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新闻探索创新农业转型发展新路径

探索创新农业转型发展新路径

发布时间:11-17 16:46分类:农业新闻

 

  四川省南充市瞄准“放活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一主攻方向,以农业经营模式、农民产业园区和农村金融合作为重点,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创新,积极寻找突围路径,着力破解制约农业转型难题,有力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创新农业经营模式,破解“劳力少、撂荒多”难题。一是创新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两统两返”模式。“一统”即由龙头企业整体租赁土地、集中整理,统一标准建立连片产业基地;“一返”即龙头企业以较低租金鼓励农民返包土地生产创业,同时设立风险基金底金,在生产经营中,按农产品销售纯利润的5%比例提取风险基金,确保农民生产“零风险”;“二统”即龙头企业完善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超市对接、连锁销售等链条,在生产标准、产品质量、技术指导、机耕服务、病虫统防等方面加强管理服务,农户按照统一技术标准进行订单生产;“二返”即实行订单种植、二次返利互赢,龙头企业确定保底收购价格营销,从销售利润中提取10%的红利返给农民,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效益共享、产销利益均沾,促进共赢发展。目前全市已有5万余户农户返租西充县百科有机种养殖公司等企业基地30多万亩,发展有机果蔬、蚕桑、中药材等产业,户均年收入达4万元以上。二是创新以劳务合作社为主导的“劳务承包”模式。引导农户组建劳务合作社,合作社与流转经营土地的业主签订劳务承包协定,统筹安排社员按照业主规定技术标准,完成长效产业管护和短期作物套作,社员除获得定额劳务报酬外,还与业主三七分成增产利润,实现社员与业主联利联心。全市已有以高坪区青居智力劳务合作社为代表的10余万户社员,与2000多个业主建立劳务承包关系,户均年增收3万元以上。三是创新以农机合作社为主导的“代耕代种”模式。四是创新以蚕业合作社联合社为核心的“联合营销”模式。五是创新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导的“土地托管”模式。

  二、创新农民产业园区模式,破解“规模小、效益低”难题。以“3+1”园区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中法农业科技园区、特色农业产业园区)为引领,致力理顺政府、农民、龙头企业、金融机构与合作组织的关系,示范带动全市农民产业园区发展,在促进现代农业集群集约发展的同时,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一是政府引导建设。按照“一县一业一名片”思路,对接全市柑橘、蔬菜、蚕桑、生猪、优质粮油等“5+3”特色优势产业发展规划,确立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出台产业基地建设奖补政策,完善基地“四网”配套,帮助龙头企业、业主落实基地建设用地,招引龙头企业、业主、农民入园建设基地。二是农民入园发展。农户自主成立合作组织,实行产业自选、资金自筹、设施自建、园区自管的“四自”发展机制,按照园区规划和建设标准,由农户自主建设圈舍、大棚等基地生产设施;基地农产品生产的品种、数量等均由农户决定,在订立产前、产中、产后管理公约的前提下,采取技术统训、种苗统供、质量统管、品牌统创、产品统售的“五统”办法,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开拓市场。三是要素有效聚集。凸显园区“洼地”效应,吸纳社会资本、工商资本进入园区,集中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让农民由传统小农转化为产业的投资者、生产者和管理者。全市现已建成特色鲜明、设施完备、规范标准、产销一体的各类农民产业园区1800余个,带动发展优势特色产业500多万亩、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2200多个。

  三、创新农村金融合作模式,破解“资金缺、风险大”难题。一是推动金融服务“三农”创新。组织和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大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全面推开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稳步推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探索开展订单、保单、仓单、产权、股权、农用设备、蔬菜大棚、活体畜禽等抵质押贷款业务,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去年上半年,全市新增涉农贷款60多亿元。二是发展扶贫资金互助社。探索财政扶贫资金与农户存量资金的有效衔接途径,本着“入股分红,用款有息”原则,采取“富裕户入股、一般户配股、贫困户赠股”方式,将村民手中闲散资金聚集起来,成立扶贫资金互助社,按社员申请、理事会审批程序,对缺乏生产启动资金、又不符合信用社贷款条件的农户实行“整借零还”。全市已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230个,年发放借款1亿余元。三是拓展农产品保险范围和领域。通过提高保费补贴标准等措施,调动农民参保积极性,着力提升全市水稻、小麦、能繁母猪、育肥猪等政策性保险覆盖范围。同时,创新拓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新领域,按照“政府引导、农户主体、财政支持、市场运作”的思路,实施200万头生猪目标价格保险,开展蛋鸡、蔬菜、水果、肉牛、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和蔬菜大棚等农业设施保险,参保农户达到1.2万户。四是健全农业风险补偿办法。把建立风险基金作为农业保险的重要补充,按照“企业提取、财政补贴、以盈补亏”思路,探索建立蚕茧、柑橘、生姜、川明参等特色农产品风险,金额达到5000多万元,有效抵御市场波动,保护和促进了产业健康发展。

 

H7N9病毒基因3个“台阶”移位 再移1个将人传人 仔猪黄痢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