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局地粮食种植面积缩减表露农业改革机遇
山东种粮大户王翠芬正在麦地里进行着春灌,十多台喷灌机一字排开,一台喷灌机浇水宽度可覆盖十几米。
据了解,王翠芬一个人经营着3000多亩土地,规模是普通农户经营面积的上千倍。然而去年,她却主动缩减种植面积,少种了400亩小麦。
“价格不怎么好,小麦有托市收购政策,还凑合;玉米价格实在不行,只有7、8毛钱一斤,赚不到什么钱。”王翠芬说。
去年以来,低位徘徊的粮价让中国粮食生产大省的不少农民感到了压力。山东农业厅的数据显示:今年山东冬小麦播种面积5687万亩,比2015年减少12.5万亩,系8年来首次下降。
山东年粮食产量排在黑龙江和河南之后,是中国第三大粮食生产省。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这三省的产量总和占到全国总产量的约四分之一。
同王翠芬一样,其他粮食大省的农户也出现了主动缩减种粮面积的情况。
在河南驻马店,数据显示,该市2016年小麦种植面积有所下降,其中种粮大户退地势头明显。
当地农业部门一份内部抽样调查显示,驻马店种粮大户麦播面积下降约10%,此间有的是留做春地,有的干脆直接抛荒。据了解,河南驻马店常年粮食产量在130亿斤以上,占到河南的1/8。
“土地流转的积极性下降了,多数新型经营主体都在观望。”河南封丘县亲耕田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曹现钊说,去年以来,粮价下跌严重,尤其是玉米。小麦价格虽然没有太大波动,但综合算下来合作社去年经营刚够保本。
“收获完小麦,玉米肯定会少种一些。”王翠芬谈到秋播计划时说。不过她强调,会努力提升玉米的品质,加大田间管理力度来降低成本。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局地麦播面积的缩减以及农户对减少玉米播种的预期恰恰表露出农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中国粮食产量2015年实现了十二连增,达6.21亿吨,但同时也出现了粮食库存的数量到达历史高位,粮食进口量增长的情况。
作为全国玉米产量最大的区域,截至上月末,东北玉米临储收购量达8818万吨。专家表示,虽然距4月30日玉米临储收购结束还有近两个月时间,但目前收购量已超过上一年度的收购总量,玉米临储收购量再创新高,粮食去库存的压力凸显。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玉米价格受国家收储政策、加工企业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玉米市场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状态,短期内玉米价格难改颓势。
山东章丘市种粮大户张保华去年收获的9万公斤玉米堆满了他家篮球场大小的场院。因为价格不好,一直没舍得卖。“往年玉米都是1.1元每斤,今年一斤也就七八毛,要是现在卖,要赔三四万块钱呢。”包地20多年的张保华说。
农业专家呼吁,要调整农业结构,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以提高农产品供给的有效性,增加要素投入,增强农业资源在市场中的配置,让粮食供给在减与加、多与少中寻求平衡,回归理性。
“在实现了历史性的连年增产之后,当前粮食生产要破解的突出矛盾是供需结构性失衡。”信阳市最大的稻米加工企业山信米业董事长李时军说。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秦庆武认为,要让一些主要粮食品种价格回归市场,再通过补贴形式保障农民种植收益。同时,要组织深加工企业进行市场化收购,确保农民粮食顺利出手,不能因此造成农民卖粮难。
中国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期间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是一定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推广高新技术。同时,抓好主产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虽然有些担心,但王翠芬对此还是乐观的。“一定得注重质量。”王翠芬说,现在是农业大调整的时期,趁着农产品价格振荡回落期,自己将把握时机进行蔬菜轮作和一定程度的休耕,多用有机肥,提升土壤质量,让土地回归更加自然生态的状态。
张保华则打算新上粮食加工设备,“进军”粮食加工业,延长产业链,他引用今年“一号文件”的话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农业产业链整合和价值链提升”。
中国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日前表示,目前出现的高库存是结构性的,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加以解决,绝不会去抑制农民的种粮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