一条条灌溉用的水管密密麻麻。“我们正在对土地进行优化处理,第一期试验田大约有1万亩。”上海沧海桑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接下了这个活。他们凭着独创的“盐碱滩涂综合快速治理方法”和“农田高水位灌溉系统”两项国家专利,着手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处理。
新围垦的盐碱地经过几年的改良用来种植水稻,我们听说过,但在半年内将盐碱地尽快变成种植水稻的良田,在宁波的水利和农业史上都是第一次尝试。
这可不是一场没有把握的“硬战”。
我们都迫不及待想见证这种奇迹。有幸的是,旁边1500亩土地已经改良完毕,眼见绿油油的西兰花长得“精神奕奕”,据说产量也不比普通土地上种植的低。正在劳作的老农笑呵呵地说:“你们要是在西瓜成熟时候来就有口福了,盐碱地上种水稻后再种西瓜,特别甜,市场销售价格要比普通西瓜贵2至3倍呢。”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浙江拥有丰富滩涂资源的县市区并不少,全省滩涂资源保持在400万亩左右,但一直以来滩涂用于农业开发的很少,因为围垦而成的滩涂地,盐度高、碱性大,以前多用来种棉花等作物,水稻等粮食作物很难存活。
想到这里,我们兴奋地快笔记下这里的一切。慈溪盐碱地上的农业开发区告诉了我们,尽管滩涂地土壤碱性大、咸度高,但没有重金属等有害元素的污染,只要科学、合理进行改造和利用,完全可以建成绿色食品的生产基地。
“3到5年内,我们将投入上百亿资金,把这里打造成为宁波、上海乃至长三角的‘菜篮子’和休闲观光基地。”开发区负责人指着空旷的土地告诉我们,这边是稻米生产区,那边是名优水果种植区,还有专门的苗木产业区。
“建成宁波乃至长三角的‘大粮仓’!”这是慈溪这块“贫瘠”而又充满希望的盐碱地许给我们的诺言。面朝大海,在春意盎然之间,我们已经感受到这片土地生机勃勃的春之脉动,我们更期待着金秋沉甸甸的丰收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