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农村搞电商,还差啥
吐鲁番郡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阿不力克木·海比布(前排中间)正在教村民在网上销售产品。
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的维吾尔族姑娘古海尼沙·肉孜在“赶巴扎”网上商城开办了两个村级电商服务站,一年下来帮村里的乡亲们卖出去好几吨红枣和苹果。
网络的普及为乡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如今在新疆,和古海尼沙一样在网上售卖农产品的人越来越多,农村电商也得到迅猛发展。但是,边疆地区的农村电商到底该如何发展?前景会如何?记者日前深入新疆县域和乡村做了一番调查。
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农产品价值链也发生改变
“就拿葡萄干来说,虽然市场零售价一公斤四五十元,但农民卖给中间商,只能拿到13到18元钱。”在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吐峪沟村阿不力克木·海比布的网店里,一公斤葡萄干的售价为35到38元钱,“少了中间商,农户和客户都受益。”
新疆农产品、林产品通过电商每年销售额达3亿元左右,农村电商逐渐成为新疆农村发展的新业态和农民增收的新渠道。“以前农副产品销售随着季节走,过了季节价格上不去,现在网上销售,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明显。”哈密地区供销社党委委员朱建明说。
在促进农民增收之外,农村电商正在改变着新疆农产品价值链。“维吉达尼目前与新疆2000多农户合作成立合作社,让农户共同学习提高种植技术。同时根据网络销售数据分析,指导农户种植受欢迎的品种。”维吉达尼创始人刘敬文介绍,这家由几个年轻人于2012年创立的公司,去年在多家网络平台上销售杏干、核桃、红枣等新疆农产品,改变了众多农户因市场信息不畅而导致产品滞销的状况。
“我们对产品的大小和甜度都有要求,而在传统的‘巴扎’上,不同个头的大枣价位一致,农户也没有质量等级概念。现在通过我们的收购标准,让农户形成了基本分级概念。”刘敬文说,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指导农民生产,并进入育种、栽培、施肥、灌溉、收割等环节,会倒逼“精细农业”形成。
地理位置特殊增加了物流难度,也存在着人才、运营等短板
电子商务进农村,确实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并提升了农产品的美誉度。但对于广大农村,尤其是边疆农村而言,依然存在着物流、人才、运营、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短板。
张艳霞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英格堡乡英格堡村“留守”的几个年轻人之一。村里舞蹈队的服装都是她从网上买的,但除了这种集体采购之外,她很少网购。“快递只给送到县里,包裹到了还得跑几十公里取一趟,不划算。”
特殊的地理位置推高了新疆的物流成本,这不仅是买家的无奈,也成为新疆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瓶颈。从杭州回到故乡阿克苏创业的新疆“赶巴扎网”CEO董帅告诉记者:“在很多边疆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电商分布分散,配套行业没有能力向农村地区延伸服务。”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推广费用较高,普通农民难以负担。据测算,从搭建平台到维护启用需要投入资金近200万元,而后期平台推广费用更是水涨船高。若依托商业电子平台,如注册一个天猫店,需支付数万元开办费用,网上店铺运营技术服务、线上推广等费用每年达20万元,同时还需要具备仓储条件和专业的运营团队。
据不完全统计,新疆每年有4000多家网店注册,但3000家运营不到一年就注销了,“运营一个网店并不是拿一台电脑接入互联网那么简单,卖同类产品的店铺那么多,但消费者最多只看前三页,排在后面的店铺,点击量和销售量都没有保障,很难维持下去。除了费用外,还有一个人才短缺的问题,在农村,真正有能力运营一个网店的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有6年电商经验的李文婷告诉记者。
大量农村电商销售的产品相对单一,大枣、核桃、水果等几乎是“新疆特色农产品”的代名词。一拥而上不仅造成无序竞争,甚至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尉犁县电商协会会长黄昌辉说,“我们花了很多心思来建立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但也有卖家并不关注这一点,以低廉的价格销售低劣产品,这样影响的是整个新疆的产品形象。”
内地建仓储,村里有依托,城乡互动需要普通农户和专业人士“抱团”发展
对于远在南疆的卖家来说,解决物流问题是最大的期盼,“提升各个环节的效率,形成规模效益,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刘敬文说。
在李文婷看来,目前在新疆发展农村电商,还是应该组团作战,“每个农民都去开网店,这并不现实。农户可以只负责供应产品,包装、运营则由专业团队统一负责。”据她介绍,很多新疆大的电商公司都在内地建立仓储,以加快物流速度,“单打独斗的农村电商很难做到这一点,让有实力的电商公司牵头,统一运营,既可以保证货源,也能解决资金短缺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针对工业品下乡“最后一公里”问题,阿克苏市依托已建成的农家连锁店、乡镇邮政所、村民服务中心等建设电商终端服务网点,为农民提供网络代购、产品代销和配送服务。同时借助阿克苏市现有的两大物流园区,对279家物流企业进行整合,最终实现城乡货物快速通达,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实现在网上购销。
尽管短期的培训已经让很多农民对电商有了初步了解,但真正做大、做强电商产业,则需要更多专业人才。今年自治区两会上,民革新疆区委会主委蒋平安说,可以鼓励、引导大学生去农村做电商。“很多大学生家在农村,他们是连接家乡和市场的桥梁,也可能成为未来返乡就业、创业的主力人群。”他建议尽快完善地方与高校互联互动的创新创业实训教学、实践体系,将大学生纳入新型农村人才培养范围。
对于农村电商目前的发展状况,朱建明认为,“村里更适合建农村电商服务站,做工业品下乡的推广工作,帮农民打开一扇了解外面世界的窗户,慢慢培育土壤。观念一旦开放了,购买力达到一定程度,相信很多物流公司会愿意开拓农村市场。”而对于农产品进城,朱建明提出,“新疆农村发展电商存在天然劣势,既需要普通农户与专业人士‘抱团’发展,也需要循序渐进、顺势而为。”
农村电商并非“神器”(记者手记)
记者采访中听到不少把农村电商当作“神器”的观点,似乎只要搭上“互联网+”的车,很多年深日久积累下来的难题便可迎刃而解。
近年来,新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迅猛,在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确实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无论是与内地电子商务发达地区相比,还是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新疆农村电子商务都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几类“老问题”仍然是尚未突破的瓶颈。如:服务支撑能力不强、物流配送成本较高、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农民网上消费习惯仍需培养、特色产品缺少品牌、生产标准化尚未完全实现、特色产品高端产业链有待建设等,这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不无关系。
事实上,不受地域限制的优势给边疆地区发展电子商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边疆农村发展电商,一方面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创新性思维、创造性措施积极探索打通瓶颈的良策,为农村电商发展打好基础,营造好环境。另一方面,也要摒弃农村电商是“神器”的幻想。农村电商并非万能,发展农村电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尊重事物发展规律,在时机未成熟时就蜂拥而上,不仅不会看到预期的效果,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