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机遇兴水利 建设川中现代农业中心
走进三台境内,“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标语引人注目。一路前行,广袤农村,抓紧冬春有利时节修水利、强基础的繁忙景象随处可见。农业大县三台,正按照省委书记刘奇葆来县视察调研时的指示精神,抢抓机遇大兴农田水利,全县掀起了以治水为中心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三台将把大兴水利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突破口,加速推进传统农业的提质增效以及特色效益农业的扩张发展,加快川中现代农业中心的建设步伐。”3月7日,谈及三台未来发展,三台县委书记崔斌信心十足。
大兴水利建设实现“全域灌溉农田”
记者:今年中央、省委一号文件提出,要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农业网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对此,三台有何总体部署和具体举措?
崔斌:对三台来讲,水利既是基础更是命脉。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继续坚持以治水为中心,扎实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实现“全域灌溉农田”的目标。
首先从资金投入方面入手,加大涉农项目资金的整合力度,实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由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转变,由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由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转变。其次,抓住“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工程”等契机,积极争取中央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保障农业用水、群众饮水、防洪及水生态“四大安全”。2011年,三台将着力解决24个镇乡及七所学校22.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大灌区配套改造,实现42万亩水稻满插满栽;全面完成50座小型震损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7平方公里等。
发挥县域优势推进现代农业新跨越
记者:今年中央和省委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和农业生产,加快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三台在这方面有何规划和部署?
崔斌:农业是三台的优势而非“拖累”,对此我们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在县域经济发展定位上明确提出建设以现代农业为核心的四川丘区经济强县,并取得了较好成绩,连续4年获得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标兵)县”和“四川省三农工作先进县”等荣誉。今年三台将乘势而上,以建设全省现代农业基地强县为契机,加快构建“3+5”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即做大做强“优质粮油、生猪、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米枣、麦冬、油橄榄、藤椒、紫薯”五大特色产业。
在当前举国关注粮食生产的情况下,继续采取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扎实推进50万亩优质粮油高产示范创建等措施,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81万吨以上,继续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万人帮扶行动”,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争创一批驰名(著名、知名)农产品商标和品牌;加快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粮油及农产品物流园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
整合多方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
记者:目前三台县新农村示范片建设进展如何?在探索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上有何新部署?
崔斌:自开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以来,三台多方整合投入资金1.82亿元,大力推进“1+3+2”(发展米枣1个主导产业,林下种植、生态养殖、城市近郊乡村旅游3个配套产业,建设米枣产业科技园和加工物流基地2个支撑体系)产业发展,使示范片面貌焕然一新。2010年,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830元。
今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刘奇葆在崭山村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更加突出以新村为载体、以产业为支撑、以环境改善为重点,集中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集中力量,在进一步整合项目和资金的基础上,更大力度吸引社会投资参与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同时,加快永新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新村(聚居点)规划建设,积极探索建立群众满意的新农村综合体,辐射带动全县新农村建设上台阶、上水平。
做实民生工程促进和谐发展
记者:三台将如何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崔斌:三台有120多万人生活在农村,他们的民生难题解决好了,全县人民生活就会更加幸福美满。今年,我们将根据群众意愿选准做实一批民生项目并大力向农村倾斜,着力解决群众医疗、道路、饮水、住房、教育等实际问题。尤其要加快建设绵阳交通次枢纽,提升完善通乡通村公路网络;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四网”(田网、水网、路网、电网)配套;全面落实惠民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群众收入;切实抓好劳务输出和农民工培训,巩固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成果;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已建成的农村综合服务设施整合、提升、转化,持续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