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农业农业新闻正宁县有效化解失地农民增收难解析

正宁县有效化解失地农民增收难解析

发布时间:11-18 16:02分类:农业新闻

  最近,正宁县榆林子镇金龙建材有限公司吸收了当地26名因公益性和经营性开发而失去土地的农民进公司务工,使这些“下岗”农民又得到了一份固定工作。这只是正宁县帮助部分失去土地农民走上致富路的一个例子。近几年,正宁县通过有益的探索,采取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措施,千方百计扶持、帮助5000多名失地农民开辟出了一片增收新天地。

  劳务经济撑起失地农民增收“半边天”

  正宁县把组织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作为失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积极宣传劳务信息,多方开辟劳务基地,广泛寻求输出渠道,并坚持对失地农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培训。据了解,全县有50%的失地农民靠劳务输出年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永和镇先后组织100多名失地农民分4批参加县、镇举办的电动缝纫、电子装配、焊接等技能培训班,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实用技能,并全部“订单”输送到东南沿海等地的机械、电子厂打工,人均月工资最低的2500元,最高的达3000元。

  二三产业成为失地农民增收主渠道

  正宁县鼓励失地农民从事二、三产业,引导这些农民向城镇转移,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县上制定优惠政策,对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大开“绿灯”,简化办证(照)程序,减免管理费,优先安排摊位和门店,给举办企业的农民提供小额贷款。目前,全县失去土地的农民中,已有20%的人加入到个体私营队伍中,从事餐饮、修理、服务、贩运业,这些农民人均月收入达到2000~2500元,成为农村率先富起来的农民。榆林子镇中巷村充分利用本村地处临街,银西公路穿境而过的地理优势,鼓励失地农民用置换土地得到的钱建店经商。目前,全村已有67户失地农民从事个体经营,靠经商走上了致富路。

  庭院经济成为失地农民增收的“助推器”

  针对部分失地农民有就业愿望,但因料理家务、照顾儿童而不能外出工作的情况,正宁县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鼓励这些农民从事酿造、制作、编织、修理、种养等农产品深加工,发展庭院经济,千方百计为其开辟足不出户的家庭致富项目。周家乡核桃峪村80多个失地农户开办家庭编织厂,年加

  工大簸箕4万张,其它编

  织品1万多件,产值达80

  多万元,净收入60多万

  元,户均每年仅编织一项

  收入就达5000多元。

  个体私营企业成为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阵地

  正宁县充分发挥当地个体私营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鼓励个体私营企业主大量吸收失地农民进厂务工。目前,绿源果品公司、长兴日用化工厂、真粮液酒业公司、科达汽修厂、金龙建材有限公司等私营企业和各种酒店、修理服务行业采取不同形式,全年直接或间接吸收失地农民1250多名,为农民增收拓宽了一条致富门路。

  土地转化为城郊失地农民增收的“资本”

  县上还让沿路、沿街因城镇和工业建设需要而失去少量土地的农民,以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入股,参与农业企业的分红,既成为企业的“股东”,又成为农业企业中的职工,同时耕种一部分土地,从而成为“三栖”农民。目前全县已采取兑换、租赁、承包、整齐拍卖、土地入股等形式,把各乡镇长期无人耕种的撂荒地,通过合理配置、优化组合,集中建起了6个工业园区、13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46个农业创税小区,使有效耕地实现了最大价值化,同时,为1200多名失地农民找到了增收的门路。

“多层立体式地下蛇房” ICE油菜籽温和上涨 追随美豆及豆油涨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