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新闻澳棉厚积薄发 订购新棉须谨慎

澳棉厚积薄发 订购新棉须谨慎

发布时间:10-07 16:14分类:农业新闻
08月13日讯

  据了解,8月11-12日青岛、上海、张家港等主港2016年度澳棉CNF报价如下(8/9月船期):SM 1-7/32〞、SM 1-5/32〞、M 1-3/16〞分别为89.90美分/磅、88.65美分/磅、87美分/磅;而9/10月船期M 1-1/8〞、SLM 1-1/8〞巴西棉的报价则仅为81.40美分/磅、80.80美分/磅;澳棉相较于保税美棉C/A、乌兹别克斯坦棉虽然报价稍高3-4美分/磅,但在断裂比强力、纤维一致性、杂质含量及配棉可纺性等等方面优势非常突出。

  山东淄博某中型纺织企业反映,2016年度澳棉纤维整体长度都在1-1/4〞及以上,断裂比强力30GPT及以上,而且各批次、各轧花厂间的皮棉差异比较小,非常适合于JC40S及以上棉纱配棉。该公司采购一定量的SM 1-7/32〞、GM1-7/32〞代替国产长绒棉纺高支精梳纱。主要是2015/16年度新疆长绒棉普遍存在“纤维短、马值大”的缺点(长度达到37mm及以上的皮棉批次非常少,236、336的占比大),纺高支纱配棉有些困难,而高品质澳棉与SJV PIMA、SJV ACALA及国产长绒棉的差价比较大,可以大幅降低纺企的原料成本。如8月上旬以来,新疆地方137内地仓库的报价为21000元/吨左右(农一师兵团137A报价22000-23000元/吨),而1-7/32〞澳棉的1%关税下成本仅15300-15400元/吨(不计1%关税配额的转让价格),二者相差5500元/吨以上,而即使1-7/32〞与地方棉企加工的336比较仍有4000元/吨以上的差价,对于已经被棉花、粘胶短纤等原料大涨逼得喘不上气来的棉纺织厂而言,采取“张冠李戴”的方式并非不可取。

  一些贸易商、中间商表示,虽然目前部分外商和国外轧花企业集中销售11/12月船期的美棉、印度棉,对于买家提出的11月份美棉、12月份印度棉的交货要求打了“保票”,但按目前印度棉花种植和长势情况来推断,2016/17年度棉花第一批装船至少要到12月中下旬甚至1月份,而美棉生长期落后于2015/16的年度,即使11月底能有少量新棉交货也将存在长度、强力、马值等问题,大部分外商或销售商通过与买家协商延期一个月交货或采用2015/16年度陈棉代替执行合同(因澳棉、美棉有4美分/磅左右差价,采购方一般不同意补足差价,澳棉代替交货的预期不强),因此一些拥有进口配额的纺企、进口企业倾向于签约12/1/2月份美棉、1/2/3月份印度棉,乌棉的询价和下单也集中在1月份以后。因为随12月份以后中期花大量上市,棉花品质也有较为明显的提升,SM、GM占比大,轧花厂设备也经过磨合达到轧工质量最佳,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力等与企业的标准相吻合。同时11、12月份是棉花企业、棉纺织厂集中“还贷”期,银行的信贷普遍收得比较紧,进口企业普遍资金流较紧张,加上自10中旬开始就有大量的国产棉上市,完全可以满足各方需求,买方并非“等米下锅”。

  据海关统计,2016年1-6月份我国共进口棉花43万吨,与2015同期相比减少50万吨,减幅54%,考虑到2015年度1%关税内棉花进口配额可展期至2016年2月前使用,因此相关人士估算,截止6月份,2016年1%关税配额约使用了35-36万吨(展期配额7-8万吨),剩余进口配额约54-55万吨(按加入WTO协议,2016年共发放配额89.4万吨)。考虑近日发改委、财政部发公告明确“2015/16年度国储棉轮出延长一个月”及本年度抛储结束后国储棉仍有800多万吨库存事实,各方强烈呼吁增发2016年棉花进口配额的希望基本破灭,因此澳棉、美棉、印度棉、乌棉、巴西棉等进入中国市场的竞争将更趋激烈。

  (文章来源:中国棉花网)

施肥又有新误区 玉米秸秆的六种调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