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眼中的寿光菜博会
今年菜博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名记者,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等各级主流媒体。菜博会开幕后,这些记者奔忙于各个展厅,收集资料,并把最新的消息传回,告诉更多的人关于菜博会的消息。那么在他们眼中,寿光的菜博会是什么样的呢?记者对他们进行了回访,听听他们的“最”感受。看好寿光这座城市的个性
《人民日报》记者于俊霞今年第一次来寿光,她告诉记者,虽然在寿光的时间不长,但能深刻体会到寿光所展现出的奉献、开放、有活力的城市个性。
“寿光有自己浓厚的城市个性,不仅体现在无私传授蔬菜种植技术上,更体现在与全国人民共享高科技成果上,而且,它在农业上所迸发出的活力是我未曾预料到的。”
菜博会是一枝奇葩凝聚了人气《央视网》记者刘登亮在开幕当天参观后深受震撼,他用“不可思议”来形容寿光农业的发展模式。“我最惊讶的是寿光菜博会的人气,我参加过国内不少农业展会,其中很多因无人参观,存在开幕即闭幕的情况,但是菜博会却是‘一枝奇葩’,每天不仅有本地农民来参观学习,而且还吸引全国各地的农民抱团来学习。”他说,可以看得出来,菜博会对于寿光是一个地方盛会,而对于全国亿万农民,它是一个提供先进技术和先进模式的“百宝箱”,是亿万农民的福祉。
采摘园体现了创新精神《中国旅游报》记者李洪涛,连着两年都来菜博会。他告诉记者,寿光人很有创新精神,今年菜博会的采摘园给他印象最深。“今年的采摘园,实现了农业参观性和体验性的统一,既满足了市民消费需求,还为研究现代农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另外采摘园的模式还将农业种植搬进了城市,使都市农业成为一个现实。”
菜博会成为全民参与度极高的节日“菜博会不光是一个展会,而且已经成为一个寿光人参与度极高的市民节日。”当记者采访《大众日报》记者花宇时,他说,现在很多节会是政府主办,老百姓无法参与,或者完全是人群纯商业会展,只有专业人群感兴趣。而菜博会说是专业展会,但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也在向全民性的节会转变,而其休闲旅游性质也越来越浓厚。
菜博会保持了地方特色《山东画报社》记者侯新建是所有记者中来寿光次数最多的一位,12届菜博会他参加了11届。
他说:“11届了,我能明显地感受到菜博会在逐步发展,创新是菜博会越来越繁荣的法宝,每年来,菜博会都会有新的科技展出,并且这些科技大部分都非常实用。而且,菜博会带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我觉得这点做得很好,有自己特色,才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