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峡谷小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带来巨变
在湖北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有一个地貌呈“深山峡谷一条溪”的行政村。因当地土家人将“水”读为“车”,故该村村名叫“车沟村”。由于它位于武陵山余脉向江汉平原的过度地带,这里崖高谷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生存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畅一直困扰着当地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讯号受到大山的封锁,使这里成为“两耳难闻山外事”的“盲点村”。1999年以前该村10个村民小组,242个农户,819个村民,能正常收看电视的仅33户,114人,仅占13.6%。全村仅有高音喇叭1只,能收听广播的农户12户,覆盖率仅4.9%。村民们用一年上头的积攒买回电视机,也只能看看“雪花”和“波浪”。音不通信不畅的盲区村民只能用“几张纸牌度时光”打发漫漫长夜,“渴望政策、渴望信息、渴望知识、渴望精神文化生活”成为他们的强烈愿望。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种状况,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时任局长田聪明的到来,逐步得到改变。1999年4月19日,正在宜昌主持召开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会议的国家广电总局局长田聪明,在湖北省广电厅党组书记李文钊、宜昌市委副书记万九才和长阳县委书记谭徽在等领导陪同下,坐一辆白色面包车,裹着灰尘,不顾颠簸疲劳,走进了大山深处的车沟村亲自查收视。在陡峭山脚下的农户任中进家,田聪明亲切地问道:“你家有电视机吗?”任中进指着卧室小桌上的黑白电视机说:“机子有一个,就是收视效果差,荧屏雪花点点,声音呼啦呼啦的”。他告诉总局局长,为了知道国家大事,丰富家庭文化生活,“一天到黑旋转室外天线,拧动电视开关,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镇党委书记王怀炳介绍说:“车沟村2组地势特殊,两面高山,一条峡槽,是收看电视的盲点区。”看着眼前这特殊的地貌地势,田聪明说:“像这样的地方可以用地面卫星小片联网解决,资金由国家扶一点,各级配套一点,农民自己拿一点。”这时闻讯赶来的村民越聚越多,纷纷向总局局长倾诉收看难的苦处。看到村民们因收看不到电视所表现出的一脸无奈,田聪明向他们报告:“国家将扶持2.5亿元资金,帮助贫困地区解决广播电视收听收看难。”
在另一个比任中进更为偏僻的农户夏业勋家,当他了解到50多岁的夏业勋为收看电视,在攒动、旋转天线时不慎摔坏右腿,成为残疾时,田聪明双眼发红,热泪直滚,动情地说:“解放50周年了,老百姓至今看不到电视,我们工作没做好,真是愧对人民。”气氛稍转,镇委书记王怀炳汇报说,高家堰镇28个行政村,还有8个村属盲点村,农民渴望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渴望学习知识,学习法律,了解信息,镇委镇政府决定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每年拿出15万元配套资金,千方百计在两年内,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总局长对此十分满意,谆谆告诫在场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广电系统负责人,要摸清情况,合理布局,以对百姓的一片真情和攻坚克难的精神,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确保2000年实现“村村通”。说话间,夏业勋家的稻场上又围来了数十人。田总局长向他们介绍起了正在宜昌召开的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会议精神。他说,国家正在研究部署消灭盲点村问题。他保证,在两年内基本解决广播电视“两难”问题,让在场的农民满意,让全国的农民满意。总局长的话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掌声。掌声中,总局长告别依依难舍的村民,继续了高家堰镇另7个村的考察。
一石激起千层浪。田聪明的考察指导,很快在当地掀起了“村村通”建设热潮。距总局长考察仅39天,车沟村2组电视小片网就开通了。开通第九天的1999年6月8日,天天都能了解国家形势,学习政策法规,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村民,委托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任中进写信向总局局长报喜,表达感激之情。在报喜信中,任中进写道:“开通已经九天了,大家还是一看老半夜,总也看不够。整个村子就像换了一个天,充满了生气。”紧随其后,车沟村又相继建起了青龙岩、染坊坪等2个小片网。当年春节前,装天线锅、按喇叭、买电视机在车沟村成为一种时尚,仅该村2组就有11个户,解决了看电视问题。2000年,更是加快了“双通”步伐,在域内及相邻村交界建起了2个无线收转站,5个卫星地面接收站。初步形成了“发射基地主体覆盖,有线网络集中覆盖,无线收转补充覆盖,个体接收死角覆盖”的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新格局。到2005年,全村已发展高音喇叭10只,调频广播20只,广播覆盖率达到62.92%;新发展电视用户171家,电视总用户达到204户,覆盖率84.29%。广播、电视收听、收看难得到根本改观。
2006年,虽然电视节目转星升级,原有的设备被逐渐淘汰。但从广播、电视中得到受益的车沟村村民,自觉更换设备,成为又一个电视发展的黄金期。同时,“村村通”项目的实施力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大,仅2009年至2011年,该村安装“村村通”卫星电视直播接收设备38套,到2011年底,全村电视普及率、覆盖率实现100%。清晰、精彩的电视画面直达每一个农家。
村村通,带来信息畅,同时也演绎出一出出经济发展的好戏。拥有信息的车沟村人,利用地处丹水中游的山水资源优势,办起了旅游,年接待游客达2万人以上,实现了经济发展的起步;又利用丹水为全国六个大鲵原产地之一的优势,发展起了特种水产养殖,实现了经济发展的整体飞跃。全村人平纯收入由1999年的826元,上升到2011年4632元。