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探索破解“空壳村”新路子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间均衡配置,拓展农村广阔发展空间,形成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实现“十三五”时期的战略任务,就必须着力破解当前农村的“空壳村”问题。
“空壳村”一直是困扰基层的老大难问题,虽然各地都在探索破解之道,但“脱壳”进度缓慢、成效不佳。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破解“空壳村”,建设美丽乡村也需要加强对“空壳村”的改造提升。然而当前,大多“空壳村”存在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陈旧;无优势资源、无固定资产、无集体积累;无钱理事、债台高筑、村“两委”运作不畅甚至严重瘫痪等诸多问题,让“空壳村”寻变之路举步维艰。对此,笔者通过深入调研和思考,结合村集体经济发展实际,就如何破解“空壳村”提出“四个着力”的建议。
着力夯实基层党建,探索书记带头破壳新路子。要按照农村基层党支部班子配备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基层党组织班子结构,选好“班长”,配强成员,将群众威信高、领导能力强、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的人员列入党支部成员的首选对象,优先选用那些文化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复员退伍军人、大学毕业生、支持和愿意为农村群众服务、多年在外创业打拼、具有经济头脑的返乡回村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通过公开选举,上级党委考察,让他们走上党支部工作岗位。形成书记带头抓、成员共同抓、组织部门具体抓、相关单位配合抓的齐抓共管责任体系,做到目标任务、时限要求、方法步骤、工作措施和责任主体“五明确”,通过书记带着抓村集体经济发展,千方百计破解村集体经济“空壳村”。
着力推进现代农业,探索特色产业发展新路子。当前,农业专业合作社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助推器”。“空壳村”参与农业专业合作往往具备生态环境优越、生态农业基础扎实、特色产业前景广阔、土地流转便利实惠等后发优势,村级组织与大型专业合作社等企业“联姻”,由村“两委”承担合作社分部或协会职能,负责对参与合作农户的组织与协调,企业在管理上可以节省不少精力。此举能实现集体增利与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有利于推动“一村一品”和特色农业产业带的形成,上规模后效益可观,是长久之策。全国各地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成功范例不胜枚举,其中不少村打造出远近闻名的优势品牌,实现了由“穷村”到“村有民富”的蜕变。
着力创新“异地置业”模式,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子。采取县、乡(镇)、村三级共建模式,以乡镇为单位,集中在县城、集镇统一规划建设经济实体,如专业市场、商业门面、特色小区、标准厂房、仓储中心等,建成后产权由乡(镇)“三资”办统一管理,经营权属“空壳村”,通过物业租赁方式增加集体收入。充分发挥村级监督组织的作用,从严执行“三资”管理和村财镇管村用制度,把村异地置业工作纳入村务监督内容,保障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确保村集体经济科学管理、规范运作。
着力整合资源股份,探索财政反哺共赢新路子。资源入股是理性抉择之路,“空壳村”往往资源利用率低,资源保存较完好。村级或“村级+农户”以土地、山岭、矿产入股企业分红,投工投劳参与交通等设施改造,共同维护企业发展,企业可以节省前期投入,减少工农矛盾,这对企业来说比单独开发的吸引力要大得多。但要把握好择商选资,尽可能选择生态破坏小、资源利用高的项目。同时,要大力推行积极的财政反哺机制,在引进项目时,奖励项目建设资金;在税收监管中,按比例从财税返还中给予奖励。这样下来,既能让村级组织由过去的“守摊观望”转变为“主动参与”,更减少了县乡工作的难度和成本,是双赢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